<h1> 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坡月村、甲篆乡政府所在镇、巴马县城这三地都是每逢3天一个集日,互相错开,这一习俗沿袭了很多年了。坡月村是候鸟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坡月村的集日的赶集人主要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候鸟人,他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一样,但是,在集市上都可以买到自己日常饮食所需要的食品和副食品。</h1> <h1> 每逢赶集的日子,就有一些并非坡月村的外地人来集日出售各类商品,这些人是“游商”,哪有集就往哪走。</h1> <h1> 当地瑶族和壮族妇女都有一个共同的生活习俗,每逢节日或上街赶集一定要穿上自己最体面、最干净的衣服,她们家不可能有熨斗,甚至多数人家里衣柜都没有,但我闹不明白为什么她们的衣裤的折痕那么清晰。</h1> <h1> 比起前些年,坡月村的集市改善了很多。去年上半年以前,赶集人都挤在一条5、6米宽的小马路上交易,总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现在,当地政府平整了一大块场地,规划了交易摊点的位置,所以现在显得相当整齐有序,购物赶集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应该给当地乡、村领导点赞!</h1> <h1>不光是集日,就是平时,当地村民还是愿意上集市出售自家种的蔬菜。这些蔬菜卖相比菜贩子贩来的蔬菜差很多,但候鸟人大都愿意买他们的菜,主要还是希望吃到城里现在很难尝到的真正绿色蔬菜的味道。当地卖菜的都是中老年妇女,男的即使有也是老人。她们文化水平不高,复杂的称量计算她们不会,所以绿叶蔬菜都是论把卖,一般是一元钱一把,够一两个人吃一顿的。</h1> <h1>这个季节当地产的水果主要是橘子、香蕉、芭蕉、青枣,农民自产自销,价格公道合理。</h1> <h1>奇形怪状的树根或者钟乳石,是候鸟人中一些人的爱好,或许有心人能从中“捡漏”。</h1> <h1>卖草药的妇女。集市卖中草药的摊位太多,都是冲着养生的候鸟人而来的,如果按卖药的吹嘘,这里就没有治不好的病,什么疑难杂症到这里都能药到病除。你听了,也不敢乱买。</h1> <h1>当地农民养鸡还是很普遍,因为这里少数民族节日多,逢节必杀鸡煮着吃(类似于白斩鸡),所以集市卖鸡的不少,每只鸡用一个竹笼子装着,方便携带。当地人走亲戚也习惯送鸡。当然,集市上也有鸡贩子,现场宰杀,“山高皇帝远”,不像城市里,防止禽流感传播,禁止出售活禽。</h1> <h1>瑶族和壮族当地人其实并没有炒菜吃的习惯,所以自古以来当地少数民族并不擅长种蔬菜,能种的菜也就是几个简单的品种。更匪夷所思的是,玉米地里套种南瓜,南瓜不吃,只吃青嫩的藤和叶子,和在玉米粥里煮着吃。现在来了这么多候鸟人,所以菜贩子抓住了商机,从外地贩运蔬菜来卖。</h1> <h1>当地的著名特产是香猪,这种猪是黑白花纹,一般体型不大,据说肉特别香,当地习惯烤着吃,我吃过,并没有感到特别味美。大概当地人烹饪的技术太差。这种猪活着卖,37元一斤,令人咋舌。当地肉案卖的猪比城市的猪肉好吃,有肥膘,有点像过去常见的猪肉。现在城市的猪肉都是瘦肉型的“速生”品种,味道确实差好远。听说有一些候鸟人,在巴马经常吃猪肉,但也没有发福,回到城里老家,再吃猪肉,索然无味,干脆不吃了。你看看肉案上那个猪头,故意不把黑毛刮尽,以说明是当地猪种。</h1> <h1><font color="#010101">巴马有赐福湖,水产业还是比较得天独厚。但是集市的淡水鱼价格比上海还贵,河虾比上海便宜一些。值得称道的是,这里的鱼味道确实鲜美,没有泥腥味,这和养鱼的水质相关。说到水质,巴马的豆腐就非常好吃,没有那种豆腥味和酸不拉几的味道,价格也便宜,一寸见方的豆腐一元钱10小块,一个人正好吃一顿。</font></h1> <h1>集市的商品主要是为候鸟人服务的,但也满足当地农民的需要,如卖果树苗和铁质农具的也有,但乏人问津。</h1> <h1>生意兴隆的是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的算命。这位算卦看手相的老太太每逢集日必然出现,身边算卦的都是老太太,我从未看见有男性算命的。</h1> <h1>巴马当地其实没有什么特色小吃,集市上仅有几个卖油炸糍粑的摊点,原来坡月有一家湖南人两夫妻开的包子铺,很受欢迎,今年我来坡月,居然关门闭户,不见人了,非常遗憾。这几年我没少吃他们的包子。通常是在那里买4元钱的包子(4只),背着相机游山玩水,中午饿了吃包子,喝保温杯的热茶,挺享受,现在出门就着急不知道带上什么充饥。新开张了一家东北人开的豆腐店,卖东北老豆腐和其它豆制品,也卖炸麻花,2元一根,生意不错,这就是明白人,看准了坡月候鸟人的消费市场。</h1> <h1>东北豆腐店的隔壁就是当地两姐妹开的卖油炸糍粑的店,形成了竞争。</h1> <h1>广西的特产是米粉,和云南的过桥米线做法、味道都不一样,和我家乡的“铅山烫粉”也不一样。这家卖米粉的老板娘只是赶集日才来设摊,这对候鸟人老夫妻热情的向我推荐,说“味道不错,我们每次赶集都要吃一碗”。</h1> <h1>以上拍摄的照片都是2017年2月24日上午在坡月村市场拍的。为了避免麻烦,我没有带体型庞大,目标明显的单反相机,而是胸前挂一只索尼a6000的普通微型单反相机,采用盲拍的方式,所以谈不上拍摄艺术质量,只求纪实。不过那几张集市全景的俯拍照片是我登上村委会的三楼端着相机正儿八经拍摄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