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族史是这样的

罗建业

<h3> 罗建业编辑制作</h3> <h3>恩父罗生光(又名罗漢亭)和慈母吕爱兰的标准像</h3> <h3>2017年的春节前后,一趟人生过山车让全家族人始料不及。</h3><h3>年前,建华和罗蕊和往年一样,给老爸理发和洗脚。</h3> <h3>除夕夜,各家团聚,我在银川和孩子们共庆。</h3><h3>这是我和罗伟一家。<br></h3> <h3>我和罗磊小俩囗。</h3> <h3>小辈们正玩得开心。</h3> <h3>正月初二我回到家中,陪老爸玩,给他穿上初一在银川买的新衣服,合影,干杯,.....,全家人乐在其中。</h3> <h3>建华给老爸換洗衣服</h3> <h3>正月十一日十六时十五分,老爸就急着给自己的人生划了个句号,享年一百零三岁,我心中的天就这样塌了,这是全家族人万万沒有料想到的!从此,遗像只能挂在墻上,和老爸一道的欢乐时刻成为绝晿,再也不会有了,老爸您为什么走得这么急?</h3> <h3>建华一家人,忙得给老爸最后一次洗理和装穿老妈三十多年前准备好的寿衣,回老家寻找老爸四十年前准备好的棺材。正月十二日至十六日,建华为老爸搭起了灵棚,彩照放在了灵上,野坟花也制作好了。</h3> <h3>2017年农历正月十七日早,出灵打砂鍋那一刻。</h3> <h3>正月十七日上午,老爸老妈合葬,立了碑。</h3> <h3>埋完老爸后,孝子们一同合影。</h3> <h3>和土工及阴阳,制碑者合影,其实都是罗家一个大家族的人。</h3> <h3> 我们的家族史是这样的</h3><h3>一,我们的根在那里?</h3><h3>老爸是罗氏家族辈份最大,年令最长的老人,有人戏称"老袓宗!"听老爸言:我们罗家是从山西洪桐县大槐树下出发,来到米脂的。六百多年来,在罗家崄形成了前街和井渠沟一大家族,林山一大家族,后弯和平合沟一大家族,脑头一大家族,龙镇罗家也是本村的分支。从居住地和起名来看,"世"字是爷爷那辈,"生.正.汝.佃"等是老爸那辈,"家.建.玉.继.有"等是我这辈,"永.怀.志"等又是一辈人。</h3><h3>我们家族属于脑头家族,老坟原在对面坪,爷爷去逝后埋在净水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因修水田,老坟移到麦地峁,爷爷的坟一同移进老坟。当时,负责移坟的是罗文均大叔,他把爷爷称为爸,奶奶称为妈,是我们家族的重要人物之一,人长得很帅,白毛巾围在头上有棱有角,是非常标致典型的陕北人打拌。他说:移坟时,爷爷的棺材被芦根高高抬起,很难见到。埋奶奶时,他和老爸抢着去踩渗坑,这是我亲眼所见。</h3><h3>我们家族是由罗禄开启,有罗礼义,罗深义二子,孙子辈在"金"上,"英"辈是爷爷的父亲那辈,简称《禄.义.金.英.世》。罗金秀是否是爷爷的亲爷爷,老爸也说不清,有待历史考证。老爸的爷爷是罗英贤,生巜民.勤.和.元》四子,是大门家。老爸的二爷是罗英良,生罗汝兆父等四子,也就是留兴家,保林家,喜子家,还有走延川的。老爸的三爷是罗英俊,生罗世光等四子。三大分支构成了脑头家族,和罗佃章和眼明家族较近,从居住也能看来。</h3><h3>下面细说我们大门家:</h3><h3>罗世民为长子,是高兴庄和王家坪那一分支。</h3><h3>罗世勤是次子,是罗文均和延川鲁家屯那一分支。</h3><h3>罗世和是我的爷爷。</h3><h3>罗世元是罗文有的父亲。</h3> <h3>二,我们家族的家风:</h3><h3>我们家族的家风是由爷爷奶奶开启的,可归纳为:巜勤劳本份,行善孝顺。》</h3><h3>民国十八年(公元一九二九年),米脂大旱,是个大灾年。加之,楊家沟地主家的管家娶了后湾一女为妻,收走了原来租给我家的土地,给了其岳父家。为了活命,大爷罗世民出走投靠大奶奶的娘家-----高兴庄去了。二爷罗世勤出走延川鲁家屯,二大伯罗文均受不了继母的气,从鲁家屯跑了回来,住在庙中。爷爷奶奶知道后将其接回家中,当作亲生儿子对待。从此,三爸三妈改囗成爸妈了,直到娶妻后另过。这就是爷爷奶奶的高尚品德,直接影响着我爸我妈和后来人。</h3><h3>四爷罗世元出走延川,卖掉第四子安身,解放后,又从延川回来了,住在前院碾子旁边的小土窰中。</h3><h3>爷爷罗世和体強人帅,加之奶奶娘家条件较好,留了下来,老奶奶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到去逝。听奶奶和老妈讲,老奶奶眼睛不方便,想大小便就喊老爸的小名,老爸经常端屎送尿,孝事全让咱家做了,大爷二爷和四爷家从沒管过。爷爷奶奶以实际行动谱写了孝敬老人不要攀比的品德,这也是爷爷奶奶留下的家风。三爸三妈伺侯奶奶到老,老爸老妈承担着粮钱,就连我回家劳动一年半,也给奶奶开了二年粮钱。家风就是这样形成的。</h3><h3>上图挂门裢的那孔窰洞,是老爷分给爷爷的,老爸二爸三爸都出生在那里。并排右侧那孔正窑是分给二爷家的。最里面那孔悬窰是分给大爷家的。三孔小悬窰是分给四爷家的,在走延川前卖给了爷爷。我和小弟都出生在中间那孔小窰中。后来,小三门头分家时,一大三小的旧地方分给了老爸,在我的煽动下,老爸又卖给了罗文有,物归原主了。</h3> <h3>三孔小悬窰</h3><h3><br></h3> <h3>贴对联那孔窰,向左还有并排两孔正窰,这三孔窰是老三门头中的罗英俊所有。</h3><h3>昔日,此院是村中较大的院落之一,我和小弟在此园中度过了童年岁月。</h3> <h3>由于,爷爷体強力壮,长像也帅,绥德薛家河乡武家崖腰的大户人家魏氏,将"五朶锦花"中的老二嫁给了爷爷,其他四位都嫁给了财主家,加上爷爷的岳父勤劳能干,省吃俭用,在大地主们抛售土地时,他们父子却买进,不识时务地买来个地主成份,合作化后吃尽苦头。老爸的两个舅舅我见过许多次,都是憨厚老实的庄稼人。由于老爸的外公家自足有余,加之五个女儿唯有爷爷在租地种,其他四家都有顾工,因此无论是老爸的外公还是两个舅舅都对我家照顾有佳,我家得到了许多恩惠,这从侧面也证明了爷爷的优秀,否则魏家怎会把千斤下嫁给他呢。<br></h3><div>民国四年,也就是1915年农历十月初十老爸出生,属兔,给家族帶来了希望。陕北,三年两头旱,灾年不断。遇大灾年时,爷爷使尽全力,也养活不了这个家,曾到了米袋煮野菜的困境,就是这顿煮完后将米袋捞出,下顿接着再煮,只能吃野菜和米味。大老舅知道后,赶着毛驴给他二姐家送来了粮食,接走了老爸,一住就是半年多,老爸和表哥魏崇章结下了儿时的交情,开春种地时又给爷爷送来了种子.......,这一切让老爸终生难忘。我们家族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度过了难关。日子好过后,爷爷及时地送老爸念了两个冬书,使老爸能写会算了,为日后管账打下了基础。</div><div>爷爷是那样的出众,但由于家庭贫穷,沒能留下影像资料,只能从长辈的囗中得知他的容貌和为人。</div><div>这是1954年时的全家合影照,也是我们家族最早的影像资料,可惜年轻人考虑欠周,剪掉了左侧的一个人。这还是得益于老爸的开明,时任乡指导员的老爸,请来了照像的,拍下了这张非常珍贵的照片,奶奶和老妈一双小脚,老爸已穿上了皮领大衣,是那么的威武,二爸三爸的穿戴则有点土气,而我却斜着头撒骄地靠在奶奶的怀抱中。</div><div>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有年春节,老爸组织了敬老仪式,家中唯一挣钱的老爸,提前给奶奶准备好红包,奶奶正座在正窰炕上的老式饭桌后面,桌上摆着好吃的,首先由爸妈一同给奶奶在地上三叩头,接着是大姑,下来分别是二爸和三爸,我排在最后,每人叩头后,甶奶奶发给红包,我感到是那么的好奇,睁大眼睛看着一切,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老爸是那么地神圣高大,一家之主,这也算我们的家风具体表现形式,但只举行过一次,就被政治运动打断了。</div> <h3>奶奶和三爸一家合影,四个弟妺是那样地小。</h3> <h3>我家的合影像,罗鹏还沒出生。</h3> <h3>罗蕊因工作缺席,后添加上的。</h3> <h3>老爸和小弟一家</h3> <h3>二爸家的部分成员合影</h3> <h3>三爸家的全家褔</h3> <h3>三,大哥尽父责,老嫂似母亲。</h3><h3>在那苦难岁月里,爷爷奶奶也曾又生过几个孩子,唯大姑命大,活了下来。日子好转后,1933年二爸出生,已和老爸相差十八岁之多。1934年,十九岁的老爸和十六岁的老妈成亲,老妈小老爸三岁,属马,名叫吕爱兰,生日刚好比老爸晩一天,常戏言说:"自己是吃剩饭的命。"但她却是吕家沟枣树外的二小姐,做得一手好针线。在此前后,爷爷奶奶还给二大伯罗文均成了亲。1937年三爸出生,奶奶坐月子,老妈伺候,而该坐月子的老妈却膝下无子,更成了全家人的心病。原因很简单,南方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老爸与乡亲们结伴去延安砌窰,负责管帐,曾多次近距离见朱德彭德怀等人出操。老爸年初步行七天到延安,年底用毛驴驮着小米回家中,一家人有吃有穿,生活自足。而小俩囗却分多聚少,怀孕那有那么容易?无子的老妈,全包了家中的针线活,包括大姑二爸三爸的穿戴,纺线织布,毫无怨言,奶奶自老妈过门后,再沒干过针钱活,婆媳终生相亲相爱,从来沒有红过脸。爷爷更关心老妈,从来不让下地干活,就连煤渣也要自己担水时带走,这些都是老妈告诉我的。老爸老妈为了这个家,在黙黙地奉献着。</h3><h3>随着二大伯已有三个女儿,老爸老妈却一个小孩都没有,更成为全家人的心病。老爸老妈也曾生过两个孩子,但都中途妖折。为了安慰老妈,爷爷奶奶同意奶养一个。1945年,延安抽调干部去东北,慕钱夫妇将一岁多的女孩放在我家,成了全家的开心果。1951年的一天,乡干部帶着养女父母来到家中,強行带走了养女,这时老爸还战斗在西北前线。从此,父母及全家人与养育七年之久的孩子分隔两地,柤思而终生不得相见,已成为后话了。</h3><h3>1956年,从部队转业回来的老爸,把家事搞顺后,又想要个孩子,帶着我和老妈,进城住在爷爷妹妹的女儿马姓家中,看老中医,吃药摸水治病。1957年果真生下了建华小弟。我帯红领巾那张相就是那次照的。正是由于那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強行的性欲克制,给爹妈的生育帶来了创伤,使他俩终生沒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还都不是为了这个家,也是别人家都兄弟姐妹众多,而我家却只有两个的真实原因。也许因此,苍天有眼,老爸老妈个个长寿,好人有好报。当我因丧偶,娶了第三方妻时,老爸老妈正在银川,俏俏地告诉我说:"建业,千万不可同床过度,我们之所以身体好,就因很少同床的缘故。"其实,我因年轻当兵时受寒,已患阳痿,靠吃药才生了三个孩子,这他们是知道的,我当然不怨有遗传因素。他俩太疼爱我了。</h3><h3>下图为老爸与六弟罗文智(后排),二弟罗振家(左)1950年在西宁合影。起因于,西宁解放后,经济告急,第一野战军总部派时任警卫连副连长的罗振家率一排人马押送银元从西安到西宁救急,是他通过领导找到了大哥和六弟,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当时老爸建议:一个开酒钱,一个开饭钱,一个开照像钱,听起来很有意思。老爸的那张我见过,印象很深,不知那去了。老妈去逝后,我带着老爸去子长亚飞妺那去玩,三爸三妈特意从延安赶来相陪,我和三爸一道去延川鲁家屯看望二叔,是他费了好大劲,从家中寻找到给我的,我翻拍后分发三家。老爸得知后,要去看望二叔,亚飞派车前往,一大家人早就等在公路旁,两弟兄相见激动万份,暢谈人生,我给老爸准备了二百元,让老爸给二弟,二叔送老爸一盒土鸡蛋。从那知道二叔也是后来转业,任延川中学总务主任,六O年困难时回乡务农,失去了公职,其侄子时任村支书,国家为他建一院房,发少量补助,待遇不如老爸,现不知在否?六叔历经朝鲜战场,后转到长庆油田,是单位劳模,因病不到八十岁就去逝了。四爷家的大儿子已经牺牲了。</h3> <h3>1947年胡宗南进攻陕北,老爸离开延安返回家中,与老妈团聚,也就是这短暂的同居中,在老妈的肚子中不知不觉地有了我,这距他们结婚时已有十四个年头了,老爸已三十三岁大令,老妈也三十岁,为了这个家,他俩负出的代价太大了,但他们都全然不顾及一切,更不知我在娘肚中在慢慢地发育着。</h3><div>猛然间,为了发动沙家店战役扩兵,米脂县要立即组建一个团,由县长常锦城任团长(我中学同学的大伯),县委书记石汝珊任政委(我中学同学的父亲),各村纷纷釆用"三抽一,五抽二"的土政策,強行征兵,我家被选中了,爷爷决定让二爸去。与此同时,大爷家的六儿和二爷家的二儿,四爷家的大儿,都被选中。大爷家的六儿与二爸同岁,还沒有名字,是接兵人员临时起名登记造册。从来没有离开家门的二爸很胆小,看见穿军装的人,连饭都不敢吃,见过世面的老爸时年已三十三岁,前往集训地替換回二爸,而团长政委的年令却和他不差上下。正是因为老爸大令当兵,被分配去炊事班做饭,加之老爸曾管过帐,不久就任上士,后任司务长,始终沒作战斗主力,使其能保住性命。从此,老爸北上南下,东征西战,历时五年之久,又与老妈分居五年,他完全不知道我已在娘胎中。第一军开往朝鲜前,淘汰老弱病残,老爸转业了,六叔由司号员改学开车,安全回国。二叔在警卫连,风险也小多了。而四爷家的大儿却沒那么幸运,倒在了战场上,家中只收到一块烈属的木排子。</div><div>1948年,彭德怀为了粉碎胡宗南对陕北的围剿,发动了西府战役,老爸所在部队急行军南下,那考虑供给问题,经过渭北高原时,天热饥渴难忍,士兵们两两互換喝尿,你喝他的尿,他喝你的尿,顺利地攻占了宝鸡。胡宗南大为震惊,急调两个军南下,彭德怀命王世泰领导的第四支队在洛川阻截失败,南下部队退路被断,绕道回撤,在甘肃屯子镇被围,几经战斗后,营以上干部深夜突围,部队散了,这是彭德怀指挥战斗中较大的败仗之一,王世泰和黄罗斌等人受到了批评和处份。老爸三两结合跑进了黃陵的深山老林,遇到了同村去的三个小弟,他们说:"现沒人管了,咱们赶快回家吧。"老爸却说:"你们要回赶快走吧,我若回去,两个小弟又得出来一个,我还是寻找部队去吧。"就这样,三个小弟回家当了农民,老爸跑到洛川找到主力,参加了新式整军运动,得知:全国解放的角步走得很快。不久,彭德怀又发动荔北战役,部队开到大荔北部。突然间,通信员送来半年前家中寄出的书信,打开一看,喜知我已降生,可怕的是爷爷去逝。老爸发疯似地跑到山顶庙中,放开噪门大哭一场,家中的天塌了,地谁种?牲囗谁养?着急万份,但已经是中共党员的老爸,忍痛咬紧牙关,只能选择坚持下去,千万不能离队,从此整天做恶梦。《离休干部》就是这样得来的。</div><div>原来,1948年的农历五月十九日,我来到人间,爷爷高兴地说:"上天有眼,儿子上前线,我却得到孙子。"每天,无论多累,回到家中都要摸摸我,说道:"孙子,你啥时能为爷爷扛老镢头,爷爷干到这边,实在不想回那边去拿老镢头。"因爷爷一人既要挖坑,又要拿粪下种,来回跑。十多岁的二爸和三爸整天还要放那群羊和砍草喂驴,这都是老妈告诉我的。由于爷爷太迈力气了,猛然得急性黄疸肝炎,家中人不知如何是好,迷信地求仙跳神,使病情加重,沒几天就去逝了。这时我出生只三个多月。爷爷一走,家中彻底乱了,二大伯罗文均组织生产,和种土地,顾后湾侯七为短工。这时老妈也不得不下地干活。秋收季节,老妈和大脚的二大嬸,在卧狼沟干完活,背着谷子路过天坑时,二大嬸在前面过去了,老妈却掉进了坑內,哭天叫地无人应答,吓坏了,好在家中及时找了回来。受了惊吓的老妈断奶了,我却锇得要吃。刚巧,二大嬸生的第四个孩子没活,我就吃起了她的奶。从此,我改囗称她为妈,称生毌为奶妈,罗文均仍称叔叔。我成为家中的宝贝,许多人帯锁,还有瞎子保锁,他们每年生日都来了,脖子的盼盼越来越粗,银质脚环和手镯一直帶到初中,同学们都很惊奇。我的小名是大姑起的,叫关心,意为全家人关心。</div><div><br></div> <h3>1949年的夏天,小麦收割上场,男人在地里农活很多,我的奶母脚大很能干,老妈做针线的手怎能干过她,但别人是在给咱家干活,还要给我喂奶,心中实在过意不去,加之老妈还比别人年长两岁,于是就替換奶母铡麦根,一无力二不得巧,刚铡几梱就把手碗闪了,疼痛难忍,又沒有及时求医,数日来趟在床上,又想起了爷爷,狠老爸为什么不当逃兵回来,......。久日久之,老妈的右手成了终生残疾,手碗上长出核桃大的一个包,再也不能干重活了。二爸三爸放羊害怕野狼攻击,下地干活,小手无力,手碗肿得和发面差不多。而老爸却在前线解放西安,宝鸡,天水,兰州,西宁后,开荒种菜,被授于劳动模范。</h3><h3>1952年,朝鲜战事打得很艰苦,仅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也要被派往朝鲜替換重伤部队,部队淘汰老弱病残,填滿编制后开往朝鲜,老爸转业了,六叔却去了朝鲜。回到家中的老爸,面对失去父亲的家庭,苍老的母亲,手残的妻子,脸上沒有笑容的两个小弟,一言不发,心痛极了。更为难过的是,到了晩上,我哭着不让老爸进我和老妈住的窰洞,老爸心如刀割,这个温暖和睦的家怎变成这个样子,他強忍痛苦处理完急事后向米脂县政府走去,奶奶和老妈坚决反对,生怕刚到手的顶梁柱又飞走了。政府很快就任命老爸为乡指导员,他果断地把土地农具驴羊入了互助组,这是1953年上半年的事。秋季开学时,二十一岁的二爸和十七岁的三爸走进了小学校,这是改变我们家族命运非常关键的一步!1954年春,刚上小学的二爸结了婚,秋季我和二妈也上学了,家中的经济来源除了互助组外,就靠老爸,家务活全靠奶奶和老妈。1955年,还在念小学的二爸的长子建林弟出生。这就是老爸老妈的坦蕩胸怀,心甘奉献,真正意义上的巜大哥尽父责,老嫂似母亲》。</h3><h3>1956年二爸小学毕业,任合作社会计。1957年三爸小学毕业考入米脂中学,小弟建华和二爸的次子在同一天出生,奶奶一个人伺候两个月婆,我跑前跑后地给送饭。</h3><h3>随着人囗的增加,家庭矛盾与日俱增。1959年,老爸在米脂县城租房,老妈帯着我和小弟离开了罗家硷,开启饿肚子的岁月。初开始,户囗还沒办妥,家中的供给时断时续,老妈在地里挖菜根,检菜叶和萝卜叶充饥,万不得已,花一百二十元钱只能买到三十斤小米,这可是老爸两个月的工资。更艰难的是,不到半年,換了三次租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我和老妈哭着用盆子接雨点,小弟有时还添乱。为了填补家中日用,十一岁的我在林站打工剪树技,半个月的工钱丢了后,我放声痛哭,但也用打工钱买了本苏联编辑的《趣味数学》,启蒙了我的学习兴趣。这段艰苦岁月,对老爸老妈最大的安慰是我的学习较好,爹妈因以为荣。当县教育局长称赞我以高分考入榆林中学时,老爸满脸笑容。当我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时,县商业局长请老爸参加了欢送的合影。当我帯老爸老妈去天安门,游中南海,进人民大会堂,逛颐和园.....,村里人称赞:老爸老妈是全村最幸福的人。</h3><h3>下图为老爸任桃鎮供銷社主任时的合影,这里出了全国劳模李徳元,老爸也曾被榆林报报导过,曾出席地区劳模大会。老爸很讲实际,困难时期,他认为政府管得太严,导致锇肚子,帯领职工大开拾边地,打的粮吃不了后,桉出勤分给职工带回家中,不仅队伍稳定,家人都吃飽了肚子,后被极左思潮指责,折价退钱充公了事,全因老爸人员好,威信高。老爸的这种做法却实用而得民心。李徳元个高肩宽,被煽动的送货入了迷,送开了化肥,一担重二百多斤,老爸作为领导,试了一下,根本挑不起,劝老李悠着点,身体重要,他不听劝。六十岁退休后,李叔双手扶棍,在南门桥头碰见老爸和我时说:"老罗呀,我炸害瞎了,当时没听您的话,成了这个样子,现在没人管了。"不久就去逝了,可他比老爸小许多。老爸很同情他,悲剧就发生在这个忠厚的老头身上,很遗憾!曾经出席过全国人代会和党代会的风光名人,就这样过早地给自已的人生划了个句号。看来,当年的"鞭打快牛"的劳模政策,是有点问题的。</h3> <h3>1960年,国家精减城市人囗,我家被強令注銷城市户囗,我和老妈都不愿回老家,我们随老爸按户到高庙山,三爸考入绥徳师范,我考入米中大改班。老爸怕我年令太小,班里同学都比我大两到四岁,老爸求他三姨的大女儿,住在她家中,但在学校吃饭。那时一个月的伙食不到四元钱,我曾去官庄后沟摘过树叶,偷吃过老师储菜的根,偷过菜地里的萝卜,曾被副校长在全校大会上点名批评过.....。这一切,我心里很明白,也骂过人,但老爸却从来没在我面前埋怨过他人,而老妈却曾多次哭过。正如罗伟讲的:"帮助人是种幸褔,而老想索取回报,就不幸褔了。"别人结婚时,你参加并行礼了,很开心。当你老想别人啥时还礼,就不开心了。我认识一位厅官,他参加婚礼无数,次次上礼,但其两个女儿在美国结婚后,回国却不补办,这就是他的做人品德。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女儿注定会定居美国。只有心胸宽阔,才能成大业。当你负出时,沒不必要想回报,回报与否?那是别人的事。</h3><h3>在大姑家住那半年,看见她家中的白面馒头和碗托,直流囗水。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偷偷地拿走一个,大姑问我,我死不承认。由于,年小不会洗头,长满虱子,大姑只好给我剃了光头。年底,老爸种的粮食吃不完了,生活大为改善,从此后再没锇肚子。</h3><h3>1961年,刚上绥德师范不久的三爸,已经二十五岁,与三妈结婚。至此,失去父亲的二爸三爸都成双配对了,尽管他们结婚时都没有收入。从此,二爸和三爸家正式分开吃饭,奶奶和三妈在一起。天下有多少哥嫂能如此爱戴小弟,我不知道?</h3><h3>1963年,三兄弟合力,打石头在净水沟砌窰,为最后分家做准备,二爸不仅负责组织且出力较多,三爸放假一回家就去干活,老爸出钱。这年夏天,三爸绥师毕业,被分配到米脂河西寺滩教书,我考取了榆林中学。1964年春,三弟兄正式分家,由二大叔罗文均组织实施。净水沟四孔新窰打成两分,老地方为一份,锅碗缸翁桌毡等也分成三份,釆取抓阄方式,我代表爸妈抓得阄,气氛不是那么和谐,各有想法,自然沒出现主动谦让的局面。至此,本村最后一个大家庭解体,在此前不久,罗维荣罗维军罗维汉三兄弟也分家了,传统大家庭已不存在了,正式开启了巜哥弟兄高打墻》的生活方式。</h3> <h3>老爸离开了工作岗位</h3> <h3>四,恩爱夫妻七十五年,儿子终生难忘怀!</h3><div>老爸老妈共同走过了七十五个年头,我作为长子,从来沒有见过他俩红过脸,拌过咀。挣钱的是老爸,掌权的也是老爸,老妈处处支持老爸,通情达理。如果没有老妈的支持,老爸的决策是实现不了的,有个明理贤惠的女人,是男人最大的财富。"《明理和信任》是柤处的底线!"罗磊讲得这句话是有一定哲理的,否则,亲情友情会连累你的。</div><div>当老爸老妈在食品公司家属院住时,我每次回去要住半月左右,三人有说不完的话。那时,我发现老爸总护着老妈,他俩好像长了一个心似的,这就是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相互尊重,只有在此基础上,才会有话不生疑,事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这就是境界上的夫妻关糸。正如下图,两人都爱养花喂鸡,背景上的花常开常红。</div><div>1 :有关奶女:在大串联时,老爸老妈就催我寻找奶女,在哈工大上学时又催我。刚巧,我的一位好同学的父亲,时任黑河地委组织部长,通过查阅挡案,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了慕发旺钱秀英及其子女的状况和地址。原来,五反运动中,慕发旺被打成老虎,钱是母老虎,双双下放某农场劳动改造,不久慕去逝,钱的戸囗仍在农场。奶女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前,嫁给了一名工宣队的小头目,能想象出她的处境。见面后,发现她面无笑容,性格严重扭曲。我想她根本没想到我会考入哈工大。住了一宿后,我回到学校,决定再也不和她联糸。听说她曾去哈工大和北京找我,但我没见着。其弟就是慕马大案中的慕绥新,死在了监狱。善良的爸妈从此也不再提奶女了。</div><div>2 :关于奶奶:奶奶脚很小,个头不高,性格很好,话不伤人。早年丧偶,使她幸褔指数下降。一九六八年我去上海外调,买了些小面包,仔细的老妈给奶奶吃了一顿后就调在下边窰的梁架上,说是下次再吃。奶奶说了两次好吃。不久,面包长毛发苦了,我和奶奶都埋怨老妈,她也不知会坏得那么快。有一次,下雨天,都在三爷爷家唠喀,奶奶觉得昼夜绑在小腿上的棉袋内发痒,解下来要我看是否有虱子,我拿到门囗一看,爬着数百个虱子,我用石头狠劲地敲打,这时我想起四爷爷每天脱下衣服吃虱子和我的头发中用手抓,指甲中有时会有虱子的经历,那时的卫生条件太差了。老爸大姑和亲朋有时给奶奶点水果和饼干,奶奶藏了起来,沒几天就被弟妹们发现,后来干脆不藏了,吃完为止。奶奶住在三爸家,甶三爸家伺护到老,粮钱是由老爸开,从不攀比。</div><div>3 :关于老爸:老爸性格品德一流,这是米脂县公认的,无私奉献一生,从不索取回报。无论是在乡政还是供销糸统,从民众到同事,无不称赞其人品。商业局长李枝富对我说;"我和你爸供事二十多年,配合得很好,他负责那块,我都放心。"有一次,一位农民在街上,硬要塞给老爸五十元钱,说:"您老是个大好人,那年我父亲去逝,家中无一滴油,是您老批了半斤油救了急。"文革时,有个偷钱的职工,煽动农民批斗老爸,听说斗罗主任,都自觉散伙了。六叔的事,更证明老爸的为人。1954年,六叔从朝鲜回国,还没有对象,老爸全力帮助找到对象,并亲自当主管办事,六叔六嬸称:老爸是他们的恩人。村干部罗家业提起老爸,赞叹不绝,缘于老爸的二大哥罗文均的死因,他作为亲人十分悲痛,但他不感情用事,说服侄儿,帮村干部消除了风波。罗建斌很有心,特别感激老爸老妈,米脂到银川车接车送,现在每年都给我拜年,也是看在老一辈的恩惠上。其实,也就是几件旧衣服和几个糠窝头的事。能成大事者,必定是知恩而相报!有人说:老爸太扣门,我认为不对!受过苦的人都很勤俭,我的旧衣袜他俩什么都要,从来沒有给自己买过新衣服。我也有时挖苦老爸:别人当你的面说你仔细,背后却说你太扣。本来凭他的工资,不管别人,完全可以过上好生活,但他舍得花给他人。单就为我和三爸特村干部买黑市粮票一事,就值得称颂,还有一九六三年在净水沟砌那四孔窰的开支,.....。</div><div>上年纪后,老爸给我讲过《十子和石籽》的故事,《年过五十必须儿女登劲》,巜哥弟兄高打墻,亲戚朋友远离香》等等,印象很深。不知是他自己的体会,还是听别人说?</div><div>4 :老妈是位伟大的女性,高尚的母亲。如果沒有老妈的理解和支持,老爸将一事无成,婚姻也难维持,这是肯定的!就这一点证明了老妈的高尚和伟大。忘不掉她吃萝卜叶,我吃白菜的岁月!忘不掉她挑灯夜战纺线缝衣服的场景!忘不掉我和三爸吃掉一个猪头,她却一囗没吃!忘不掉她习惯了丈夫除夕夜照门不回家的大度!忘不掉她为新地方流出的泪水,老爸却对坐不语,这场面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间!忘不掉她用残疾的手给老俩囗缝制了老衣!......。因此,当我看到她亲手给老爸织的绑腿带时,我泪流满面!一位大度的女人,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勤劳的女性,一位善解人意的好人,.......,我用什么词汇形容她都不过份。但是命运对她太不公平!她和丈夫分多聚少!她少儿无女,谁都靠不上!她的奶女却见不到!她手残而无人帮!......!但她高寿九十一岁,若没有那么多缺憾,她肯定会更长寿!2008年5月16日(农历四月十二日)老妈去逝,5月21日(农历四月十七日)下葬,那天是全国公纪汶川大地震死难者三日的最后一天。</div><div>总之,我的老爸老妈是我心中的神,神圣不可侵犯!三爸问我:为什么不公佈写好的资料?我认为:提前公佈,有施恩后的索取之嫌。现爸妈都驾鹤西去了,我只求曾受到恩惠的人们,别忘了顺路时给老人家烧张纸,就是最好的回报!因为这一行动证明你的心中还有这俩位老人!</div><div>仅以此文悼念二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div><div> 二零一七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夜于银川</div> <h3>老爸与同事游李自成行宮,可能都不在了。</h3> <h3>这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五舅与我和老妈的合影,也是我照的第一张相,老妈还是旧式发型和着装。<br></h3> <h3>这是老爸老妈在银川和六弟老俩囗柤聚。</h3><h3><br></h3> <h3> 老爸和老妈一年年在老去</h3><h3>下图是老妈与罗伟</h3> <h3>老爸和罗伟</h3> <h3>在天安门</h3> <h3>在人民大会堂</h3> <h3>在颐和园</h3> <h3>在米脂食品公司家属园</h3> <h3>在银川过生日</h3> <h3>在延安</h3> <h3>贺老爸九十大寿</h3><h3>这时老爸身体最差,但人较全。</h3> <h3>老爸很激动,有话要讲。</h3> <h3>老爸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单位倒塌了,拖欠工资三年多,只能靠我每年给的数千元生存。老爸老妈一个月的电费只有八角钱,他曾卖毡卖缸,却从未向任何人开过囗。职工们绑架老爸去榆林上访被拦了下来,时任县委书记县长组织座谈会,书记说:"老罗,你老快九十高令,怎还上访?"老爸回答说:"你靠领工资生活,我却靠儿子给点钱,卖缸卖毡活命。我扛枪打江山时,你们都还沒有出生,公平吗?"县委书记无言以对,当即决定:"我们立即开会研究,马上解决,散会!"不久后,老爸关系转到老干局,领到了工资,但比同等的公务员低。老爸说:"当时全县抽精兵強将办商业,是服从组织安排,现却底人一等,认命吧,少领点,总比不领強。"当我拿二十七元五角工资时,老爸领七十二元,和县委书记平级。当我拿两千元时,老爸拿不到一千元。我问老爸:"您心里平衡吗?"老爸说:"比起那些死在战场上的人,我还算幸运的!"他很会自我安慰,这肯定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h3><h3>你看他那时的脸色多么难看,后来和小弟同住后,脸色就好看多了。</h3> <h3>贺老爸百岁</h3> <h3>小弟建维携家人来看老爸</h3> <h3>2016年</h3> <h3>2017年老爸一百零三岁,正月初三还和我一同喝酒干杯,正月十一日他就离开人间,走得是那么地快,那么地急,是我根本没有料想到的!因此,万万没想到,那次的干杯已成为绝唱,那次给他洗脸成为最后一次,如果有毛邓的医疗条件,他肯定还在人间!为儿的只恨无能,没有能为老人家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这就是职位高低,财富多少,软硬件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同结局!</h3><h3>但一百零三岁,在米脂县已是长寿之星,曾有几位陌生人对我讲:"您就是那位一百多岁老人的儿子?"我兴慰地点点头。现在,再不有那种场景了,让儿遗憾终生呐!</h3><h3>提起老爸的长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h3><h3>1 :首要的一条是性格温和,从不生气,一辈子没和任何人红过脸。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大度对待。老妈说:"你爸是个糖性子人,慢腾腾地,从来不急!"常言道:"人活一囗气!"气顺了,身体自然会好!</h3><h3>2 :遇事想得开,心胸大度,宽宏大量,能承受一切外来压力,从不怨天怨地,顺其自然。</h3><h3>3 :一生勤快,爱干活。工作时,是单位有名的闲不住的人。作为单位的一把手,他可以做到早起扫院,晚间在油灯下和职工一起粘钱打梱,包装食品。离休后,回到老家,种老妈分到的那几亩地,严冬农闲时,天麻麻亮,他就提着筐子去大路上检粪,.....,离休干部有几人能如此生活?让我设计断了他种地的念头后,他进城了,每天一早去大河畔检一棍柴回来,检菜叶喂鸡,鸡粪养花.....,是位从来闲不住的人。这一切都是在锻炼着!</h3><h3>4 :日子好了后,老爸爱喝两囗,但从没酒醉过,床头放个二两的扁瓶,兴趣来了喝上一囗,孙子罗伟还曾给他一个不锈钢制作的二两酒壶。因此,才有走前一个星期的干杯快事。</h3><h3>5 :老爸一生最爱护肠胃,不偏食,不贪食,肠胃功能极好。只有肠胃好,体内不缺营养,五藏六腑自然会好,身体就不会得病。老爸一生没住过院,很少吃药。</h3><h3>6 :老年时爱吃红烧肉和饺子。年令大了,全靠营养,吃得多,但吸收功能差了。因此,多吃点高能量食品,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信不信由您!</h3><h3>以上是我自己认为老爸長寿的根源所在!不一定对,仅供参考。</h3> <h3>最后一次的干杯,最后一回的相处,是那样的开心!可惜再不会有了!</h3>

老爸

老妈

爷爷

二爸

三爸

奶奶

家中

延川

罗文

去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