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怜幽兰

韩赛平

<h1>  一个微友说花之香有雅俗之分,并认为腊梅、春兰与白玉兰最为雅正。我的回答是:花香之雅正因人嗅觉有别而应有所不同。微友却拿抽烟喝酒做譬如,认为抽烟喝酒者虽众,但80%以上的烟鬼会共同认为一两个牌子的烟好抽,绝大多数酒鬼也会认为茅台五粮液好喝。微友的意思很清楚:嗅觉、味觉具有趋同性。我虽觉得这个意见可以接受,但还是以为将"俗"加之于某一种花,与这种花的香气过于浓郁以及不能被闻者很好适应有关。花香属于鼻子的感觉,雅俗属于大脑里的观念,由一种花香的感觉上升到一种雅俗的审美观念,必然带有主观色彩。嗅觉味觉相仿,味觉上有所谓众口难调,嗅觉自然也因人而异。</h1><h1> 至于自古文士首推梅兰之香为雅,我想除了梅兰之香十分宜人外,还与古代文士精神追求有关。梅开花于百花开放之前,能傲风寒,其香于凛冽寒气中闻到,也就让人格外感到清香难得;兰花喜僻幽、不爱热闹,其香清幽,其形清癯,其色素淡——墨兰春兰建兰寒兰蕙兰自不必说,即便是蝴蝶兰的红也是水红,君子兰的黄红相间也不显得浓艳。</h1><h1> 理学始祖周敦颐说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意见,我想没有谁会反对。就个人而言,我第一喜欢幽兰,第二喜欢梅花,第三喜欢荷花,但我同时也认为牡丹花是最像花的一种花。</h1><h1> 荷花的"香远益清"固然有虚,其美丽姿色被花开过后可吃的莲蓬分心也是事实,但荷花特有的清香和艳丽却无疑是绝好的搭配,于炎夏之际与人以悦目清心,不可谓不是造化对人的一种厚爱和奖赏!</h1><h1> 世人赞颂牡丹国色天香,微友却认为牡丹国色是真,天香值得怀疑。我对这个意见既感意外也觉有趣,同时还说不出反对意见,因为我并未留心体会牡丹花的香。至于牡丹花的国色地位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它的那种艳丽、大气、仪态万方哪种花能比得了?!就算是花下陪衬的绿叶,也是蔷薇、月季、玫瑰以及张爱玲爱惜的海棠所无法比拟的。</h1><h1> 人各钟情于不同的花。我虽以为牡丹是花中之花,心里却最怜幽兰。</h1><h1> 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周游列国,诸侯不能用,自卫返鲁,过隐谷,见香兰独茂,喟然叹道:"夫兰当为王者香",于是停车,援琴而歌,托兰为辞,自伤不逢时,作《猗兰操》(又名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由此,不仅使 "王者香"成为兰花的别名,也开启了兰花发展成为国兰的历史。</h1><h1> 唐太宗李世民《芳兰》诗中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宋代苏东坡写春兰"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苏辙写幽兰:"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 赵孟坚《题墨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元代余同麓《咏兰》"虽无艳色和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清康熙帝《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古人咏兰诗作佳句何其多也,但大致说的都是兰香之时有时无、或轻或重、幽渺难得,兰叶兰花之婀娜美姿,及兰花的无人自芳、不畏清寒的品性。</h1><h1> 我最怜幽兰,除其沁人的幽香,最主要还是因为幽兰的绝妙色质——飘逸的碧叶中的修长嫩茎已招人十分的怜爱,更有蝶翅似的花瓣素面朝天内含青紫,捧心似的花舌质嫩色润,舌面上的青紫直如美人的吻痕,这样的绝色美质怎能不令我目迷神往、心生百般怜爱!</h1><h1> 微友笑我好色,我却欣然接受。</h1><h1> 我以为花的第一性征正是色,当然这个色已含姿态,叫姿色;而男人的第一感觉也正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次之,所以孔老夫子才会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个世界,美美不过花色,香自然也香不过花香。我很难想象有人不喜欢花的——佛都喜欢花,从出生时的步步生莲,到成道讲法时的花落如雨,到涅磐后的天人供花。平凡人生大多也是生死两头少不了花,出生时有人送花,辞世后也有人送花,只是两头的花自己不知觉罢了——知觉的是中间结婚时、生日时、生病时别人送的花。"春花秋月何时了",也并不是表示作者不喜欢花,只是表示他没有赏花的心情。</h1><h1> 阳光、空气、水和食物之外,花与人生的关系可谓至为密切。我时常想,这个世界如果没有花该是多么令人失望而又难以想象!我偶尔会想,若死于花丛之中,也当是一种最好的安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