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党建:应城二中春节团拜会

江贵民

<h3> </h3><div> 新年寄语:</div><div>“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让我们轻轻地作别2016年,喜迎满载机遇和希望的2017年,值此新春之际,我们诚挚地感谢上级领导、校友、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过去的一年里对二中的关心和支持!谨向一年来辛勤工作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向我们的莘莘学子送上最诚挚的祝愿,祝你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5-2016年度学校荣誉:</div><div><br></div><div> 2015年4月,在孝感市文明办的推荐下,我校顺利通过省专家组的评估,被评为2013-2014年度湖北省文明单位。</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5年9月,在孝感市青少年第三届“孝月行”活动中,我校荣获最佳组织奖。</div><div><br></div><div>2015年12月,我校被湖北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评为“校校共建单位”。</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6年3月,我校被中共应城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市直事业单位党建示范点”。</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6年4月,我校被共青团孝感市委授予孝感市二0一五年度“五四红旗团委”牌匾。</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6年5月,我校被共青团应城市委授予应城市二0一五年度“五四红旗团(总)支部”牌匾。</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6年6月,我校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健康课堂”研究先进单位。</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6年7月,我校被中共应城市教育局党组授予“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6年8月,我校被评为二0一六年度志愿服务活动“先进集体”。</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6年10月,我校被孝感市教育局授予2016年一般高中高考“优胜奖”牌匾。</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6年11月,在2016年抗洪救灾活动中我校被授予孝感市2016年度抗洪救灾集体二等功。</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6年工作回顾:</div><div>一、学生管理抓好了“四大块”</div><div>一是抓好了班级“三创”工作,即创“示范”班级、“文明”班级、“合格”班级,增强了德育的时效性;二是抓好了四个“三”学生常规管理,即“三块地”(前沿阵地、后方基地、年级主阵地)、“三条线”(行政值日、年级值日、学生值日)、“三盲区”(午休、晚就餐、晚就寝)和“三重点”(手机、谈恋爱、上课不学习)的管理,加强了德育的针对性;三是抓好了“相约二中”特色德育活动,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切入点,以市电视台、校广播台、校园网和心灵驿站为支撑点,通过广播电视专题节目、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拓展训练、成人宣誓仪式等一系列“相约二中”德育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二中特色的文化活动体系,进一步挖掘出德育的内涵;四是抓好了家校共建工作,以家长委员会的成立为落脚点,通过让家长全程参与学校重大事情的决策和管理的方式,构建家校沟通联系的有效机制,提高了学校德育管理的水平。</div><div>二、教学管理唱好了“两台戏”</div><div>(一)实行了三个“三”的教学管理制度。</div><div>1、以查、研、评相结合的“三自主”管理制度。一查, 即教学常规检查,一月一查,严格评定等次,结果计入当月教师绩效;二研,即主题教研,一周一研,研教材,研试卷,研考试大纲,研学生,集中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三评,即教学评比,校内开展首席教师评比,校外开展“一师一优课”评比,一年一评,对获奖的教师,学校颁荣誉,给待遇,广宣传,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div><div>2、以教学为核心的“三倾向”管理制度。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一切政策待遇都要向教学一线倾斜,特别是向重点班教师倾斜、向带双班教师倾斜、向周六周日上课的教师倾斜,引导人心聚焦教学,形成教学上比、学、赶、超的大气候和大环境,鼓励广大教师扎根教学一线,潜心教学,干出成绩,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div><div>3、以狠抓教风为目的的“三规范”管理制度。一是规范教师单双班绩效工资待遇,进一步拉开单双班之间的绩效差距,以数学为例,单双班之间的差距可达1000元以上,即使是理化生和政史地,单双班之间的差距也在600元以上;二是规范教师的待岗与落聘,对于不服从学校安排的教师实行黑名单制,凡进入黑名单的教师当年不能参加年度考核和教师竞聘,只能待岗或者直接落聘;三是规范周六周日工作制度,学校必须对每一位任课教师安排周六周日的课,以周六周日考勤为准,周六周日没有上班的教师和处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享受周六周日40节的补课待遇,对周六周日在外上课的教师,一经发现,学校将报教育局处理,绝不姑息。</div><div>(二)实行了新的考试评价制度</div><div>一是淡化达标积分和优秀率,侧重平均分评比,增加学生进口与出口的比较,强调学生成绩的整体提升;二是实行年级年段责任制,把管理的重心下移到年级,在考试奖励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奖励方式有变化,学校将考试奖励下拨年级,由年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配。基本的原则是:态度与实绩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真正体现“付出才有奖励,耕耘了才有收获”的考试评价理念,切实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div><div>三、开源节流取得了十大成效</div><div>针对学校摊子铺得过大,岗位重叠,人浮于事,浪费严重等现象,我们利用暑期集训的时间,专门召开了班子成员会、校委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工会委员座谈会、教职工代表大会、部分教师座谈会等各个层面的会议,集中讨论了学校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最终,全校上下初步形成了开源节流的共识,并着重解决了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的十大问题。</div><div>1、开源:一是与西河中学联合办学,招收西河特长生175人,增加了300多万元收入,基本上实现了招人招钱、稳定军心的目标,学校管理有了底气,教师工作有了热情,校长说话腰杆子硬了;二是收费上不含糊,该收的一定要收,能收的尽量多收,所有收费一律入财务笼子,做到颗粒归仓,保证教师正常待遇,确保学校高效运转。</div><div>2、节流:一是水电管理得到了加强,水电肆意浪费现象有所好转;二是实行了财产承包,对校产的管理责任到人,基本上杜绝了人为破坏财产的现象;三是清理了学校简易住房,遏制了教职工强占、转租简易住房的混乱局面;四是大大削减了学校物业承包费,从去年的75万元减至46.7万元,每年为学校节省了近30万元;五是因需设岗,精简了处室和物业工作人员,解聘了学校临时人员4名,每年为学校节省了20余万元;六是严格控制油印,加强对学校文印室的管理,取消了高三油印室和高三信息卷的征订,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杜绝铺张浪费,每年为学校节省了20多万元;七是规范了部室油墨纸张和办公用品的开支,油墨纸张归口教科部,办公用品归口办公室,实行统一管理,改变了以前各自为政的乱象;八是规范了“三公”经费的使用,报账的条子变少了,费用的支出基本倾向于学校财产维修和教师业务培训两大方面。</div> <h3>2016年学校荣誉</h3> <h3>2016年度优秀教师风釆展示</h3> <h3>个人简介:史琴,女,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专业功底扎实,教学实绩显著,其教学论文、录像课曾多次在市级、省级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2016年获“孝感市教学能手”称号,并在湖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荣获赛课类和教案类双项一等奖。</h3> <h3>个人简介:汪丽慧,女,中学语文二级教师。工作认真,勤奋踏实,一直相信教学相长,也一直在努力实践。辅导的学生作文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一等奖,2016年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省级优课。</h3> <h3>个人简介:杨倩,中学语文一级教师。2010年在湖北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孝感选拔赛中荣获高中语文组一等奖(第一名),同时被授予“孝感市青年教学能手”称号,2016年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荣获部级优课。</h3> <h3>个人简介:徐丹,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2002年参加工作,从事高中数学教学,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对人真诚,关爱学生。2016年在“一师一课”活动中获省级优课。人生格言: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h3> <h3>个人简介:万想兵,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数学一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曾获“孝感市优秀教师”、“应城市十佳师德标兵”、“应城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应城市共青团工作先进个人”、“应城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6年指导金坤等多名学生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被评为湖北省数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h3> <h3>个人简介: 刘莹,高三英语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十余年,所带三届毕业班的英语成绩在年级同科中名列前茅。对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和智慧,潜心钻研,寄教于乐。2016年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主讲的录像课分别被评为市级优课和省级优课。</h3> <h3>个人简介:聂萍,大学本科学历,高中化学教师。从事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9年,勤奋不息、爱岗敬业,2016年在国家教育服务平台 “一师一优课”评比中获得省优课推部优课的好成绩。教育感言:学生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学生的收获是我最大的收获。</h3> <h3>个人简介:殷进,2007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历。2016年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得省二等奖。人生格言:认真对待,做好每一件小事,你一定会成功。</h3> <h3>个人简介:易辉,男,中学一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刻苦钻研,勤练教学基本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感受教学艺术的魅力。2016年在“一师一优课”的活动中荣获部级优课。</h3> <h3>个人简介:齐小艳,中共党员,中学一级信息技术教师,湖北省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师,应城市骨干教师,多次参加湖北省中学信息技术优质课竞赛并荣获一、二等奖,多篇论文、教学课例、课件荣获湖北省一、二等奖,执教课例在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国家教育部“优课”。</h3> <h3>个人简介:张君新,中共党员 ,中学一级教师。2015年10月被选为湖北省优秀艺术教师赴新加坡学习,2016年在“一师一优”活动中获得省级优课。所带音乐专业学生丁蓉、姚岚、易志超、丁梦玲、刘青等多名同学分别被武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湖北师范学院、长江大学等大学录取。</h3> <h3>个人简介:肖晓晖,中共党员,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热爱与耐心,深受学生爱戴,所带学科在2016年高考中名列前茅。今年8月参加湖北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奔赴雪域高原,体现了一名优秀党员教师的担当与追求,带去了二中人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意。教育感言:不忘初心,援藏无悔。</h3> <h3>2016学年度优质课和教师论文获奖情况</h3> <h3>2017届高三期末六校联考成绩通报</h3> <h3>按学校标准统计结果</h3> <h3>按联考统一标准六校比较</h3> <h3>教育之美在于没有了教育的痕迹</h3><div><br></div><div> 某位教育家有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说,当学生意识到您的教育意图时,教育将失去作用。的确,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人们的自然流畅之感,即在师生的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真诚激励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 “无为”教育有种种方法,归列以下:</div><div><br></div><div>1、垂范:</div><div>教育者的示范,无言的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青少年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div><div>学校新教学楼的垃圾道堵了,总务处在道口旁贴了个封条——“禁止倾倒”。在此后的两个月里,学生们扫除后都要穿过操场,将垃圾倒在老楼的垃圾道里。</div><div>校长手术后上班了,他发现封条后便抄起铁棍通垃圾道。一位看到的老师告诉他:“总务处已贴了告示”。校长说:“你家的下水道堵了,是不是也贴上封条不用了?”教师无言以对。“要把学校也当成自己的日子一样过啊!”校长的这句话深深印在这位教师的心上。后来她也当了校长,时时处处记着要“以校为家”。</div><div><br></div><div>2、倾听</div><div>教育者虚心、认真听取教育对象的坦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心理调节。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教育者要善听,即对教育对象的任何想法(当然不一定正确)要听得进去,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教育对象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心理学家认为,认真的倾听就完成了心理咨询任务的一半。</div><div>记得一个当医生的朋友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他有一个病人被诊断证明为绝症。这个病人常常在拿药的时候到他那儿坐坐。我的这个医生朋友由于职业的习惯便常和他聊聊,或者就那么静静地听着。一次,那个病人说了很多很多他的过去、现在、幸福、心酸,他生病后的种种心境和牵挂。朋友听了许久许久。病人说完了,如释重负,轻松多了。后来,听说那位病人去世前的情绪一直很平稳,配合治疗也比过去积极多了,并且把被医生判定为三个月的生命延长了近一年。朋友对我说,他很欣慰那天没有对那位病人进行长篇大论的劝慰与建议,而只是静静地倾听了诉说。他颇有心得地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所起的作用,可我却从这件事中知道了开方、看病医治的只能是躯体,而倾听却能使一个人的精神得到寄托。”</div><div><br></div><div>3、激励</div><div>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震撼。</div><div>一位校长对童年一次考试分数难忘的记忆:</div><div>由于中途转学,功课落下了不少。一次数学考试后发卷子,我提心吊胆地接过来一看,非常意外,老师没有打分,只写了两个字:“哎呀!”。此刻,我领会了老师的心意,老师不相信我会这样,老师在给我机会,老师在期待着我,老师在用这样一个善意玩笑似的方式等待着我的努力。我决心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果然,又一次考试我得了满分。</div><div>许多年过去了,我又经历了无数次考试,见到过成百上千张试卷,但只有那份没有分数,写着“哎呀!”的试卷,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珍藏。</div><div><br></div><div>4、体验</div><div>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育对象在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体验,获得真切的感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体验,就没有完成教育过程。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有效途径。在体验中获得了“我行!”自信意识的增强。</div><div>为战胜胆怯,一位母亲让她五年级的女儿买10张《北京晚报》,再按原价卖出去。半个小时过去了,孩子张不开嘴。经过思想斗争,战胜了虚荣,开始大声吆喝,终于把报纸卖出去了。</div><div>在闹市区卖报,这是一种情境活动。孩子受到了磨炼,体验了成功,得到了单靠说教不可能有的思想收获。</div><div><br></div><div>5、对比</div><div>使教育对象在事件或情感对比中,找到差距,心灵受到震撼而猛醒、开悟。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教育。反差越大,给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发现道德境界的高低,自然产生羞愧、自责,从而获得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div><div>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某武士一心想成为世上第一射手,他遍访名师,刻苦训练,终于达到了百发百中的境地,武士自喜。一日,在深山偶遇一高僧,高僧明其箭术,遥指空中的两只飞鹰,武士心领神会,一箭射落了其中的一只,而高僧却说:“取鹰何用弓箭,高手当‘不射而射’”。言罢,高僧抬手一指,虚点向空中的一只飞鹰,只见那鹰好如受重创,径直落至高僧的脚下。武士大为震惊,叹道:“这才是射艺的最高境界啊!”</div><div><br></div><div>6、迂回</div><div>对教育对象的问题,不采取就事论事的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使其认识事物的规律、领悟生活的真谛。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道而走弯道,这往往是获得成功的策略。</div><div>一位中学生是生物爱好者,搜集了众多的标本。他妈妈是教师。一天,妈妈发现儿子的情绪不高,但没有直接询问,而是对儿子说:“妈妈今天比较累,想去逛公园。你陪妈妈一起去好吗?”儿子答应了。逛公园时,面对各式各样的植物,妈妈不断发问,儿子滔滔不断地解答,显示了丰富的知识。</div><div>这位妈妈发现,晚上儿子做作业时情绪特别好。</div><div><br></div><div>7、空白</div><div>摒弃包办代替,给教育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耐心是伟大的老师”。</div><div>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是王竹溪先生。一天,王先生要他写一篇论文《固体中有序与无序的问题》,并要他参看一本书。杨振宁看不懂这本书,便去向王先生请教。王先生一个字也不讲,却又要他看第二本书。杨振宁第二本也看不懂,又去向王先生请教。王先生还是不讲,又推荐第三本书给他看,并要求他看完第三本书后,再回过头来看第二本和第一本,并说出对第一本书的见解。杨振宁反复读了第三本书后,再读第二本和第一本,果然写出了优秀的论文。</div><div><br></div><div>8、宽容</div><div>对教育对象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div><div>一位学生的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向教师说了一通尖酸刻薄的话。这位教师没做任何解释,只是给她写了一首小诗:</div><div>“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div><div>大海宽容了江海,拥有了浩翰:</div><div>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彩:</div><div>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div><div>学生收到后,沉思良久,突然笑了。她觉得生活真美好,自己很幼稚。</div><div>来源:网络</div> <h3>应城二中两名教师录像课获评部级优课</h3><div></div><div>2016年12月9日,从中央电教馆通报中获悉,在我市此次获评的14节部级优课中,应城二中独占两席,他们是信息技术教师齐小艳和生物教师易辉,实现了该校优课历史新的突破。</div><div></div><div>笔者获悉,在2015-2016年度第二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该校共有21名教师参加优课比赛,均获得应城市优课,其中12名教师获评孝感市优课,6名教师获评省级优课,并被推荐参加部级优课网上评选,齐小艳、易辉、汪丽慧、张君新等4名教师入围部级优课评选决赛圈,最终,凭借超强的个人实力,齐小艳和易辉两名教师一路过关斩将,击败各路好手,获评部级优课。</div><div></div><div>近年来,应城二中十分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借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这个活动平台,着力打造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团队,积极鼓励一大批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为个人扬名,为学校争光。(通讯员 陈定生)</div>

教师

优课

教育

个人简介

教学

学校

我校

学生

一师

一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