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记忆——哈密纯碱厂(哈密碱业)

佳佳

<h3>国家为了发展新疆经济,填补新疆纯碱工业的空白,充分发挥哈密地区资源优势,解决新疆纯碱从内地调进的问题,决定在新疆建一座年产八万吨轻质纯碱厂。1985年完成项目建议书,1986年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评,1987年挂牌“新疆纯碱厂筹建处”,1988年完成初步设计及概算,1990年完成施工图设计,开打桩基。</h3><h3>图为1990年纯碱厂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现场办公。纯碱厂还是一片荒芜之地。</h3><h3>右5:哈密建设处处长张世泽(已故)</h3><h3>右6:哈密行署副专员闫树范</h3> <h3>现场基础打桩。</h3> <h3>基础打桩施工。</h3> <h3>三通一平。</h3> <h3>材料进场。</h3> <h3>工程施工</h3> <h3>工程施工。</h3> <h3>盐库施工。</h3> <h3>煅烧炉吊装。</h3> <h3>包装厂房施工。</h3> <h3>刚建好的原料车间办公室。</h3> <h3>排渣管线。</h3> <h3>生产办公楼(中央化验室)。</h3> <h3>1993年6月15日建成投产。更名“新疆哈密碱厂”</h3> <h3>压缩设备。</h3> <h3>煅烧设备。</h3> <h3>煅烧厂房。</h3> <h3>空压站。</h3> <h3>石灰窑。</h3> <h3>管线。</h3> <h3>重碱厂房。</h3> <h3>栈桥。</h3> <h3>循环水冷却塔。</h3> <h3>盐水车间。</h3> <h3>铁路专用线。</h3> <h3>包装厂房。</h3> <h3>石灰,锅炉管线</h3> <h3>1995年实现“盐碱合一”,更名新疆哈密化学工业总公司。</h3> <h3>1997年,恢复“新疆哈密碱厂”。</h3> <h3>道路两旁绿树成荫。</h3> <h3>1998年破产重组“哈密双合碱业有限责任公司”。</h3> <h3>专用线,站台。</h3> <h3>2001年为“新疆化工集团哈密双合碱业有限责任公司”。</h3><h3>2004年准备扩大产能(年产二十万吨)。</h3><h3>2005年实施改扩建工程。</h3> <h3>厂区夜景。</h3> <h3>2009年更名“新疆化工集团哈密碱业有限公司”。</h3> <h3>2012年更名“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哈密碱业有限公司”。</h3><h3>截止2014年,产能已达十六万吨。</h3> <h3>2014年被停产(新二中比邻建成)。</h3> <h3>厂区大门。</h3> <h3>那一年我们的合唱队。</h3> <h3>合唱队女声。</h3> <h3>国庆60周年百人合唱。</h3> <h3>机关男声队。</h3> <h3>合唱队漂亮的女队员。</h3> <h3>机关合唱队。</h3> <h3>参观学习。</h3> <h3>机关女声队。</h3> <h3>部门合唱队。</h3> <h3>1988年纯碱厂筹建处成员,碱厂的‘’黄埔一期‘’。</h3><h3>前排左起:赵富学、叶英良、郝启荣(已故)、郑文忠(已故)、李国庭</h3><h3>二排左起:王金琰(已故)、刘杏秀、于桂霞、贾苏、孟艳荣、顾晓华、马利佳、高秀琴、崔伟江、张瑞荣</h3><h3>后排左起:张晓东、勾东山、廉福生、曾裕前、樊师傅、张国新、苗玉启(已故)、王登平、于常福</h3> <h3>2003年碱厂领导班子成员。</h3><h3>左起:许晓东(已故)、艾合买提、王新民、杨新明(已故)、苗建国、闫代友、于常福、钱军</h3> <h3>1993年建成投产,新厂房前留念。</h3> <h3>与设计施工单位一起。</h3> <h3>拔河比赛。</h3> <h3>碱厂民兵训练。</h3> <h3>2016年哈密市政府将纯碱厂打造成文化创意公园的雏形。</h3> <h3>2016年的纯碱厂。</h3> <h3>2016年的纯碱厂。</h3> <h3>2016年的纯碱厂。</h3> <h3>2016年的纯碱厂。</h3> <h3>2017年老领导回来相聚。</h3> <h3>2017年碱厂建设者的相聚,有30后,40后,50后,60后是最小的。</h3><h3>前排左起:李国庭、蔡鉴堂(化工厅基建处处长)、王振华(化工厅党委书记)、郑文忠(已故)、苗建国</h3><h3>后排左三:张国新</h3> <h3>2017年老领导回哈密。</h3> <h3>2017年碱厂的‘’黄埔一期‘’相聚。</h3> <h3>2017年老领导回厂里看看。</h3><h3>心心念念,不忘初心。</h3> <h3>2017年老领导漫步在哈密的夜景中。</h3> <h3>2019年老领导叶处长回哈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