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letter-spacing: 0.3px; font-family: "559de409a90cdde4afbd7cc909a63b49";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0.36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6em !important;"><font color="#ed2308"><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张姓是我国第三大姓氏,人数之多、分布之广都是令人惊叹的。在民间还会有一种说法叫张姓是天姓,因为民间一直都流传着玉帝就是姓张的,代表着万人之上的神仙姓氏。</span><br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b></font></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letter-spacing: 0.3px; font-family: "559de409a90cdde4afbd7cc909a63b49";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0.36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6em !important;"><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font color="#ed2308"><b>张姓被称“天下第一姓”……缘何?今天咱就来说一说道一道张姓。特编辑此《张姓的历史与文化》并与大家一起分享。<br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b></font></span></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letter-spacing: 0.3px; font-family: "559de409a90cdde4afbd7cc909a63b49";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0.36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6em !important;"><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font color="#ed2308"><b> 一一题记</b></font></span></h3> <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letter-spacing: 0.3px; font-family: "559de409a90cdde4afbd7cc909a63b49"; color: rgb(25, 25, 25);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0.36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6em !important;"><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说到张姓,相比于其他姓氏,张姓还有一个让人略微有些羡慕的“特权”,在我们的传统对话中,问别人的姓氏都会说:“您贵姓”,回答也通常都是“免贵姓X”。<br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只有张姓,才有资格直接说:“我姓张。”而不用带“免贵”二字。<br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特权”,那就得从张姓的起源说起了。姓氏的起源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张姓也不例外,而且值得一说的是,张姓的起源非常的悠久,也非常的“高贵”。</span><br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b></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letter-spacing: 0.3px; font-family: "559de409a90cdde4afbd7cc909a63b49"; color: rgb(25, 25, 25);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0.36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6em !important;"><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b>历史上的张姓族望人盛,名人历代辈出。</b></span></h3> <h3><b>这一家子——我姓张的亲亲戚戚。</b></h3><h3></h3><h3><b>这一张照片拍摄于2005年8月,我儿子考入军校去北京上大学前亲戚们来我家贺礼的聚会,部分张家亲戚的留影。</b></h3><h3><b>前排中间头戴帽子的这位老人是我的外公,当年拍照时91岁,2011年6月逝世,亨年97岁。</b></h3> <h3>我的外公爷爷张斌渔生育了7个儿女,(三个女儿四个儿子)子孙满堂。</h3> <h3>张姓氏的"张"字诠释</h3><h3>张姓一一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 </h3><h3>张氏起源,"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h3><h3> 你姓张吗?你知道弓长张的来历吗</h3><h3> 你知道你源自何处,根在何方吗</h3><h3> 你想追溯我们张氏的祖先吗</h3><h3> 那么,请随我来一一</h3><h3> 让我们共同穿越历史的时空</h3><h3> 于中华姓氏诞生的源泉中</h3><h3> 倾听那奔流自张氏祖先血脉深处的滚滚涛声</h3><h3> 贵姓?姓张,弓长张。这是所有姓张的人对自己姓氏的"张"字的诠释。</h3><h3> 《说文解字》把张字也解释为"张,施弓弦也,以弓,长声"。</h3><h3> 《辞源 》中说:"凡施弓弦皆曰张,罗取鸟兽曰张。"</h3> <h3>张姓是中国三大姓氏之一,在人口排列上稳居第三位,尤其在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中最有影响。当代张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6.8%,总人口大约在8900万,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之一。</h3><h3>张的名义和图腾</h3><h3>张的本义是"施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张,在金文中是幅弓上已经安置好了箭的形状。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张星属于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其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称为弧星,亦称"天之弓"。是擅长制造弓箭氏族的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h3> <h3>张姓的起源与演变</h3><h3>张姓得姓追溯到黄帝时代,已有5000年的历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提到张姓起源时说:"黄帝子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挥是黄帝时代姬姓部落中一个氏族的重要首领,也是姬姓部落的一名星官。挥氏族以张星为氏族图腾,张星属于中国天文的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也称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在长蛇座内。挥在观察天象中发现其排列形状似弓,称为弧星,也称"天之弓"。由此,挥发明了弓箭和网罗,大大提高了氏族猎捕禽兽的能力,在黄帝部落中的地位十分显赫。挥氏族祀奉张星为氏族的图腾,以弧星的弓箭状图形作为氏族的徽识和氏族名,由氏族名而得姓。</h3><h3>•外族基因的融入</h3><h3>张姓作为中国第三大姓,绝不会是单一血统遗传下来的群体。在汉初,张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这些民族包括汉唐时期的匈奴、羯、高丽、鲜卑、回纥、契丹、突厥沙陀和蜀地巴人,还有金时女真人、宋时西夏党项人、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人等。尤其在东北地区,近代的满州各族人大批改姓张,使北方地区的张姓人口更快速的增长,这些外族张姓多数很快被同化成为汉族。</h3> <h3>历史上张姓的分布与迁移</h3><h3>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青河一带。之后张姓一直默默无 闻,氏族的迁徙路线也不明,可能那时已悄悄迁入了山西。直至西周宣王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的踪迹,西周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他们是西周的贵族。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兴。</h3><h3>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h3><h3>秦汉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的时期,张姓在秦初就进入了"天府之国"四川,张姓族人多为三晋贵族的后裔,在反秦战争和随后的楚汉之争中,政治倾向鲜明,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在这场战争中纷纷建功立业,封侯赐爵。张姓迅速蔓延到齐鲁燕代,由关中闯入四川,西进甘肃纵深,奉旨出使西域,贯通丝绸通道,安定宁夏,守边卫疆。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其发展之迅猛是其他姓氏所不可比拟的,事实上是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同时,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从陕西出发,徙河北入江苏,渡过天堑长江,首次进入江南。西汉末,张姓已经到达浙江、江西和福建了。</h3><h3>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张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继续向有雄厚张氏基础的西北发展。西晋末,张姓族人通过渤海湾首次涉足东北,渤海湾地区成为张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唐宋时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永乐年间由广东始入台湾地区。</h3><h3>宋朝时期,张姓大约有4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3%,排在王、李之后,为宋朝第三大姓。张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省。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7%,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北、陕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肃、江西八省,又集中了54.5%。全国形成了华北、西北和中原地区张姓人口聚集中心。</h3><h3>明朝时期,张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为明朝第二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张姓人口的36%,江苏一跃成为张姓第一大省。南方张姓主要是在这600年中发展的。从中可以看到,张姓的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张姓人口主要向湖广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南方赣浙苏、北部晋鲁冀豫陕二大块张姓人口聚集地区。</h3> <h3>当代张姓的分布和图谱</h3><h3>当代张姓的人口已达到近8900万,为全国第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6.8%。宋朝至今1000年,张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9%,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苏、四川、湖北四省,又集中了20.8%。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7%,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h3><h3>张姓分布很广,但很不均衡。张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3)表明:在鲁豫、冀晋蒙京津、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黑吉辽、川渝鄂皖苏北部狭长地带,张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最高可达10%,占了国土面积的36%,居住了大约60%的张姓人口。在川渝鄂皖苏大部、云贵、赣浙闽台、湘北、粤东、桂西和新疆北部,比例一般达4.2%-7%,约占国土面积的32%,居住了大约35%的张姓人口。</h3> <h3>张姓的传统文化</h3><h3>郡望和堂号 张姓的郡望多达26个,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敦煌、安定、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河间、中山、魏郡、蜀郡、武威、犍为、沛郡、梁郡、汲郡、河内、高平、上谷。</h3><h3>家谱,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和登记的张姓族谱及目录为2652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张姓族谱1433部。</h3><h3>《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张姓历代名人1741名,占总名人数的3.8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位。张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4.95%,排在第三位。张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5.34%,排在第二位;张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5.58%,排在第二位。</h3> <h3>张姓是一个值得荣耀的大姓,从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历代张姓人才层出不穷,事成功就出人头地;汉初辅佐刘邦得天下的大臣张良,出使西域的张骞,科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三国蜀国大将张飞,魏国名将张辽;唐朝名相张说,张九龄;北宋哲学家张载;南宋大臣张浚;金国医学家张子和;元朝诗人张翥;明朝政治家张居正;清朝洋务派名臣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著名姓氏学者张澍;近代国民党元老张群,民主革命家张澜,实业家张謇,教育家张伯苓,画家张大千,抗日名将张自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张云逸,法学家张友渔,著名内科医学家张孝骞,动物学家张致一,植物学家张肇骞。</h3><h3>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也是开创中华文化的始祖。黄帝和他的部下播五谷,务蚕桑,做衣冠,筑房屋,造舟车,研医学,定历法,制甲子,定吕律,创文字,行典章等伟大的贡献,其文治武功揭开了中国古代文明史上辉煌的一页,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h3><h3>黄帝是我们的血缘亲祖,挥公是我们张姓的得姓祖,濮阳是我们张姓先民的得姓地和祖居地。通过这两次的文化寻根活动,使我们更加了解以下几点:(1)挥公是黄帝之孙而非黄帝之子;(2)张姓的得姓祖是挥公而非解张(张侯);(3)张姓先民的祖居地是在河南濮阳而非山西太原或河北清河;(4)清河是指帝丘(今濮阳)附近的古清河而非河北清河或其他多省都有的清河,河南濮阳古清河是张姓的祖根,河北清河是张氏族中郡望最高影响最大的支派。</h3><h3>挥公是黄帝之孙</h3><h3>挥公是黄帝之子或是黄帝之孙,各书记载不一致。中国濮阳张姓研究会引用资料论证说明:中华张姓始祖挥公与帝颛顼同为黄帝之孙,黄帝正妃嫘祖生有二子:长子玄嚣,为挥公之父;次子昌意是帝颛顼之父,挥公与帝颛顼是堂兄弟。</h3><h3>张姓的得姓祖挥公</h3><h3>帝颛顼建都帝丘(今濮阳),故濮阳有"颛顼遗都"之称。挥公自幼随其父玄嚣生活在帝丘附近的古清河之畔,后辅佐颛顼,始制弓矢,功勋卓著。帝颛顼封其为弓正,亦称弓长,赐姓张氏。故挥公为中华张姓始祖,帝丘(今濮阳)为张姓先民最早的祖居地。</h3><h3>张姓祖根在濮阳</h3><h3>张氏祖根在那里主要有三种说法:(1)根于河南濮阳,始祖挥公;(2)根于山西太原,始祖张侯(解张);(3)河北清河为张氏祖居地。</h3> <h3>张姓的播迁</h3><h3>张姓是华夏大姓之一,人口近一亿,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张姓先民是怎样从得姓地濮阳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中国·濮阳张姓研究会提出的看法有:(1)张氏先民的第一次大播迁应该是在大禹治水时期。当时,遍地洪水泛滥,中原濮阳地势低洼,更是一片汪洋,为求生存,先民们只好择高而居,逃往距离近的高丘或山区,并且在那里定居下来,繁衍生息,而后又逐步走向全国各地。这次大洪水先后治了22年。据史得知帝颛顼、帝喾均建都于帝丘(今濮阳),到帝尧迁都于山西平阳,帝舜迁都于山西蒲阪,大禹迁都于山西安邑,恐怕都与这次大洪水有直接关系。(2)张姓先民第二次大播迁,当在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在濮阳瓠子堤决口时期,淹没16郡,濮阳以东尽成泽国,又一次一直淹了22年。有史记载的黄河在濮阳境内的决口达一百多次。又加上旱灾、虫灾,每次水旱灾害,都迫使先民离乡背井,逃往各地。(3)除了水灾之外,战乱是张姓先民多次迁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濮阳地处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晋楚城濮之战,秦代章邯和项羽濮阳之战,东汉曹操吕布濮阳之战,北宋宋辽澶渊之战等多次大战都发生在这里,每次战乱都迫使先民们多向比较安定的南方迁移。</h3> <h3>张姓名人大全</h3><h3>古往今来的张姓名人,数不胜数。有人统计,张姓中共出了63位宰相,56位将帅。仅中国古代十四圣,张姓就独占四圣,成百姓之首。张氏人才之多,略举如下:</h3><h3> 最早记载的周宣王时期,中兴周朝的张仲。战国时期的"战国说客双雄"之一的纵横家张仪。汉时,"汉初三杰"之一的谋圣张良,为辅佐刘邦得天下,出过许多奇谋良策。两次出使西域的张骞,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科圣张衡,创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仪(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医圣张仲景,写下《伤寒论》、《金匮要略》。书法家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被称"今草"。以及人称"张天师"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h3><h3> 汉之后,有黄巾起义首领"大贤良师"张角;三国大将张飞、张辽、张郃;晋时文学家张载、学者张湛;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凉王朝-张轨家族;高昌国国王张孟明;唐代诗人张九龄、张继、张说、张籍;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天文学家张遂,"安史之乱"时期著名的英雄张巡,书法家草圣张旭;宋时诗人张耒、清明上河图绘制者张择端、被称为"宋亡三杰"之一的张世杰;元代有著名将领张柔,武功高强的道教首领张三丰;明代有被誉为"宰相之杰"的著名政治家张居正,中医理论家张景岳,"西湖三杰"之一的张煌言。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大西国皇帝张献忠;清朝有受雍正、乾隆帝倚重的军机大臣张廷玉、洋务派首领张之洞、清末苗民抗清领袖张秀眉、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清后有寸土不让的大军阀"东北王"张作霖、策划西安事变的伟大爱国者张学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军张自忠(盟军牺牲最高将领)、新中国国旗提倡者"和平将军"张治中、新中国国名的提出者张奚若、新中国成立时副主席张澜、近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张爱玲……</h3><h3> 当代张姓名人</h3><h3> 张翰 张杰 张艺谋 张学友 张燊悦 张艾嘉 张柏芝 张会广 张楚 张德豪 张德兰 张帝 张萌 张丰毅 张凤凤 张镐哲 张国荣 张其鑫 张恒 张洪量 张惠春 张惠妹 张家辉 张敬轩 张俊 张可颐 张可芝 张克帆 张丽瑾 张立基 张迈 张萌萌 张明敏 张蔷 张清芳 张琼瑶 张桑悦 张善为 张韶涵 张腾 张伟文 张卫健 张文森 张信哲 张行 张杏月 张秀卿 张瑶 张也 张茵 张雨生 张宇 张玉华 张元蒂 张真 张震岳 张振富 张振宇 张志家 张智成 张智霖 张曼玉 张赫 张靓颖 张含韵 张国立 张默 张超 张一山 张远 张嘉倪 张嘉儿 张梓琳 张峻宁 张楠 张敏 张庭 张静初 张荣生 张阳 张茜 张殿增</h3><h3> 由于张姓名人之多,在此无法一一列举!</h3> <h3>中国历史上最尊贵的三大姓,在古代见了就要跪!</h3><h3>中国姓氏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由来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大姓人口超亿、小姓人口几万甚至只有几千。<br /></h3><h3></h3><h3>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也有不肖子孙和家族败类。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三家姓特别尊贵!在古代,这可是尤其要注意的。</h3><h3></h3><h3>第一贵姓——张</h3><h3>为什么是张姓呢?因为玉皇大帝姓张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主宰。关于玉皇大帝未成仙时的俗家名字有很多说法,有的说叫张坚,有的说叫 张百忍,张友人,张友仁。反正不管叫什么,都是姓张。所以姓张的人在别人问你贵姓时,不能说免贵哦,因为张是天姓,说天不尊贵就等于对天地不敬,古人很迷信的,害怕受到上天的惩罚的。不过在中国神话长河中,玉帝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天地主宰的。他的主宰地位是在宋真宗时期开始的。由宋真宗为道教高上玉帝加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尊极为特殊的天神,是天道众神之领袖。所以宋朝以前张姓也可能说免贵。</h3><h3>第二贵姓——所在朝代皇帝的姓氏</h3><h3>理论上虽说神权高于皇权,但神权是虚无缥缈的,而皇权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皇帝的姓虽然不如玉帝的姓尊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皇帝的姓可是比玉帝的姓实用的多。古时赐国姓(皇帝的姓氏)可是无尚的光荣,也因此,赐国姓是一件庄重谨慎的事,一般的人不会封。只有大功之臣才会尊享。所以和皇帝一个姓是很尊贵的。</h3><h3></h3><h3>第三贵姓——孔姓</h3><h3>这和孔老夫子有关系,孔子的后人在历史上也受到至高的礼遇,孔子的直系子孙都会受到册封。册封孔子后裔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直至1055年改封为衍圣公,曾一度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前后延续的2000多年,直到1935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才结束。衍圣公明清时期为正一品官阶,列为文臣之首,享有较大的特权,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从汉代开始,统治者都把尊孔开看成统治思想的手段,所以孔姓在历史上是十分尊贵的姓氏哦,孔子是最讲究礼数的,古代社会也十分讲究礼数。您如果说免贵那就是对孔圣人不敬哦,是古代是侮辱了所有古代人民的至圣先师,在古代社会是十分失礼的表现。</h3><h3></h3><h3>现代社会,讲究的是人人平等,也就不存在谁尊贵不尊贵了,但起码的历史常识还是知道一点好。</h3> <h3>张氏族谱一一</h3><h3>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家族的内部资料,一般由本族长者或事业有成者发起、阖族齐心方能编修成功。族谱主要分为家族渊流、家规祖训、人丁生卒葬殁等篇章,单列的人物传记主要记载在科技、教育、文化、商贸等等方面取得成绩的族中子弟。</h3><h3>张氏族谱主要宣扬爱国主义、耕读传家、内外和谐、明辨是非等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h3> <h3>饮水莫忘水源头</h3><h3>"滢滢溪水淙淙流,饮水莫忘水源头,踏着碎石,逆着溪流,咱要寻出水源头。山野花朵迎风飘,老树新枝送温馨,激励着年青的心,去寻找出水源头。求知的欲望,无限的力量,催促着年青的心,去寻找出水源头。哪怕山再高水再长,山高水长咱挑战,咱要踏遍山川河岳,去寻找出水源头,寻那水源头。"</h3><h3>谨以《饮水莫忘水源头》歌词共勉!</h3> <h3>我们姓张的爷孙三代,于2014年春节在奉贤玫瑰苑家里留影。</h3><h3>祝福天下张姓人~~家家平安,人人幸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