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白塔寺又称百塔寺,藏语称夏珠巴第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百塔村,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为一处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遗迹。白塔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政治意义。</h3><h3> 公元1247年,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简称萨班)与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为解决西藏归顺问题,在凉州白塔寺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达成了西藏归顺蒙古汗国的条件,结束了西藏近四百多年的混乱局面。之后,萨班与其侄八思巴在凉州讲经说法,广修寺院,先后扩修了凉州莲花寺、海藏寺、金塔寺。公元1251年,萨班在白塔寺圆寂,阔端王亲自主持为他修建了高约十六寻(约合35.28米)的灵骨大塔。萨班圆寂后,其侄八思巴跟随忽必烈东征西战,赢得了忽必烈的信赖,命其创制了蒙古新字——八思巴文,后被封为元朝国师,掌管西藏政教事务。</h3><h3> 元时,凉州白塔寺规模宏大,时有僧人1000多人,占地面积277亩,有大经堂、萨班殿、钟楼、戏楼、塔林、松林等。其建筑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元末,白塔寺遭兵燹被毁,明、清时两度重修,1927年白塔寺毁于武威大地震。现残存萨班灵骨大塔基座,历年来白塔寺先后出土明宣德五年《重修白塔志》、六年《建塔记》、清康熙二十一年《重修塔院碑记》碑刻以及元代擦擦、脊兽、瓦当等珍贵文物。凉州白塔寺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实物见证。它以无可辩驳的历史证据,给“西藏独立”论者以有力批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