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日一3日,和林一中高中86级53班的32位同学在南山文化园东篱书院欢聚一堂,共同见证“相逢30载,今朝齐聚首”欢乐时刻。这里,浓郁的人文气息激发起当年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轻狂,蒙古发展长河中激荡着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这里,话当年,畅未来,欢乐再现,激情重演,只为曾经的寒窗秉烛。 沧海桑田,昔日的南山已成胜景,如今的我们容颜未老激情依旧 请听老瑞聚会心声: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白继英班主任老师:大家晚上好!
首先,微信里组委会成员推举我代表家乡人发言
——在此稍作解释:赵凯、盖增莲、张进、兰奋志等同学也都是家乡人,只不过他们这些同学怀着远大的抱负或者是为了人生价值更好的体现,远离家乡,去异地奋斗打拼,成为了53班家乡人以外的家乡人,在此,不管是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以任何形式走出去的同学都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是我们53班的骄傲,现在请在外面的家乡人站起来向大家挥手示意。
今天拿的这份稿子是我辛苦的沧桑了一个下午,把同学们的心声,聚会的主题,以及同学们这30年来情感与事业上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归纳总结,由我用最标准的和林格尔地方普通话,代表大家陈述一下(请大家保持安静,估计下面有掌声)。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1986年的秋天,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被中国格式化的教育,安排在和林一中53班就读。那时的53班,像一个奢侈品店,每一个课桌前摆放着一个超凡脱俗的精品,似LV包、如劳力士手表……姑娘们个个貌美如花,倾国倾城;小伙子们斗志昂扬,志存高远;例如,像赵凯食不果腹,囊中空空,却心怀天下,发誓要安邦定国,神神叨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有的像冯月英,每天看似背着书包上学堂,却从来不管天安门城楼上该挂谁的头像;也有记忆中忘不了风华绝代的范锦秀同学的爱情悲喜剧;也忘不了像常宇飞、谭升华等同学一脸正气、装腔作势,却是一肚子坏水,色胆包天;更忘不了王玮、卢二等一干同学,展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与地理老师的恶作剧;也忘不了大同云冈石窟之行的欢歌;更忘不了哈素海湖波荡漾的笑语;也忘不了有雏鹰文学社的文化强国之念;更忘不了贺志刚同学一个五言绝句里八个错别字的悲壮……
那高中3年,快乐如30年;这30年眨眼如飞,似3年;那3年我们年青,梦想和幻想在和林一中的上空交织飞舞;那3年我们漂亮,希望和欲望在青春交响曲中,是那样的按捺不住蠢蠢欲动。这30年我们经历了恋爱、婚姻、生儿育女、工作打拼、养老送终,有泪水汗水、有屈辱、有艰辛,但我们更收获了人生的宝贵经验,我们明白了生存法则,生活真谛,也知晓了灵魂安放与心灵的静谧。这是一个自然法则里的30年,对我们更是一个潸然泪下,慨然长叹的30年。在座的每一个同学见识了人生舞台里的各种故事,见证了情感世界里矛盾纠结的起伏跌宕。一撇一捺这个人字,写起来念起来多么容易,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好一个苦字了得。
今天的聚会是再回首,是重温旧梦,是同学情师生情的进一步升华,是人生道路上一次短暂的加油,是30年来幸福和忧伤欣赏式的倾诉,是了解人生笑对人生的一次站台式的放纵。因为我们相信明天希望的太阳依旧照射在我们脸上,夏日里有凉风,冬季里有温馨,鲜花和掌声都是泪水和汗水汇聚而成,我们相信53班就是53班,53班代表着努力奋斗,代表着团结友爱,代表着尊师重教。
同学们,历史需要我们、社会需要我们、家庭需要我们;需要我们像30年前一样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敢爱敢恨;也像30年前一样想做甚就做甚,更祝愿30年后今天的同学们能做甚就做点儿甚,如果这样——幸福和快乐会一直与我们相伴。
最后谢谢大家的耐心聆听和理解! 最不能忘却的是白老师的谆谆教导…… 白老师特为53班作词作曲一首《老同学》,并现场演唱 企业家与史学家相遇,便是一幕绝伦的编剧 为了别后30年的重逢,老兰从遥远的新疆飞回来了,赵凯和老盖驱车夜行凌晨4点赶回来了,王玮一路飙车200迈从太原赶回来了,黄甫从包头回来了,史永军从乌兰浩特回来了,大家都回来了 常相聚,常相忆 同学一相逢,便欢乐无数 年青的我们,有青春、有活力、更有当奶奶的范儿 五朵金花,缤纷绽放 同学相聚,叙不完的欢乐,话不完的情义,有你、有我、还有他⋯⋯ 车轮,带走的是青春岁月,留下的是友情印迹 我们正当时 大宅门走出的女子 万绿丛中一点红--永远的张导 同学不见,我怎敢老去?我们年轻吧 炫丽的巾帼们风姿依旧,灿烂依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感恩师情,永不相忘。 相聚,便是永远的风景 你牛!我牛! 大家都牛! 友情变亲情,感恩53班 同学情、师生情、兄弟姐妹情尽在觥筹交错间升华… 敬礼!我可爱的家乡、可爱的同学们 有你们真好 别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今朝同学又将启程,纵然遍布五湖四海,虽不常联系,心中却是常念,祝福大家幸福安康,期待再相聚! 感谢为本次活动精心策划组织的筹委会及执委会成员,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