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师生情
——难忘吴浩坤教授之恩
87级复旦大学文博班学生 顾灵智
1987年初秋,出身寒门的我,来到了魂牵梦绕的复旦大学深造。
踏进美丽的校园,在导师的引领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在众多导师中,我有幸结识了知识渊博的文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古文字专家吴浩坤教授。他和蔼可亲的笑容、治学严谨的教育理念、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着我。因我们这个班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博工作者,属定向培养对象。当时,单位和我签订合同,部分学费需自己承担。那时,我每月工资仅70多元,第一年东拼西凑交齐了学费,可到了第二年,学杂费增加了,而孩子要上学了,加之,生父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外地建设——远赴江西工作,母患病、弟妹未成家,孤独的养父因抗美援朝而残疾,生活也需要照顾。
正当我焦虑、惆怅、彷徨之时,吴教授获悉了我的困惑。他便立即与文博学院的其它领导一起商讨,同意为我减免部分学费,解决了我燃眉之急,这真是雪中送炭,让我感激不尽啊!
经过严冬的人最知春天的温暖.吴教授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影响着我。
记得有一次,他患病住进上海新华医院。我携爱女前去医院探望时,他不顾自己病痛的折磨,深情地对我说:“小顾,要把女儿培养好啊!”临走时,我送上红包,略表心意,可说什么他也不肯收,还拉着我的手说:“小顾,我知道你也不容易,你们母女俩来看望我,已经十分感谢了……”
有一年春节,我也是带着女儿来到吴教授家恭贺新年,他热情地硬是拉着我母女俩共进午餐,并和夫人潘悠老师还塞给了我女儿“压岁”钱。
每逢佳节倍思亲。从此,每到传统节日,我常去吴教授家探望。他和家人总是热菜、热饭,似亲人般热情招待,让我深感大家庭的温暖和浓浓的师生情,这亦师亦父之情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记得当年沪嘉高速公路还未开通,到吴教授家,要从嘉定乘车到吴淞码头再转数辆车到复旦,路上要3个小时左右。那天,吴教授和夫人一直等到下午一点多,等我到了再开饭。多么真诚的情谊啊!
记得有一年,我身体欠佳,吴教授知道后,置80多岁高龄于不顾,一早从五角场乘公交车至嘉定来看我,路上花了足足2个多小时。我凝望着他满头银发,疲惫不堪的身躯,紧握着他的手,顿时热泪盈眶。
记得在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活动结束时,已很晚了,吴教授走到我身边,亲切地说:“小顾,现已无末班车到嘉定了,你今天住我家去吧!”
还记得,有一次,我向吴教授请教“伊人”的解释,想不到他不但不厌其烦地传授学业,而且轻轻地吟唱起来……
又记得在我落莫、黯然神伤时,曾写下小诗一首: “初春夜仍寒,灯火阑珊;独自望苍穹,往事如烟;形单孤影肠百转,忧思一片与谁言” 吴教授知道后,鼓励我要争做生活的强者。
吴教授对我的关爱,一件件、一桩桩,不胜枚举。它虽然波澜不惊,却平淡见真情。为感谢他29年如一日对我们母女俩的关怀,我特制作了一幅立轴,并请书法家写下了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难忘恩师”深情地赠送与他。
吴教授啊!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您对学生润物无声,爱若琼浆。我是一棵小树,沐浴着您温暖的阳光,在您知识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十九载匆匆过,恍若弹指一挥间,最隽永的风景是师魂,最动人的感情是师生情。
尊敬的吴教授啊!您是一坛酒,醇香馥郁,味无穷;您是一杯茶,清香扑鼻,意无尽;您是一本书,让我品读渊博,增长知识,終生受益。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无论我走到天之涯、海之角永远难忘恩师给我的温暖和关怀!愿蓝天、白云捎去我虔诚的祝福和深深的敬意,衷心祝愿尊敬的吴浩坤教授健康长寿!让我们的悠悠师生情象高岭山上的青松一样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