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探寻运城国宝

淡淡听风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国庆假期,伴随着绵绵秋雨,我们踏上了运城这片拥有国宝最多的城市,探寻人类祖先留下的国宝奇迹。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拥有243万年前人类用火证据和元代建筑群。走进运城,邂逅传奇,每一寸土地满载时光故事。</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新绛县</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国六)</p><p class="ql-block"> 龙兴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更名龙兴寺;宋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后历经多次修缮。寺院坐北朝南,占地4809.64平方米,中轴对称布局,现存主要建筑包括:‌‌大雄宝殿‌:元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殿内保存宋金时期彩塑9尊(如三世佛及胁侍菩萨),工艺精湛。‌‌‌龙兴宝塔‌:始建于唐,原八级,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增至十三级,高42.4米,八角形楼阁式砖塔,以“塔顶腾烟”奇观闻名。‌‌碧落碑‌:唐咸亨元年(670年)立,碑文以小篆为主,融合甲骨文等古文字体,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绛州大堂(国四)</p><p class="ql-block"> ‌绛州大堂始建于唐,元代木构特征‌:面阔七间(长29.2米)、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采用减柱造与移柱造技法扩大空间,梁架以原始木材稍作加工,粗犷豪放。‌‌唐代遗存‌:柱础为覆盆式莲瓣雕刻,为唐代原物;堂内现存北宋徽宗时期的《文臣七条》碑,反映古代吏治文化。‌‌建筑地位‌:全国现存三座州衙大堂之一,唯一面阔七间的州衙建筑,体现绛州历史政治地位。‌‌初为唐太宗时期军事驻地,后为州府正堂,薛仁贵曾在此投军。‌‌</p> <p class="ql-block">白台寺(国六)</p><p class="ql-block"> 白台寺因释迦牟尼佛的白色莲花座台得名,历经唐、金、元、明等朝代修缮,现存建筑多为金、元时期遗存,占地面积约6383平方米,坐北朝南,采用“前楼后殿”格局。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法藏阁‌:元代建筑,三层重檐悬山顶,呈“三滴水”式,供奉药师佛及日光、月光菩萨彩塑。‌‌释迦殿‌:金代建筑,单檐歇山顶,内奉释迦牟尼佛及弟子、菩萨像,彩塑保留金代风格。‌‌后大殿‌:元代重建,单檐悬山顶,供奉阿弥陀佛及菩萨像,前有唐代九级造像幢和宋代经幢。</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稷山县</p> <p class="ql-block">稷王庙(国六)</p><p class="ql-block"> 稷王庙主体为元、清两代建筑,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现存献殿、后稷楼等主要建筑。‌‌</p><p class="ql-block">‌古建三绝‌:</p><p class="ql-block">‌石雕‌:献殿前檐石柱刻有火龙、水龙浮雕,20根回廊石柱展现农耕图景。‌‌</p><p class="ql-block">‌木刻‌:献殿栏板雕刻春播、夏管、秋收、冬藏完整农事场景,人物动态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琉璃‌:钟鼓楼与主殿覆盖五彩琉璃瓦,正脊螭吻高3米,芍药、牡丹纹饰历经百年色泽鲜艳。</p> <p class="ql-block">法王庙(国七)</p><p class="ql-block"> 稷山法王庙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2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以元代遗风与明代工艺融合的重檐十字歇山顶戏台为核心建筑,保存有明代彩绘壁画与碑刻,为研究中国古代剧场演变和北方戏曲史提供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马村砖雕墓(国五)</p><p class="ql-block"> 段氏家族墓‌:墓主为宋金时期药膳世家段氏,墓葬时间跨度约63年(1118-1181年),现存14座墓中9座已发掘。‌‌1马村砖雕墓的建筑与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四合院式墓室结构‌:墓室仿木构建筑,呈现前厅后堂、左右厢房的四合院布局,砖雕细节包括斗拱、门窗及二十四孝雕塑。‌‌</p><p class="ql-block"> 戏曲元素砖雕‌:墓室中央设砖砌舞台,雕刻杂剧人物与乐队场景,反映宋金戏曲文化。‌‌</p><p class="ql-block"> 妇人启门图‌:墓壁朱红色大门半启,探身妇人雕像引发“阴阳之门”“富贵象征”等解读,成为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青龙寺(国五)稷山青龙寺是始建于唐龙朔二年(662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元代三教融合壁画闻名。</p><p class="ql-block">稷山青龙寺壁画艺术:</p><p class="ql-block"> 壁画面积‌:现存元代至明代水陆壁画186.08平方米,分布在中殿(腰殿)和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艺术特征‌:佛道儒三教人物融合呈现,采用铁线描与兰叶描技法,与永乐宫壁画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 独特场景‌:包含唐僧师徒取经场景,比《西游记》成书早约百年。‌‌</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万荣县</p> <p class="ql-block">稷王庙(国五)</p><p class="ql-block"> 稷王庙三绝是指石雕、木刻和琉璃三种艺术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稷王庙独特的建筑艺术精华,被誉为古建筑中的“三绝”‌。这些艺术形式融合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的稷王庙中,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稷王庙的三绝艺术主要体现在其建筑装饰上,每种艺术形式都有鲜明的特色和代表性作品:</p><p class="ql-block"> 精湛的石雕‌:以庙内廊柱、栏板上的浮雕和圆雕为主,内容涵盖“稷山八景”“七古一章”等农耕图景,以及蟠龙石柱等杰作。例如,正门前的两根蟠龙石柱,一柱刻画云腾浪涌、鱼跃龙飞,另一柱呈现火焰朱雀,造型生动,技艺精湛。</p><p class="ql-block"> ‌奇妙的木刻‌:集中于祭祀场景和农事活动,如手持谷穗的后稷像、耕耘播种的农夫、牛马劳作及碾打谷物等画面。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古代农耕生活。‌‌</p><p class="ql-block"> 壮美的琉璃‌:覆盖屋顶彩瓦、脊饰花卉、神兽及钟鼓楼翘角的“四绝”人物(如孙膑、庞涓等)。整体色彩明丽,流光溢彩,增强了建筑的视觉冲击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岳庙(国三)—-飞云楼</p><p class="ql-block"> 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已存在,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至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明清多次修缮。庙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800平方米,中轴线布局包括飞云楼、午门、献殿、八卦亭、东岳殿、阎王殿等建筑。飞云楼高23.19米,纯木榫卯结构,无铁钉,斗拱345组,与应县木塔并称“南楼北塔”。午门、献殿、正殿保留元代风格,体现早期建筑规制。主祀东岳大帝黄飞虎,阎王殿展示道教生死观,存元明清历代修庙碑9通。</p> <p class="ql-block">荣河镇后土祠——-秋风楼(国四</p><p class="ql-block"> 后土祠的历史可追溯至轩辕黄帝时期,汉武帝曾六次亲祀并留下《秋风辞》。现存主体为清代建筑群,核心包括:‌‌</p><p class="ql-block"> 秋风楼‌:高32.6米,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刻,为明代遗构。‌‌</p><p class="ql-block"> 品字戏台‌:三座戏台呈“品”字形布局,全国独例。‌‌</p><p class="ql-block"> 其他建筑‌:山门(元代)、献殿、正殿及东西五虎殿,木雕、砖雕和琉璃工艺精湛。‌‌ 作为中华祀地文化源头,后土祠是帝王祭祀地祇的核心场所,自汉至宋有9位皇帝24次亲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汾河与黄河汇合处(后土祠出口)</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芮城县</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国一)元代壁画 </p><p class="ql-block"> 永乐宫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唯一完整元代官式建筑群。‌‌</p><p class="ql-block">‌迁建奇迹‌:1959-1965年因三门峡水库建设,耗时7年完成整体搬迁,耗资220万元,保留原貌搬迁至芮城县城北。</p><p class="ql-block">‌艺术价值‌:三清殿内《朝元图》壁画面积达960平方米,描绘290余位道教神灵,被誉为“东方艺术画廊”,元代工笔重彩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科技活化‌:2025年景区推出AR/VR技术导览,通过数字建模重现壁画细节与建筑结构,实现“一眼千年”的沉浸式体验。‌‌</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国三)唐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广仁王庙,因庙内供奉水神,封号“广仁王”,故名。又因庙前原有五龙泉,泉水从庙基前沿涌出,故又称:“五龙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3千米的中龙泉村北端高阜之上,与东南向里许的元代道观永乐宫遥对相望。广仁王庙始建于唐大和五年(831年)。</p><p class="ql-block"> 广仁王庙正殿为河东一带唐代木结构建筑孤例。全中国唐代木结构建筑仅四座,广仁王庙庙正殿即为其一。广仁王庙内的唐碑对研究古代兴修水利造福于民以及五龙庙的建造年代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风陵古渡:位于黄河东转拐角,三省交界处(山西芮城、陕西潼关、河南灵宝),自古为秦晋咽喉要道。</p> <p class="ql-block">西侯度遗址(国三)</p><p class="ql-block"> 西侯度遗址地处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附近。其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和铝铍同位素测年分析,年代约为距今180万至243万年,是亚洲首次发现的早更新世初期人类文化遗址,也是中国大陆已知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遗址 </p><p class="ql-block"> 永乐宫原建在芮城县西南20公里的永乐镇,吕祖的出生地,50年代末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被规划在淹没区内,经周总理亲自批示,由国家水利部拨款220余万,从1959年至1965年,将永乐宫原物原貌搬迁至县城城北2公里的西周古魏国都遗址保存,这项耗时6年的搬迁工程,同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庙’的移筑,并称为世界文物史上人工搬迁的两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永济市</p> <p class="ql-block">鹳鹊楼、黄河大铁牛、普救寺(国八)</p><p class="ql-block"> ‌‌ 鹳雀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登楼可眺望黄河,楼内展示黄河文化和河东历史,2025年“双节”期间有背冰、飞狮等非遗表演。‌‌</p><p class="ql-block"> 普救寺‌:《西厢记》故事发源地,国家4A级景区,莺莺塔为四大回音建筑之一,2025年国庆展出“王实甫手书真迹”。‌‌</p><p class="ql-block"> 蒲津渡遗址‌:唐代黄河渡口遗址,以镇河铁牛闻名,见证“开元盛世”历史。‌‌</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闻喜县</p><p class="ql-block"> 裴柏村‌宰相家族发源地‌:裴氏家族自秦汉至隋唐鼎盛,共出七品以上官员3800余人,含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形成‘将相接武’的独特现象。‌‌</p><p class="ql-block">‌现存遗迹‌:唐代裴晋公祠保存《平淮西碑》等碑刻,村东凤凰垣存裴氏墓冢遗迹,碑廊藏北周至清代碑刻20余通。‌‌</p><p class="ql-block">‌家风传承‌:裴氏家训包含12条家训与10条家戒,强调‘重教守廉’,要求男性须考取秀才方可入宗祠,官员若有贪腐则禁入祖坟。</p> <p class="ql-block">  返程路上终于看到了久违的太阳,结束了运城之旅。这一路被古人的智慧折服,一次次惊叹精美的建筑:木雕、石雕、砖雕、琉璃、壁画、斗拱……每一样都精美绝伦!喜欢古建的朋友,一定要来这座全国国宝最多的城市—-运城,因为这里能给您一场视觉盛宴,还能满足你的味蕾哦!</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5日至8日,四天的旅程完美收官!因为有你们的陪伴,虽然没在中秋吃到月饼(提前吃了),但一切都是那么圆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