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i>东营“红海滩”</i></b>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黄河入海口的南侧,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东营市垦利区和广饶县沿海区域,尤以红滩湿地旅游区和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最为集中,是国家4A级“红滩湿地旅游区”的核心景观。网上查得,这里与辽宁盘锦红海滩一样,都是由耐盐碱的碱蓬草在潮间带大面积生长而成,每年9-11月变成深红色,形成“红毯接天”、“红毯铺海”的壮丽景观。</p><p class="ql-block"> 我们于8月10日到达的东营红海滩,8月虽然还没进入碱蓬草旺盛期,但仍可见其初盛时非同一般的海滩景色。</p> <p class="ql-block">东营黄河新海岸的碑石立于海滩景区入口处一侧。</p> <p class="ql-block">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石碑立在景区入口处另一侧。</p> <p class="ql-block">姥姥和外孙女留影</p> <p class="ql-block">向海滩深处望去,一线红色海滩进入目中。</p> <p class="ql-block">赶海的人不少,他们赤裸着双脚,踩着红色泥滩络绎不绝的向海滩深处走去,他们在挖捡海滩上的小生物。</p> <p class="ql-block">海滩深处还有风力发电桩在转动,引风力发电。</p> <p class="ql-block"> <b><i>东营黄河入海口</i></b>位于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是黄河奔腾5464公里后最终汇入大海的地方,它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东营黄河入海口形成的历史:从查阅网上资料得知,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逐渐塑造了今天的黄河三角洲。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与渤海碧蓝海水相遇交汇形成“黄蓝分明”的壮丽景观,被誉为“沧海桑田”的真实写照。黄河入海口也被誉为造陆运动,它年均新增陆地约3万亩,可以说是中国唯一“生长土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东营住了一晚,第二天赶赴黄河入海口,游览慕名己久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黄河入海口醒目大石牌。</p> <p class="ql-block">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黄河改道变迁历史介绍牌。</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处的波浪状雕塑很有特点,静中有动,波涛起伏。</p> <p class="ql-block">乘船的渡口建有远望楼,意为“远来黄河流不尽,望去渤海潮涌生”,是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是集餐饮、候船、观光、VR体验等多功能的现代建筑。</p><p class="ql-block">远望楼排队侯船的游人很多,我们排了近2个小时的长队才得以登船。</p> <p class="ql-block">在远望楼上朓望远处,游人在排队候船。</p> <p class="ql-block">一望无尽处猜都可以猜到那是黄河入海口。</p> <p class="ql-block">返程回来的游船,乘着热风,破着浑黄的河水快速回港,看着那浑黄的浊浪,心里怪怪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船了前望黄河入海口,往东北方向要船行二十多公里才可抵达“河海交汇”分界线,船上安全员告诉我们乘船往返要100分钟左右。</p> <p class="ql-block">快到黄河入海口了,可见海面上有一线水泥矮桩,这是在黄河入海口这种“嫩豆腐”般的淤泥滩涂上建码头,必须先把大量灌注桩深深打进海底,穿过软泥层,把码头的重量传递到更硬的地上,桩机撤走后,只截留一小段桩头,于是现场就留下了一片矮矮的水泥桩。这些矮桩能起到潮汐防护作,后期会与上部墩台、梁板连成整体,共同抵御潮汐、风暴潮对码头的冲刷和水平推力。</p> <p class="ql-block">看到河海分界了。</p> <p class="ql-block">很是壮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