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出门溜达一圈(二) ——承德避暑山庄寻“凉”

开心果

<p class="ql-block">  7月5日,承德的天气雷阵雨,室外气温达到34º上下,又闷又热,早上8点我们还是跟随旅游团车辆,一头扎进承德避暑山庄,仿佛跌入一个被时光精心封存的清凉旧梦。这里,没有空调的嗡鸣,只有山风拂过松针的低语,湖面荡漾的荷香,以及青砖黛瓦间沉淀的、三百年的呼吸。</p><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占地564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p><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的前身叫热河行宫,建于1703年。避暑山庄的肇建经康、雍、乾三朝历时89年完工。这块康熙皇帝御题的匾额挂上内午门的时间,是1711年。从此,热河行宫正式更名为避暑山庄。</p> <p class="ql-block">  从示意图上看,避暑山庄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分为山区和湖区两大部分,它的占地面积很大,一天是转不完的。</p><p class="ql-block"> 据说康熙三十六景非常有名,其中水心榭、烟雨楼、沧浪屿、金山、热河泉都是非常有名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踏进“丽正门”,喧嚣市声如潮水般退去。眼前豁然铺展的,不是想象中金碧辉煌的宫殿群,而是一幅巨大的、流动的山水画卷。山庄的“避暑”,并非仅靠高墙深院,而是源于一种近乎奢侈的自然智慧—— 借天地之大美,以消人间之酷暑。</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皇帝在南方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以后,便把注意力转向北方。为了保持满族“骑射”的民族传统,训练军队,加强 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边防,维护清朝政权的稳定,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距京师三百五十公里的翁牛特、敖汉、巴林、克什克腾、喀喇沁等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p><p class="ql-block"> 为了解决沿途的吃、住、休息及物资运输等问题,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陆续建立了二十多座行宫,热河行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热河行宫处于北京与木兰围场的中间地带,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将这里作为众行宫之中枢,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大规模修建。</p> <p class="ql-block">  澹泊敬诚殿(金丝楠木殿),康熙皇帝接待各国使者和处理公务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内展示的部分在宫廷内使用的器皿。</p> <p class="ql-block">  老式门锁,我们小辰光是见到或使用过。记得原居住的老宅内还住着一个专门做老式木制秤和修这类锁的老手艺人。</p> <p class="ql-block">  这是避暑山庄内二马道宫墙。是避暑山庄西北门一带宫墙上的特殊结构,因设有可并行两匹马的坡道而得名。该宫墙位于山区最高处,被称为“小八达岭”,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二马道宫墙顶部宽约两米,设有八字形马道(两条相对的坡道),便于战马快速登墙。这种设计在清代主要用于军事运输和防御,与普通单条马道(如南马道、西马道)形成区别。它 ‌始建于康熙年间,采用不规则石块建造,外壁花纹似虎皮,故称“虎皮宫墙”。全长约10公里,是目前已知最长的皇家宫墙。 ‌</p> <p class="ql-block">  登临其上,可俯瞰外八庙,向东可邀望棒槌山,蛤蟆石,武烈河水,向南望,远处是承德市区,近处森林中山庄若隐若现,西面则是层峦叠嶂,蔓延不断的山峦。这里是总揽山庄内外风光的绝佳之处。</p><p class="ql-block"> 由于雷阵雨天气,远处雾气蒙蒙,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外八庙和棒槌山等远处风景。</p> <p class="ql-block">  依我看,避暑山庄的精华基本上在湖泊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湖泊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里美景胜似江南,从空中看湖、楼、画舫、水中植物以及各种树组成了一幅绝美江南水乡画。</p> <p class="ql-block">  “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曾在此拍摄了大量场景。</p> <p class="ql-block">  换个角度看《烟雨楼》。</p> <p class="ql-block">  热河发源于避暑山庄湖区东北隅的热河泉,泉水从地下涌出后流经澄湖、如意湖等水域,最终汇入武烈河。其全长约90米(一说700多米,存在争议),是中国最短的河流之一。因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8℃左右,冬季不结冰,形成“藻绿水清,春意盎然”的独特景观,乾隆皇帝曾赋诗赞其“荷花仲秋见,惟应此热泉”。‌‌</p> <p class="ql-block">  洗个手,沾沾皇恩浩荡的喜气。</p> <p class="ql-block">  中午就在山庄附近的小镇上用餐,体验满族八碟八碗。</p><p class="ql-block"> 这是满族正宗传统桌席,起源于16世纪末努尔哈赤时期的八旗庆功宴席。该宴席由八道凉菜(四冷四热)与八道热菜(四荤四素)构成,采用扒、焖、酱、烧等八种烹饪技法,餐具使用大尺寸碟碗体现满族豪迈饮食特征。其菜品随季节调整,</p> <p class="ql-block">  在就餐的饭店欣赏了北方特色的表演:二贵摔跤。</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种独特的单人表演艺术,表演者身背双人木架道具,通过四肢分别模拟两人摔跤动作,结合武术套路(如抡、转、滚、翻)和舞蹈语汇,在鼓乐伴奏下展现逼真的对抗场面。其道具设计巧妙,表演者双腿全蹲,双手倒穿布靴,形成两个矮人摔跤的夸张姿态,动作诙谐且极具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上午,快速打卡避暑山庄。归程回望,山庄宛如一幅水墨丹青。此行寻“凉”,寻得的不仅是身体的舒爽,更是一场心灵的濯洗。它让人明白,真正的“避暑”,在于懂得与自然对话,在山水怀抱中放下执念,让心灵如这山庄的湖水般澄明开阔。帝王将相已成云烟,唯有这山、这水、这园,历经沧桑,依旧以其博大的胸怀和恒久的清凉,接纳着每一个风尘仆仆的灵魂,给予片刻的休憩与启迪。</p><p class="ql-block"> 康熙帝题“避暑山庄”匾额时,心中所念“静观万物,俯察庶类”,或许这“静观”二字,便是山庄赐予后世最珍贵的“凉”意——在纷扰尘世中,寻得一方心静自然凉的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