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宝垄是印尼中爪哇省首府,<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史料记载,明代航海家郑和(小名三宝,又称三保太监),1406年和1416年两次下西洋时曾在此地登陆过,“垄”在印尼语中意为丘陵或山丘。此后,该地逐渐发展为港口城市,并以“三宝垄”命名。今日</span>离开万隆后驱车400多公里,耗时5个多小时,于下午到达三宝垄市,随即游览了三处各有特色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早上出发前,步行到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旧址前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建于1895年,原为荷兰殖民者的高级俱乐部,印尼独立后命名为独立大厦,曾被用作国家会议中心。</p> <p class="ql-block">1980年亚非会议25周年之际,在此建立了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前几天这里出了些事情临时关闭,无法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昨晚在旁边另一家酒店大堂,意外发现展存的1955年亚非会议来宾签名册,里面有周恩来总理的亲笔签名,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三宝庙是为纪念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而建的庙宇群。</p> <p class="ql-block">当地华人和印尼民众为纪念郑和,在相传当年登陆处修建了庙宇,并以郑和小名(三宝,亦称三保)命名。</p> <p class="ql-block">郑和塑像</p> <p class="ql-block">经过数百年沧桑更迭,三宝庙几经烧毁,又几经修缮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三保圣洞两侧用精美的石雕反映郑和下西洋时的活动场景。</p> <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郑和登陆纪念日),当地都会举行盛大庙会,成为延续百年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位于三宝垄市中心的“千重门”始建于荷兰殖民时期的1904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曾是荷兰东印度铁路公司总部,日本占领期间被用作军事监狱。</span></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成为铁路博物馆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密集排列的拱门和走廊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故被称作“千重门”。</p> <p class="ql-block">三宝垄大清真寺是东爪哇省最大的清真寺,当地人叫阿公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这座清真寺2006年建成开放,融合了拜占庭、罗马、东南亚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內厅</p> <p class="ql-block">99米高的宣礼塔除了扩音,还可供登高俯瞰三宝垄市全景。</p> <p class="ql-block">矗立的白色柱状物是巨大的电动伞,根据需要撑开,为广场遮阳挡雨。</p> <p class="ql-block">落入余晖下的清真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