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寻根之旅

兵心1980

<p class="ql-block">临汾旅535团五连曾获“五战五捷”光荣连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八一前夕,作为临汾旅的一位老兵,有幸走进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临汾战役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临汾战役纪念馆通过详实的史料与沉浸式展览,深刻展现了‘临汾攻坚’的壮烈历史与革命精神,使参观者深切感受到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的牺牲精神与军民团结力量之伟大。</b></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临汾攻坚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光辉战例,为解放晋中、太原创造了条件,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战略反攻。毛主席高度评价:“开创了城市攻坚作战的成功范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r></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临汾是国民党军队在晋南死守的唯一一座孤城,国民党军队临汾最高指挥官梁培璜得意地称临汾城周围工事好比法国二战时期的“马奇诺防线”。1948年3月6日,徐向前司令员率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13纵队等部队共5.3万兵力,在火炮不足、部队新建、守军顽固、城防坚固的情况下,苦战72天,采取远距离坑道作业,5月17日19时,两条挖至城墙底的110米长坑道齐爆,万公斤炸药把坚固的城墙分别炸开37米、39米两大缺口,攻克临汾城,毙伤俘国民党军2.5万余人,生俘梁培璜等一大批高级将领。至此,晋南地区全部解放,吕梁、太岳两解放区连成一片。6月4日,徐向前元帅代表中央军委把一面“光荣的临汾旅”锦旗授予第8纵队第23旅。临汾战役锻炼造就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攻坚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汾战役纪念馆分两大展厅:一个是临汾解放纪念馆,展出临汾历史、攻坚战全景、实物、图片等200余幅(件)。另一个展厅是临汾英烈纪念馆,展出当地党史人物和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艰难的战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打赢攻坚战需要坚强的决心。临汾战役前,徐向前司令员与夫人黄杰话别时坚定地说:“这次出动,打不下临汾不回来!”攻坚战需要大智慧。在攻克临汾东关之后,根据城墙高而厚的特点,不宜采取登云梯攻城战术,徐向前四易作战部署,运用“土行孙”战法,使敌人之优势变为劣势,出奇制胜。打赢攻坚战需要坚韧不拔的耐力。72个日日夜夜,面对敌机空中炮弹袭击和守军炮火疯狂反扑,面对敌人对坑道的破坏和施放毒气,我军坚定信心,顽强战斗,终于将红旗插上临汾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城墙开花,烟雾腾空,把敌人的尸体崩得无影无踪!炮声如雷,枪声似风,我们面前没有攻不破的城……”《光荣的临汾旅》战歌在纪念馆上空回荡,催人奋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临汾战役纪念馆同一大院的临汾烈士陵园,建于1959年,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朱德元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纪念馆管理员小徐介绍,每年的清明节和5月17日,临汾市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来,临汾攻坚战已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激励后人奋发向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面前没有攻不破的城”,离开临汾战役纪念馆,这句歌词在我们耳畔久久回响......</p> <p class="ql-block">自陵园建成以来,临汾市各机关、厂矿、学校和驻军都结队来这里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参观“临汾攻坚”展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每年都有曾在临汾旅服役过的许多老兵也慕名瞻仰,亦有部分本地或外地烈士家属,专程来此扫墓,悼念亲人。这里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好课堂。</p> <p class="ql-block">临汾解放纪念大门,整体造型成台历状,墙面系白色文化石贴裱,纪念大门高大庄重,艺术构思精巧,思想内涵深渊,强烈的纪念性和观瞻性,把人们引向无限崇敬和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碑背后排列着多座存放烈士遗骨的砖砌圆顶公墓。墓前立有石碑,镌刻着烈士英名;墓门两侧雕镂着省城书法名家撰写的楹联,英烈首创攻坚战;光华永垂卧牛城。</p> <h3>徐向前元帅铜像坐北向南,基座高一米,身高一点九米。身着戎装,手持望远镜,凝视前方,神情严肃,气概凛然,表现了一代无产阶级军事家的卓越风范。</h3> <h3>王墉 (1915-1948),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8纵队24旅旅长,是临汾战役中我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员。1915年8月生,原籍河北省乐亭县,定居于黑龙江拜泉、双城县。1948年3月率24旅参加临汾战役。同年3月21日,在临汾城北兴隆殿勘察地形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h3> <h3>黄定基(1913-1951)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第23旅旅长,即“光荣的临汾旅”旅长,优秀军事指挥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六十军一七九师师长、川北军区副司令员。</h3> <h3>毛泽东主席谈临汾战役</h3> <h3>徐向前元帅谈临汾战役</h3> 临汾市资料链接 <h3>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h3><h3>到了临汾咱是回家,</h3><h3>临汾是,</h3><h3>血脉之家,</h3><h3>人文之家,</h3><h3>快乐之家,</h3><h3>你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来到这里,</h3><h3>开始一场回家的旅程,</h3><h3>寻找一次情感的归宿,</h3><h3>无论你来自何方,</h3><h3>无论你经历什么样的路途,</h3><h3>你一定会和所有的旅行者在这里相聚,</h3><h3>因为临汾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根,</h3><h3>在这里,</h3><h3>我们不再陌生,</h3><h3>在这里,</h3><h3>我们找到共同的归宿,</h3><h3>在这里,</h3><h3>是我们的久别重逢!</h3> <h1><b><font color="#ed2308">美丽临汾欢迎您</font></b></h1><h3>“对着潺潺的汾河水,敞开我心扉,闻百里花香,看美景如画……”甜美的童音娓娓唱出“魅力临汾我的家”,歌甜景美让人心醉。<br></h3><h3><br></h3><h3>临汾是山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