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和尚(李兆春)的美篇辽塔指辽国修建而非辽宁省的塔。现存辽塔40处、50座、足占全国一半的辽宁省辽塔(二)

秃头和尚(李兆春)

<p class="ql-block">13、阜新市阜新县(十家子)塔山塔,始建于辽会同元年(938年),巍然矗立于古老的闾州城遗址之上。这座八角九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达28米,虽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庄严雄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塔身一层四面正中辟有拱形佛龛,龛内佛像端坐莲花,头顶山花宝盖,飞天环绕,两侧胁侍肃穆庄严。四隅雕有砖质假门,上饰三朵莲花,塔身八角设塔形倚柱,工艺精巧,寓意深远。塔山虽不高,却视野开阔,登临其上,仿佛能遥望阜新境内辽代的三十座城池、二十座寺院、十八座辽塔,一一浮现眼前,如同时光倒流,步入千年之前的辽风古韵。</p> <p class="ql-block">14、辽阳白塔,始建于辽中晚期,是东北地区最为雄伟壮观的密檐式砖塔之一。这座八角十三层实心砖筑舍利塔高达70.4米,为东北第一高塔,亦是我国现存高度超过70米的古塔之一,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塔座由须弥座、平座勾栏与三层仰莲构成,两层仰莲之上托起塔身,每面设拱门佛龛,龛眉装饰各异:双龙戏珠、双凤衔珠、双狮戏球、双飞天舞袖、缠枝牡丹、苏摩花、蕙草飘香、兽面狰狞,雕工精美,寓意深远。龛内佛像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背衬火焰光环,两侧胁侍脚踏莲花,头光圆润,项佩璎珞,神态慈悲。十三层塔檐逐级递收,最终以八角须弥座收顶,其上双层莲座托起覆钵,铁刹杆直插云霄,上饰火焰环、宝珠与相轮,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白塔不仅代表了辽中晚期密檐式砖塔的巅峰之作,更以浑厚雄健的造型、复杂华丽的仿木结构、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成为辽东京辽阳府昔日繁华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15、辽阳市辽阳县塔湾塔,始建于辽代,是一座八角七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高18米,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塔身每面宽达2.14米,设有端坐莲花之上的佛像神态各异,飞天飘逸,宝盖庄严。塔檐七层逐级内收,形成八角攒尖顶,塔刹为宝葫芦瓶形,简洁而庄重。</p><p class="ql-block">虽塔影近在眼前,却需绕路攀爬,往返约一个小时,方可一睹其风采。然而,正是这份跋涉,更添几分朝圣之感,仿佛穿越千年,与辽塔对话。</p> <p class="ql-block">16、铁岭圆通寺塔,俗称白塔,相传始建于唐代,辽代重修,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高33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塔基八面各嵌砖雕一字,合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寓意深远。塔身正面四面浮雕佛像,四隅雕菩萨像,神态庄严。每层塔檐下悬挂铜镜三枚,角檐悬挂风铃共计104个,风起铃响,清音悠扬。作为昔日古银州的最高建筑,圆通寺塔以“白塔横云”之景列入八景之一,成为辽代佛教文化与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17、抚顺高尔山塔,始建于辽道宗大安四年(1088年),为八角九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高14.26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塔身八面设拱形佛龛,龛上雕有飞天与宝盖,叠涩出檐,檐角悬挂风铎,风起铃响,声传山谷,昔日贵德州寺庙的香火盛景依稀可闻。可惜双塔之中东塔已毁,唯余西塔独立山巅,迎接每日朝阳。</p><p class="ql-block">高尔山景区还保留着公元396年高句丽要塞遗迹、明清观音阁与石塔,以及重达十一吨的铜质紫金殿。若来抚顺,除参观雷锋纪念馆与万人坑遗址外,高尔山辽塔亦不可错过,它将带你走进一段尘封千年的辽风记忆。</p> <p class="ql-block">18、朝阳南塔,始建于辽大康二年暨1067年,是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56米,为第八批国保单位。</p><p class="ql-block">塔座上须弥座,下两层束腰雕有壶门、云龙、仰莲。塔身南面辟券门,内通塔心室,上华盖。其余三面雕假门,门棚饰卷云纹,上垂华盖。塔身八大灵塔榜题与朝阳北塔、云接寺塔相同,是佛教密宗传统的装饰题材。</p><p class="ql-block">塔下出土石宫,内石函、琉璃舍利瓶、白瓷钵、鎏金佛像和僧人等重要文物。尤其出土有明确纪年的锭光佛舍利十余颗,成为世界仅有的极其珍罕之物。</p> <p class="ql-block">19-1朝阳北塔,位于市内,是北魏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于太和年间(485年前后)在三燕和龙宫殿旧址上敕建的一座楼阁式木塔,称'思燕佛图'。隋文帝仁寿年间在此旧址上重建一座密檐式砖塔,并赐葬佛祖真身舍利,称'梵幢寺塔'。唐天宝年间在各层塔檐束腰处饰以仿木构建筑彩绘,称'开元寺塔'。辽初及重熙年间两度维修,形成现在的须弥座和塔身装饰繁密的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称'延寿寺塔'。</p><p class="ql-block">北塔融合了三燕、北魏、隋、唐、辽五个朝代的建筑元素,向我们昭示着'五世同体'的历史沧桑,见证了五个历史时期的佛教文化辉煌。</p><p class="ql-block">塔高42.6米,为1988年国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19-2朝阳北塔,塔上天宫,出土了包括佛祖真身舍利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地宫现在开放(不知道的极易错过),可以直接看到北魏时期的塔基、柱石、柱洞等。</p><p class="ql-block">北塔地面上的塔基、塔座、塔身装饰华丽,别具风格,豪华、精美的程度感觉难以用文字表达。</p><p class="ql-block">北塔北侧几十米就是北塔博物馆,有时间别忘了去游览。</p> <p class="ql-block">20、朝阳龙城区大宝塔,位于凤凰山北麓,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高16.5米,为辽宁省第九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塔座南方开券门,塔身一层四面砖雕莲花坐佛,左右灵塔和牌铭,上三宝盖两飞天,莲座下各面分别雕刻五马、五象、五凤鸟等,塔檐砖雕四铺作,这种架构十分罕见。</p><p class="ql-block">行车虽然困难,但沿台阶上山方便。</p> <p class="ql-block">21、朝阳龙城区云接寺塔,又称摩云塔,位于朝阳近郊4A景区的凤凰山,晋称龙山。晋345年慕容皝迁都三燕故都龙城(朝阳),348年建造了东北第一座佛教寺院--龙翔佛寺,420年佛寺高僧释昙无竭早于唐僧207年去天竺取经。前燕~北魏时期的摩崖佛龛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佛龛,建于辽代的凌霄塔(已毁)、大宝塔、摩云塔等相映交辉,2009年佛界奉为至宝的释迦摩尼和锭光佛真身舍利也都供奉在凤凰山,来朝阳旅游错过了你会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云接寺塔,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高37米,辽塔精品,国保单位。</p><p class="ql-block">须弥座塔座上砖雕菩萨、舞伎、乐工、供养人、奇花异草、佛家八宝,四角雕力士。塔身四面佛龛,莲花坐佛,左右胁侍和自带佛像的灵塔,牌铭;上三宝盖六飞天,莲座下不同的飞禽走兽承托,规模宏大,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22、朝阳龙城区八棱观塔,辽晚期建造,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高34米,为第七批国保单位。</p><p class="ql-block">塔座有三层装饰:供养人、力士、舞伎、乐工、灵塔等,多层瓣莲承托塔身。塔身一层八面浮雕不同的莲花坐佛,上宝盖、飞天、灵塔。所有浮雕大多保存完好,雕刻精细,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好像马上要跳出来和你聊天似的。</p><p class="ql-block">该塔所在的北山是传说中的风水龙头🐲。</p> <p class="ql-block">23、朝阳龙城区东平房塔,六角九层密檐式空心砖塔,高24米,为第七批国保单位。</p><p class="ql-block">须弥座束腰处雕刻的舞伎、乐工、双层仰莲、发轮、降魔金刚杵等美观逼真。塔身一层南面券门可入塔内,其余各面砖雕佛像、胁侍、宝盖、飞天,六角施倚柱。该塔对研究辽代历史、文化、建筑、民俗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传说塔下的塔山是风水的龙尾。</p> <p class="ql-block">24、朝阳龙城区黄花滩塔,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32米,为第七批国保单位。</p><p class="ql-block">塔身砖雕的供养人牌铭为研究佛教在辽西的发展、辽塔与所在州城的关系提供了真材实料。少见的大檐转角铺作也是研究辽代建筑的宝贵实例。</p><p class="ql-block">辽塔所在的山梁是传说中的龙身。</p><p class="ql-block">三座辽塔,分别按照风水大师的吩咐,镇压住了可能兴风作浪的妖龙的龙头、龙身、龙尾,以维护辽代帝国的统治千秋万代,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辽国过多的佛院佛塔,过量消耗了国库国力,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辽国的灭亡。</p> <p class="ql-block">25、朝阳凌源市十八里堡塔,又名榆州舍利塔,建于辽中晚期,八角七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高24米,属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该塔损毁严重,近年刚刚修复。</p><p class="ql-block">自驾游览方便,只是塔被房屋遮挡,周边又是庄稼菜园,要顺利找到需加强瞭望和观察。</p> <p class="ql-block">26、朝阳凌源四官营子小塔,建于辽,六角五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12米,为僧侣灵塔,省保单位。</p><p class="ql-block">小塔地处偏僻之地,一般来说,不看也罢。</p> <p class="ql-block">27-1朝阳朝阳县双塔寺双塔,位于郑杖子魏王山的悬崖峭壁之上 ,双塔相距23米,取山势恢宏之利,成风格神秀之奇。始建于唐,重修于辽,饱经沧桑,愈老弥坚,为第七批国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27-2朝阳县双塔寺双塔之东塔,建于辽晚期,八角单层楼阁与覆钵组合式空心结构,塔高11米。</p><p class="ql-block">塔身正面四方有券门,门内菩萨坐莲,四隅砖雕假门假窗,上有朱书梵文文字。</p> <p class="ql-block">27-3朝阳县双塔寺双塔之西塔,建于辽中期,八角三层檐式空心砖塔,高13米。</p><p class="ql-block">塔身四正面开券门,四隅砖雕灵塔小龛。</p> <p class="ql-block">28、朝阳朝阳县青峰塔,位于当时的辽兴中府安德州境内,是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36米,为第七批国保单位。</p><p class="ql-block">该塔采用少见的前出廊厦建筑形式,开券门,面阔一间,券门内通塔心室,塔下有地宫。塔身一层四面砖雕不同的坐佛,两侧胁侍,胁侍外雕13层密檐式灵塔。坐佛上有宝盖、祥云、飞天,坐佛下生灵宝座,莲花捧足,尽显辽国风貌。</p> <p class="ql-block">29、朝阳朝阳县槐树洞石塔,建于辽晚期,八角多层仿楼阁式小塔,残存三层,残高2.6米。</p><p class="ql-block">塔座由两层石板直接叠砌在岩石上,边长0.9米的塔身八面各浮雕以舞伎为主的人物,手持不同乐器,姿态优雅,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石塔整体玲珑剔透,别具一格,体现了我国多民族相互融合产生的灿烂文化。</p><p class="ql-block">石塔位于面积57平方公里的槐树洞3A景区,要想欣赏石塔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认真寻觅嗷。</p> <p class="ql-block">30-1朝阳喀左大城子塔,又称利州城塔,始建于辽咸雍五年暨1069年,八角八层(网上说七层、九层)楼阁和密檐组合式空心砖塔,高34米,为省保单位。</p><p class="ql-block">该塔高7米的一层、高4米的二层均有漂亮的装饰,四正面设拱形龛门,四隅各雕立佛两尊,每层檐下施砖雕斗拱。</p><p class="ql-block">三层以上没有其他装饰。</p> <p class="ql-block">30-2朝阳喀左大城子塔维修前的照片,六层以上损毁严重。前后照片对比,我们应该感谢人民政府和古建筑工人对古建筑的保护及维修。</p><p class="ql-block">辽塔位于喀左蒙古族自治县一中院内,为进去参观,我与门卫协商不成找学校领导,领导态度强横,好像古塔是他们私产似的。一位女教师看不过,主动进去帮我拍照,虽照片效果一般,但足令我心找到了一丝安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