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探秘】夏游长城三棵树

笨笨的猫

图/文:笨笨的猫<br>  美篇号:60870132<div> 推荐景点:三棵树长城2段</div> 2025年6月28日,自驾张家口赤城县独石口镇三棵树长城2段,位于独石口镇马厂村西高山上,明嘉靖年间进行修筑(也有史料记载最初修筑于北魏和北齐),属于明代宣府镇北路长城的一部分。几百年来,即使已粉身碎骨,依然在默默守护这里的安宁…… 三棵树长城2段有一段保存非常完好,墙体完整,出现坍塌的段落较少。该段长城根据当地地理情况,就地取材-用片石、毛石干砌而成,具有独特的风貌。“一石飞来突兀秀,二龙戏水背依山。咽喉独石口天险,耕牧风流诗赋传。 ‌”独石口独特的地理风貌,造就了不一样的长城风光。 驾车可以直达长城脚下,选择好露营位置,搭建好天幕,简单的吃顿午饭,大家有说有笑,做好了到长城脚下去看三棵树长城2段。当到达第一个高台,既是第一个烽火台,下面的那棵树成了长城脚下唯一的存在,茂盛的枝叶下,紧邻城墙,孤零零的像一个老人,守护着这座500年的古城墙。毛主席曾经书写:“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那是特定的环境下,写出的诗篇,如今的我们,更喜欢用前面半句。毕竟长城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沿着高高的城墙一直向下,你会发现另外两颗树,整齐的矗立在一堆碎石组成的、逶迤在山脊上的碎石长城。如果没人告诉你,这就是当年修筑的长城,或许你不会在意。但当我们仔细的查阅历史资料,你会发现这些毛石长城,或许源于北魏或北齐时期。当年的五胡乱华,让边疆不安定,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困苦的岁月早已经远离我们,记忆中的早已模糊不清。“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从古至今,这里黄尘弥漫,战场上战士们的白骨杂乱地散布在蓬蒿之中,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即便有过豪情壮志,最终也只留下无尽的凄凉与荒芜。此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当走过那两颗老树,你会远远的望见那座高耸入云的敌楼,它像一个巨人矗立在山巅,曾经的楼梯早已被人封死,不能登上敌楼之上,感受俯瞰大地的气魄,却能站在敌楼之上,感受它的雄伟。看着两个底角残破的样子,甚为痛心,让人深深的感受,岁月这把刀太无情,杀掉了我们诸多的历史记忆,让太多的古迹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有时候,走在长城脚下,只想多去观察,寻找那些记忆中的蛛丝马迹。看着城砖上的涂鸦,居然看到上世纪70年代的“到此一游”,一晃也是50多年过去。 沿着城墙慢慢走着,忽然发现像谁仍的卫生纸,心中嘀咕有的人不讲究,走进一看,才发现那是一束盛开的芍药花。”白衣飘飖芍药香,何须绿叶说红妆。“在盛夏,在长城,不经意间让你遇见那朵如同白雪的芍药,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当我低头注视着那朵白花,我心中无限的激动。我住高碑店,五月的芍药花盛开,我没有缺席,那鲜艳的花朵总让我开心。”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从古至今,赞美芍药的诗句太多,但那份不期而遇的感觉或许无人能及。盐队看着这株珍贵的芍药,更是多角度拍照,兴奋之情比我更甚。 随着夏至的来临,天气的炎热让人烦躁,胸闷气短时有发生。如今来到城墙之下,纳暑乘凉,又是修心的好季节。”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或许没人去护理那株芍药,但长势良好。拍够了,继续沿着坍塌的城墙前行,居然在几个位置又遇到了盛开或许开败的芍药,尤其看着红色的花蕊,更让人喜欢。路上的欢声笑语让旅行的快乐不言而喻,不经意间的遇见更让我喜欢探索。毕竟走到山野,花花草草都让我充满好奇,一束不曾见过的都让我留恋。 沿着长城东张西望的时候,看见一种白色像风铃一样的小花,马上让我产生了好奇心。当我从网上查到这就是--紫斑风铃草。大自然在植物界为人类创造了众多如风铃般的花卉,其中在形神方面最贴切的是桔梗科风铃草属的植物。这个家族大多数的花朵都犹如风铃,并由此得名;未开花时,似一个个长长的蚕茧,开放后像一串串白色的小钟悬挂在枝梢,微风吹过,恰似传出阵阵钟声。”树树风铃迎风摇,朵朵紫花碧云霄。隐姓埋名速传递,三九冲寒报春晓。“ 走过了三棵树长城正楼,看着太阳渐渐西去,忽隐忽现的阳光没有往日的光彩。偶尔的露头也仅是一道多彩的光芒,趁着天光大亮,我再次回首那即将远行的蒲公英,它像一柄小伞,在西去的阳光下,慢慢悠悠的飘散。“飘似羽,逸如纱,秋来飞絮赴天涯。”把种子洒向世界,让希望成就未来。重新走回那座起点的烽火台,站在高台之上,遥望着远方,似乎一切都在眼前,时光老人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我也期待着夕阳西下的霞光万丈,晚霞满天飞。看着远方蒸腾的水汽,或许期待的不一定出现,但努力走过的路,遇见就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