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荣先 图:吴荣先 <p class="ql-block"> 7月4日一大早,骄阳就喷薄而出,把热浪洒向全球。屹立于长江蛇山头的武汉地标黄鹤楼,迎来了“邮见岁月一一黄鹤楼重建开放40周年主题邮展”,武汉市集邮者顶着烈日,从三镇来到黄鹤楼公园白云阁,参加邮展开幕式。</p><p class="ql-block"> 武汉长江集邮研究会在现场举行了“开国上将郭天民诞辰120周年”纪念邮简首发式。</p><p class="ql-block"> 首发式由长江集邮研究会会长张频主持,《长江集邮》主编吴荣先简介郭天民上将生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郭天民是湖北红安人,1927年12月参加州起义,上井冈山,长征,1936年等率西路军行动,失利后至新疆后回延安,在晋察冀军区任司令员,解放战争时任二野4兵团副司令。屡立战功不居功,1955年授衔上将。</p><p class="ql-block"> 首发式上,还向集邮者与观众赠送了老兵方阵发行的《独臂上将贺炳炎》邮简。</p> <p class="ql-block"> 此次邮展,由武汉市邮协与黄鹤楼公园联办。</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自清末年被火烧毁以后,于1985年重建成钢筋水泥基构后,成为武汉市地标,40年来,吸引海内外游客过亿。</p><p class="ql-block"> 7月4日上午,笔者在现场看到:主题邮展展厅内的《邮票上的武汉》,黄鹤楼明信片,黄鹤楼极限片等3部主题邮集前,不断有集邮者与旅游者进入参观,盖戳。</p> <p class="ql-block"> 我给外省的集邮老友寄出20多个郭天民上将邮简。分别盖上纪念戳与主题邮局邮戳实寄出。</p><p class="ql-block"> 武汉元老级集邮者,85岁的荆楚邮学会会长郭迅,与其夫人,也慢慢爬上蛇山巅,在白云阁与老友见面。与值守邮集的专题集邮会骨干李腊杰,朱端腊,叶建新畅谈。</p><p class="ql-block"> 他以为余滨也会到武汉参加郭天民上将邮简首发式,特带上2瓶珍藏多年的黄鹤楼酒,可惜因故未到。</p> <p class="ql-block"> 身高超过1米8的大个子鲁亮,家中3代军人,对军人题材而且信息量巨大的老兵方阵邮简很是钟情,经邮简负责人余滨介绍,特地从汉口赶到白云阁邮展现场,与我互加微信,在两个邮简上加盖纪念戳,签名纪念。</p><p class="ql-block"> 他与到场的胡芒,叶建新都属于40岁左右的青壮年集邮者,也是集邮界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当然,还有更多的旅游者带着小孩到黄鹤楼前来参观,他们对展览中的邮票,明片和邮简都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 其实,展场外面的黄鹤楼公园,热气腾腾,水泥铺就的地面,日头当午,气温在40℃以上,哪敢给人!外地游客只能打着遮阳伞,躲在伞下偷拍美景。</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时,我坐542路公交,空调全开,到黄鹤楼南路一下车,热浪直扑过来,一站路功夫,尽沿树荫走,一件衬衣依旧日全汗湿,慢慢沿石梯爬上去,更是气喘吁吁,我以为自己真老迈了,但一看那些青年男女,也一样在叫热!</p><p class="ql-block"> 一旦迈进展厅,冰爽舒心的冷风徐来,游人只盯着主楼那一块,咋没发现这夏日的避暑处呢?</p> <p class="ql-block"> 右厅展出的是“跟着邮票看武汉”,将历年来发行的关于武汉的邮票,小型张与大小版票图放大到一个个展框中,说明简洁,点出哪些细部与武汉人文有关,好多内容我这邮龄60多年的老人都还是第一次知道!</p> <p class="ql-block"> 几位女观众边看边讨论,很认真。</p> <p class="ql-block"> 铁杆邮迷多起来,冲着那枚可以销票的黄鹤楼邮戳,一大把一大把的明信片,邮戳卡,空白封及邮简排队盖戳,现场的邮品也卖出不少。</p><p class="ql-block"> 天太热,外面站不住,冷气吸引人啊!</p> <p class="ql-block"> 谢建厦是收集极限片的资深集邮者,极限会的负责人,他对近年出现的二维码邮简很有研究。他认为,集邮必须创新,以前的邮简是空白的,仅供人们在里面写字,写信,而老兵方阵邮简,正反面印上大量文字,照片或图片,再加上多个二维码,扫码后可看到巨量的信息,一个郭天民邮简就是他一生及相关的资料,甚至影视,因而大受青年人欢迎,吸引更多的青少年集邮,拓宽了集邮的领域,值得点赞与支持。</p> <p class="ql-block"> 约11点,我从西门下山,林中弥漫着热潮,我匆匆走过去,随手拍了几张蒸笼中的黄鹤楼,做个纪念。同时也奉劝游人高温季节勿轻易出动,以免中暑。</p> <p class="ql-block"> 哈哈,据说这就是李白说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扔笔处吗?</p><p class="ql-block"> 几百年后,毛爷爷的《水调歌头.游泳》,那“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那“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恐怕崔哥见了,也得搁笔!</p> <p class="ql-block"> 回望一下山门,只看见新黄鹤楼的金顶。</p> <p class="ql-block"> 太热了,登斯楼也,没几个人!</p> <p class="ql-block"> 来个抵近仰拍,高楼的柱,廊,角等一清二楚,气势逼人。</p><p class="ql-block"> 老朋友,此楼的设计师向欣然先生已驾鹤西去十来年,听说他与李白,崔哥常去下围棋,听吹笛,谈诗论道去了。</p> <p class="ql-block"> 看到外地游客了,热得聚在亭子里!</p><p class="ql-block"> 水泥路面热得冒烟,打起阳伞归去兮!</p> <p class="ql-block"> 天空中只有几朵白云飘过,能见度好极了,我是第一次在黄鹤楼拍对岸的地标武汉电视塔,请放大n倍欣赏!</p> <p class="ql-block"> 太热了,我下山的步履有点沉重起来,家装电梯起来后,我已有8个月没爬7层楼,这黄鹤楼上下核心登山路线(游客接待中心至黄鹤之巅)共3598级,其中主线路为1599级。老夫今日无暇登上黄鹤楼,上下至少也有4000多级了,20级一层楼,爬了20多层楼了。</p><p class="ql-block"> 哈哈:四川有个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有个黄鹤楼,半截拄在云里头,哪个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9月3日将举行大阅兵以纪念。而各地纪念活动也纷纷开展,老兵方阵平台近年推出的开国将军邮简,印上可扫二维码的海量信息,很受欢迎。</p><p class="ql-block"> 今逢湖北籍的开国上将郭天民诞辰120周年,独臂上将贺炳诞辰112年,我们受余滨先生的委托,在黄鹤楼重建40周年邮展之际,举行首发式活动,天气很热,但我们对抗日先烈的崇敬之心更热,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哪有今天的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哪有今日的黄鸩楼!</p> <p class="ql-block"> 实寄到蕲春的贺炳炎上将邮简,由中华路邮局寄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