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陈家祠堂三雕两塑一彩一铸

郭争鸣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即广州陈氏书院,以“三雕两塑一铸一画”闻名于世,其中“三雕”指的是木雕、石雕和砖雕。</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其木雕是岭南地区木雕艺术的杰出代表,木雕工匠运用了圆雕、浮雕、镂雕等多种刀法。圆雕作品立体感强,人物、动物等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要从木雕中跃然而出;浮雕则通过深浅不同的雕刻层次,表现出丰富的画面内容和细腻的质感;镂雕更是展现了高超的技艺,工匠们在木板上精心雕琢出各种通透的花纹和图案,线条流畅,毫无阻滞之感。木雕题材广泛,涵盖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等。例如,取材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的木雕,生动地展现了书中的精彩情节和人物形象,让观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之中;以花鸟为题材的木雕,则注重表现动植物的生机与活力,寓意吉祥美好。</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的木雕广泛分布在廊柱、雀替、梁架、檐板等建筑构件上。这些木雕与建筑结构紧密结合,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具有一定的承重和支撑功能。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等。</p> <p class="ql-block">  镂空木雕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雕刻技法,镂空木雕也被称为透雕,它是在木雕基础上,将雕刻材料中不必要的部分剔除,使雕刻作品呈现出通透、空灵的艺术效果。通过保留图案的轮廓线条,去除内部多余的木料,从而形成各种立体的、多层次的图案和造型。</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的石雕堪称建筑装饰中的一大瑰宝,广泛分布于陈家祠堂的各个部位,像大门前的抱鼓石、月台的围栏、柱础、台阶等地方,都能看到精美的石雕作品。这些石雕与建筑紧密融合,既起到了支撑、防护等实用功能,又发挥了重要的装饰作用。</p> <p class="ql-block">  石狮在历史文化、建筑装饰、艺术创作等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地位。石狮文化起源于古印度。佛教中,狮子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被视为威严和力量的象征。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狮子的形象也逐渐融入到中国文化中,并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演变成了独特的石狮文化。从汉代开始,石狮逐渐出现在宫殿、陵墓等建筑前,作为守护神兽。到了唐宋时期,石狮的雕刻工艺更加成熟,造型也更加多样化,不仅用于宫殿、陵墓,还开始出现在重要建筑的门前。</p> <p class="ql-block">  砖雕是指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中国传统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砖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初只是简单的几何图案和花纹,用于装饰宫殿建筑的台阶等部位,起到美化和保护建筑的作用。秦汉时期,砖雕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画像砖,上面雕刻有各种生活场景、神话故事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的灰塑是其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一大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陈家祠堂的灰塑主要分布在屋脊、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的门楼等建筑的顶部和高处。这些位置使得灰塑在视觉上更加突出,能够让人们在远处就能欣赏到其精美的造型,同时也为建筑增添了庄重和华丽的氛围。以“八仙过海”为例,灰塑将八位仙人各自凭借法宝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各显神通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每个仙人的神态、动作都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灰塑也叫灰批,是一种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灰塑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最初,它可能是民间工匠为了满足建筑防护和装饰需求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技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工艺不断成熟,题材和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广泛应用于岭南地区的祠堂、庙宇、民居等建筑上。主要材料是石灰,需经过煅烧、发酵、过滤等多道工序制成灰浆。还会根据需要加入稻草、麻丝等纤维材料,以增强灰塑的韧性和抗裂性。</p> <p class="ql-block">  灰塑是广东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其色彩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艺术效果,灰塑通常采用红、黄、蓝、绿、紫等纯度较高的色彩,这些鲜明的颜色相互搭配,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灰塑作品在建筑上格外引人注目。比如在一些庙宇建筑的灰塑装饰中,鲜艳的色彩能营造出庄重而热烈的氛围。注重色彩的对比运用,常见的有红与绿、黄与紫等互补色的搭配。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灰塑图案更加清晰、生动,增强了艺术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灰塑的确通常每3 - 5年需要翻新,以下为你展开介绍相关原因和翻新的要点:灰塑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会受到风吹、日晒、雨淋、霜冻等影响。比如雨水的冲刷会逐渐侵蚀灰塑表面的颜料和灰浆层,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颜料褪色,降低灰塑的色彩鲜艳度和图案清晰度。鸟类、昆虫等生物可能会在灰塑上栖息、筑巢或啃食,都会对灰塑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灰塑需定期翻修使其如新。</p> <p class="ql-block">  陶塑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手工捏制或模具成型等方式塑造各种形象的传统艺术形式,陶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就开始用粘土制作简单的陶器和陶塑制品,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动物、人物造型,用于祭祀、装饰或玩具。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塑技艺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陶塑风格和流派。例如,秦汉时期的陶俑,以其规模宏大、造型逼真而闻名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