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结束八天的甘青大环线之旅后,我又在兰州开启了一日游,凑成特别的“8 + 1”行程。搜索兰州的景点,即便有些地方已游览过,但依然能收获全新感受。这些景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标性景点,如黄河铁桥、白塔山、黄河母亲像、黄河楼、水车博览园;另一类则是凭个人兴趣选择参观的景点,像甘肃省博物馆、敦煌艺术馆、《读者》出版社。整整十个小时,步行 2.5 万步,尽管疲惫不堪,可内心满是满足,这一日也为甘青大环线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黄河铁桥作为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与热门旅游景点,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桥”的美誉。桥长 233.5 米,宽 8.36 米,于 1909 年 8 月竣工,它见证了中外合作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雨中漫步桥上,准备登上白塔山时,一种别样的意趣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塔山公园坐落在黄河铁桥北岸,是兰州市的“绿肺”与标志性景点之一。因其山顶元代白塔而得名,这里融合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宗教建筑,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我冒雨登上山顶,只见钢铁桥梁贯通南北,黄河奔腾穿城而过。极目远眺,兰州城尽收眼底;侧耳倾听,悠悠诵经声萦绕耳畔。白塔承载着千古故事,而黄河则浩浩荡荡,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博物馆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珍藏着海量文物,从史前时期到近代的珍贵文化遗产应有尽有,尤其以彩陶、简牍、丝绸之路文物和佛教艺术珍品闻名遐迩。其中,东汉青铜杰作铜奔马(马踏飞燕)更是成为了中国旅游标志。我近距离观赏,还拍照留念。此外,甘肃彩陶、汉代简牍、丝路珍品等众多国宝级和一级文物也陈列其中,可惜我对文物鉴赏所知甚少,只能匆匆浏览。</p> <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像堪称兰州市的文化地标,也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象征。这座雕塑以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主题,用艺术的形式生动展现了黄河与华夏子孙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p> <p class="ql-block">黄河楼屹立于兰州市黄河之畔,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楼”,是兰州的城市地标与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乘坐电梯直达 16 层的城市观景平台,俯瞰黄河与兰州“两山夹一河”的独特地貌,令人心潮澎湃。举目环视,黄河水奔腾东去,四周高楼林立,岸边柳树的影子在远处与碧空相接,眼前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只是此处换成了黄河,也别有一番心旷神怡之感。黄河楼与武汉黄鹤楼读音相同,我不禁遐想,倘若李白再世与我同游,说不定会赠予我一首七言绝句《黄河楼送张兄回锡》呢!</p> <p class="ql-block">兰州水车博览园是集中展示黄河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园内汇聚了国内外数十种水车,不仅展示了兰州水车创始人段续的雕像及明代水车原型,还陈列着不同形式的手推、脚踏水车,充分展现了古代提灌工具的多样性。园内共有 5 组 10 架水车正在运转,最东侧的一组则已废弃停用。记忆中曾经的流水渠如今也改建成了河景平台,旁边是新建的音乐大厅。园区内的黄河堤岸,已然成为游客和居民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敦煌艺术馆紧邻水车博览园,由于在莫高窟游览时意犹未尽,我特意前来参观。这座以敦煌莫高窟艺术为主题的专题展馆,通过复刻文物、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敦煌石窟的文化与艺术精髓,被誉为“兰州的敦煌文化窗口”,是敦煌文化的“平替”展馆。虽然这里没有莫高窟那般直观,但展示的洞窟数量众多、内容全面,对于无法前往敦煌的人来说,来这里参观也是绝佳选择,观赏体验甚至更佳。</p> <p class="ql-block">《读者》出版社就在敦煌艺术馆旁边。作为兰州的文化特产,《读者》陪伴了我二十多年,我一直将它当作枕边书,也算是忠实粉丝了。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兰州,自然要去出版社打卡。走进一看,出版社建筑朴实无华,没有高楼大厦的气派,也不见金碧辉煌的装饰,无论是 A 楼还是 B 楼,都十分普通,或许这正是读书人与出版人的本色。出租车司机说现在人们大多看手机,阅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或许真是如此。但《读者》文章虽短小精悍,却远比手机上的碎片化信息更有价值。随着年龄增长,考虑到用眼健康,我们也的确应该多阅读书籍,少看手机。</p> <p class="ql-block">九天的行程在匆匆中结束,乘坐高铁返程时,我回味着这段短暂的旅程。虽有些许遗憾,但游览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完成每一篇旅行记录(除塔尔寺外)后的满足感,都难以用言语表达。在敦煌艺术馆,看着丝绸之路上的各个节点,细数旅行留下的足迹,心中满是小惊喜。享受旅游的快乐,品味读书的喜悦,有所热爱,有所快乐,有所作为,这大概就是享受夕阳岁月、度过美好人生的真谛吧。</p> <p class="ql-block">兰州西站</p> <p class="ql-block">补塔尔寺外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