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之行D3-雁门关

乐在其中Dai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隘,<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023年,春秋战国设雁门郡,唐朝成为军事要塞;它南控中原,北揽大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span></p><p class="ql-block">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中,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雁门关不仅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平时期也成为晋商贸易的重要商埠。‌</p> <p class="ql-block">5.20日晴,早上从太原站乘动车前往雁门关站,50分钟左右到达;再换乘火车站出口处的公交专线小巴(20元),1小时到达雁门关北的后腰铺游客中心;此处海拔1500米。</p> <p class="ql-block">在游客中心,购买前往明月楼停车场的景区观光车(半票10元),5分钟就能到(时间充足的游客也可以步行,15-20分钟);下车后步行前往明月广场,左侧是名人壁,右边是杨家将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从明月广场右转过关桥,前面便是明月楼;明月楼为明代建筑,是关城北口的第一道门户。</p> <p class="ql-block">穿过明月楼,是雁门关民俗村,街道两侧都是各种店铺(我在这里吃了中饭);步行10多分钟就能到雁门关入口“地利门”;游人也可以从上坡的边贸街绕道过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利门面北,是景区的西门,也是雁门关的主城门;瓮城是其外围附属防御设施,通过小北门连通,形成雁门关“一关两门”的军事布局‌,用于诱敌深入后围歼,增强关城防御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利门主体为明代建筑,2010年修复了残缺部分‌,门额篆刻“地利”二字,相传为武则天题名‌;</span>地利门‌的城门上原建门楼为宁边楼,供奉宋代名将杨延昭(杨六郎)及部将塑像;</p><p class="ql-block">瓮城内左侧建有关帝庙,正殿供奉关羽,对面设戏台及钟楼‌。</p> <p class="ql-block">走进瓮城, 右转上台阶,经过点将台,登上宁边楼城楼;这里视野开阔,游人可击鼓,以体验古战场的氛围‌;宁边楼也称六郎庙, 是为纪念北宋守关名将杨六郎而建, 现在楼内是雁门关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从宁边城楼往东北方向上行,是通往雁塔的长城,路不远,10分钟就能爬到,此处是一高点,视野开阔,风景独好,海拔1700米;</p><p class="ql-block">雁塔后面是一个敌楼,过了敌楼是下坡,先经过碑林,再到达雁楼。</p> <p class="ql-block">雁楼是景区关城南侧天险门城楼的标志性建筑,主体为1989年重建(原建筑毁于1937年),2010年补修后恢复明代风貌‌;古代时供士兵巡察、瞭望用,现为 雁门关古代建筑博物馆 ,展示关隘历史与建筑文化。</p> <p class="ql-block">从雁楼往<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城</span>烽火台是一段上坡,途中可回望雁塔和碑林的全景;烽火台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核心设施,始建于东汉,分布于关隘周边形成预警网络,现存遗址多为明代遗存,以夯土结构为主,部分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威远楼,古时用于军事瞭望、报时报警(铜壶滴漏、铜钟)‌;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初建时为谯楼,后扩建为军事指挥中心‌,经多次重建修缮,更名为雄镇楼,后恢复威远楼名‌,1958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从威远楼下来,是通往宁边楼的长城,这里阵列着古代的战争武器:床弩、投石床、三弓床弩、火铳等。</p> <p class="ql-block">从宁边城楼下来,往东行走5分钟,就是天险门;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唐代,明代重修,是长城关隘中军事防御功能与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天险门是雁门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门额上镌刻“天险”二字而得名,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门上建有关楼(雁楼),是古代军事防御和边塞贸易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出了天险门,前面就是古关道,左侧是镇远祠;沿着古道往前行走了20多分钟,依次经过了雁池、壮士亭、盘古石,一直到观音殿,因返程时间限制,就回头;</p><p class="ql-block">天险门外的古道是古代中原与塞外的重要通道,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和军事行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如今这条古道是徒步爱好者的理想之地,游客可以从景区南门入口,沿着古道徒步,欣赏沿途的烽火台和敌楼,感受历史的沧桑;古道全长约1小时的徒步路程。</p> <p class="ql-block">我是第一次到长城隘口游玩;这里虽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板古道、古城门等</span>可圈可点的遗迹,但没有想象中的雄伟,这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更强调的是‌历史沧桑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雁门关长城属于明代内长城(“二道边”)的中枢部分,其设计更注重‌军事防御功能‌;明清后逐渐荒废,现存遗迹多为修复后的军事设施(如敌楼、烽火台),原始风貌和体验感也有所削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