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壶口瀑布与古韵之旅

刘惠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次旅行,我与家人一同前往吉县、临猗、万荣,探访了壶口瀑布、临猗县衙门和万荣东岳庙。整个行程充满了自然的壮美与历史文化的厚重感。</span></p> <p class="ql-block">5⃣️.13号稷山到蒲城大水牛178.9公里,2小时15分钟。<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曾看过壺口瀑布.但是我的家人们不曾见过。</span>蒲城大水牛到吉县壶口瀑布324公里.4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如千军万马奔腾,声震天地,尽显自然之威。</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似银河倒挂,水珠四溅,犹如仙境落入凡间。</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似银河倒挂,水珠四溅,犹如仙境落入凡间。</p> <p class="ql-block">山西临汾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1</p><p class="ql-block">号称“黄河奇观”。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但是我眼前昔日的黄龙般的瀑布已经成为银龙在飞舞,足以证明黄河治理的力量真的越来越强大!</p> <p class="ql-block">面对涛涛汹湧的黄河,我热血沸腾的我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p> <p class="ql-block">黃河我❤️你,伟大的祖国我为你摇旗呐喊!</p> <p class="ql-block">‌万荣东岳庙‌是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内的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建筑,主祀东岳大帝黄飞虎,创建年代不详,但据考证至少可追溯至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现存建筑以元代风格为主,明清多次修缮。其核心建筑飞云楼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与应县木塔并称“南楼北塔”,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飞云楼‌:高23.19米,纯木榫卯结构,无铁钉,明三暗五层,以四根通天柱为核心支撑,斗拱达345组,造型精巧多变,十字歇山顶设计堪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其他建筑‌:午门为元代遗构,献殿体现元代简朴风格,香亭石雕为明代工艺,正殿则融合多元时期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唐代起源‌:庙宇最早见于唐贞观年间置汾阴郡时的记载,推测创建于唐初或更早。‌‌1‌‌</p><p class="ql-block">‌元代重建‌: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1291-1297年)大规模重建,奠定现存主体框架。‌‌</p><p class="ql-block">‌明清修缮‌:明正德、万历及清乾隆、咸丰年间多次扩建修补,形成今日规模。‌‌</p><p class="ql-block">‌现代保护‌:1952年起多次修缮,2014年完成飞云楼本体维修,2025年因保护需求发布全国首份文物《司法保护令》。</p> <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万荣东岳庙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宗教祭祀及民间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筑艺术‌:飞云楼的结构力学与造型艺术代表明清木构楼阁最高水平。‌‌</p><p class="ql-block">‌宗教意义‌:作为东岳信仰的载体,反映了泰山神崇拜在山西的传播。‌‌</p><p class="ql-block">‌传说附会‌:民间传说其与唐太宗李世民屯兵相关,虽无确证,但增添了历史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临晋县衙是中国现存唯一元代建筑风格的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现存主体建筑大堂为元代遗迹,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布局遵循传统衙署规制,建筑风格独特,是研究元代行政机构及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标本。</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与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创建与修缮‌:临晋县衙位于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创建于元代大德年间,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多次修葺,但大堂始终保留元代原貌,是山西省现存三座元代大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布局与功能‌:</p><p class="ql-block">整体坐北朝南,中轴线依次为大堂、二堂、三堂,东西两侧配廊房,严格遵循“左文右武、前堂后宅、狱居西南”的传统衙署规制。‌‌</p><p class="ql-block">大堂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采用减柱造和琴面假昂斗拱等独特工艺;二堂、三堂为清代至民国建筑,风格简朴。</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与历史轶事</p><p class="ql-block">‌行政研究价值‌:作为元代县级行政机构代表,其“蒙汉双轨制”(达鲁花赤与县尹共治)的办公痕迹仍存,大堂公案后设两把椅子即为实证。</p> <p class="ql-block">‌建筑艺术价值‌:大堂榫卯结构抗震性强,檐柱“抱柱造”工艺、地暖设施等体现蒙元与汉族建筑技术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有一座独特的建筑,它便是临晋县衙,这是目前山西唯一保留的元代大堂建筑之一。创建于元大德年间,临晋县衙的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椽,使用了14根柱子,让堂内空间宽阔明亮。堂前正面檐柱大于各柱,当心间两根采用“抱柱造”,前檐额枋用材硕大,以三根大圆木制作,直径达80厘米,增加了大堂的庄严气氛。</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的历史探秘,让我们更加了解元代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也让我们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临晋县衙,是一座见证历史的建筑,也是一座承载文化的遗迹,值得我们去探寻和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