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仲夏的风裹挟着艾草的清香,轻轻叩响了端午的门扉。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的传统节日,如同一坛陈年佳酿,历久弥香,每一次品味,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端午,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历史源远流长。关于端午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心怀家国,却遭奸人陷害,报国无门,最终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百姓们听闻噩耗,纷纷划船竞渡,试图打捞他的遗体,又怕江中的鱼虾啃食他,便将糯米团投入江中。从此,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端午最具代表性的符号。</p><p class="ql-block"> 但端午的起源远不止这一种说法,它还与古代的天象崇拜、龙图腾祭祀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老的传说与习俗中,端午被视为“恶月恶日”,人们通过挂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等方式辟邪驱瘟,祈求健康平安。这些习俗背后,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端午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与人文关怀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但端午的起源远不止这一种说法,它还与古代的天象崇拜、龙图腾祭祀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老的传说与习俗中,端午被视为“恶月恶日”,人们通过挂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等方式辟邪驱瘟,祈求健康平安。这些习俗背后,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端午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与人文关怀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端午,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化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出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对家国的深沉热爱;苏轼的“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描绘出端午时节女子佩戴彩线、符箓的美丽画面;文天祥的“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借艾草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这些诗词,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端午的文化天空,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端午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2009 年,中国端午节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这不仅是对端午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也让端午走向世界,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在岁月的流转中,端午的习俗或许会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国情怀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始终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当粽香再次飘起,龙舟再次竞渡,让我们共同品味端午的韵味,传承这份千年的文化记忆,让端午的光彩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更加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