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青春不打烊

用心言之

作者美篇号:用心言之473797326<div>图片来源:用心言之</div> 一日,偶翻影集,看到一张照片,那是我年轻时和三位朋友的合影。细细的端详这张照片,心情就像此刻窗外5月的雨,虽是初夏,却依然对那个逝去的春天有着淅淅沥沥的缠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的竞赛团队</span></p> <p class="ql-block">  25岁那年,我在某乡税务所任职。有天接到上级通知,为纪念五四运动69周年,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将举办青年税法知识竞赛,要求每个基层单位组成三人团队参赛,队员必须是当地(税务所所在地)三十岁以下的普通市民(或农民)。</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的80年代,窝在山沟沟的我还没见识过此类的竞赛,更别说当地的农民了。竞赛总要有提纲之类的吧,但通知里除了说有抢答题、必答题和共答题三组,每组十道题外,再没有提供参赛的相关资料。我问自己:从何下手?如何组队?要注意些什么?三问下来,一头的雾水,满脸的迷茫。 </p><p class="ql-block"> 恰在此时,在圩镇上开修理铺的润根来找我,他是我的高中同学。我向他提及此事,希望帮忙出个主意。他手托下巴,两眼一翻,来了主意:提醒我可以去书店看看,或许有相关的书可参考。 </p><p class="ql-block"> 还真别说,第二天我就在书店里找到一本《知识竞赛要点》,里面有如何设置竞赛的题型、编写提纲,如何挑选参赛队员以及参赛的仪容仪貌等事项。它就像菩提祖师点化了孙悟空一样,让我有了孙悟空的底气,从此在竞赛的云团里翻腾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先要编出竞赛题型,好的题型,就像士兵有了好的武器。好在我当时正在备考税务师,为将来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做准备,手头有些税收业务资料。税种虽有十多个,彼此的税目、税率和计税依据等也是千差万别,但因为参赛队员是普通公民,要求肯定不高,计算题型出现的概率很少。</p><p class="ql-block"> 根据这个思路,凭着年青气盛,我把自己关在房间,花了半个月时间把各税种的基本法规和常用的业务梳理了一遍,分别制定必答题、抢答题和共答题各130道题,再找业务科室的同事指导,确保准确无误后,编印成册,提供给参赛队员。那半个月里,我足足瘦了几斤肉,但我相信竞赛的内容大都包含在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来获得税务师资格的聘任书</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步是选人组队。既然是知识竞赛,当然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那个年代的农村,高中生还是很少见。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润根,他是本地人,头脑灵活,不然也不会想到让我去找书,让他参加知识竞赛,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把他找来,见是老同学请帮忙,便满口答应。</p><p class="ql-block"> 第二位人选是乡信用社(现为农商行)的小胡,二十岁不到,是刚顶替其父(父亲退休他接班)进信用社来的。因常来我们这报税,彼此熟悉。虽为人木讷,但年轻好学,要求上进,只要强化培训,应该能成为一个好队员。</p><p class="ql-block"> 起初他答应参加,后又怕影响工作不同意,一副扭扭捏捏的样子。我找他领导求支持,又在我“参加竞赛能增长见识,有利于成长”的反复劝说下,才勉强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位我实在找不出,便把任务交给了润根,他给我物色了小袁,一位在家务农的高中生。年纪比我还小,却已结婚成家,为人成熟老练。听说是去竞赛,还有好茶好饭好水果招待(上级拔了点竞赛经费),便欢天喜地答应了,就好像是我给他许诺了一次免费的旅游。</p><p class="ql-block">  三个队员凑齐后,我在单位为他们准备了专门的房间,要求他们白天各干各活,兼顾看题。晚饭我来招待,饭后进房间看题学习至少二小时。任务只有一个,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把我编好的题型学好背熟,我相信年轻的他们能完成任务。此时离知识竞赛还不到半个月了。</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我工作的某乡税务所</h5> <p class="ql-block">  快到竞赛的时候,我们开了个会,根据各人的特长,经过一番争论,最后确定了由润根主答共答题,小胡主答抢答题。小袁成熟老练,就由他来按抢答器,并叮嘱他三个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一是要双拇指按按钮才有力,避免接触不良影响抢答;二是先把按钮按下去一部分,以不触动电源为底线,这样才有可能抢到先机;三是只负责抢题,解答的事别管。这些都是《知识竞赛要点》里的小秘密,因为在答案相对简单的情况下,谁能抢到题,谁的胜出机会就多。</p><p class="ql-block"> 另外我们还确定了竞赛当天穿的衣服,要求是上身白衫衣,下身蓝裤子。本打算系领带,但那个年代在农村太过前卫,加上木讷的小胡说系根领带在脖子上,会严重影响他的发挥,也就作罢。那就统一佩戴团徽吧,毕竟是青年人的竞赛。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时答题虽不完美,但评委会看在仪容仪貌且彬彬有礼的份上,给你满分。</p><p class="ql-block"> 竞赛在五四青年节那天拉开了序幕,我们的团队像匹黑马,从农村的旮旯里冲了出来,以饱满的热情,精准的答题,高超的抢答技巧,完美的仪容仪貌,获得了第一名。唯一的遗憾是小胡在抢答题环节的“彬彬有礼”没做到位。</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的一、二道题很容易,可惜小袁没抢到,在抢到第三道题的答题权后,小胡过于激动,在站起来做答时碰翻了桌上的瓷茶怀,只听“咣当”一声,掉地上砸碎了。突如其来的声响在安静的竞赛场里尤为刺耳,把场上场下的人给吓了一跳:有的抚胸,有的张口,有的瞪眼张望。</p><p class="ql-block">  小胡许是被声响吓蒙了吧,本已木讷的他更显木讷,红着脸,呆呆地站在那儿不知所措。好在润根反应快,站起来替他圆满地回答了这道题。至此以后就像开了挂,剩下的答题权都被小袁抢到了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税法知识竞赛的现场</span></p> <p class="ql-block">  若干年后, 小胡成了市里农商行的领导,常穿西装系领带在电视上侃侃而谈,看不出有木讷的神态;润根凭灵活的头脑,成了当地有名的老板;小袁太过成熟,成了“超生游击队”,不知所终;我呢,干了一辈子税务,走过千山万水,来到花甲之年。但我们几个的青春,在那个5月的日子里,不但没有打烊,还充满着澎湃如潮的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