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篇第十六(12节)

竹林听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诚不以富,亦祗zhi以异)其斯之谓与?⌡</span></p><p class="ql-block">齐景公:鲁国国君,曾问政于孔子。</p><p class="ql-block">千驷:四马一车,千乘之国,很富有。</p><p class="ql-block">伯夷.叔齐: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国君想把王位传给老三,伯夷不想让父亲为难,也怕他人议论不合于礼,故而离开。叔齐也认为不合于礼,尊敬兄长,也不想做离开,听说西伯侯(周文王)贤德,两人想去投奔,路上听到西伯侯去逝了,遇周武王准备伐纣,拦住说不可,臣弑君有违君臣之道。</p><p class="ql-block">齐景公拥有千乘之国,很大很富有,可是到齐景公临死之日,百姓对他是没有称颂的,因为财富是自己的,没有德行也没有利益到百姓。</p><p class="ql-block">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品德高尚,尊循君臣之道,父子之道,不愿意委屈求全,改朝换代后,在首阳山宁采薇而食,决不食周粟,后饿死首阳山,到了今天还在称颂他们的行为。</p><p class="ql-block">《诗经》“诚不以富,以祗以异”一个女子的丈夫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并不是他比你富有,只是他的心变了而已。</p><p class="ql-block">不是看你多富有,拥有多少财富?而是看你内心的想法和变化。</p><p class="ql-block">生活中受感情伤害的,往往接受不了这个变,认为我付出了应该得到同样的结果,还是有一个想要,还有一个等价交换的思维在,甚至会自责,认为自己不够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圣人告诉我们接受变化,万事万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当中。</p><p class="ql-block">齐景公在当时的诸侯国中拥有千乘之国,很富有,伯夷叔齐很贫困,被称颂不取决于你个人的财富,而是内在的品德和德行,内在的精神力量,利益到了多少人?帮助到了多少人?</p><p class="ql-block">纵观历史,被称颂,被记住的都是为了这个时代,为了这个国家,为了世人做了什么?付出了多少?他们的精神力量在引导着我们的人生方向,这种付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传承了一个代又一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