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西,以其跨越三千年的历史沉淀,丰富的文物古迹,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缩影,从五台山的佛光到云冈石窟的石刻艺术,从悬空寺的惊险到壶口瀑布的壮观,山西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探索中国古代建筑之美的最佳地点~</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8日,24位摄友搭乘吉祥航空HO2171航班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前往朔州滋润机场,开启了为期8天的山西古建巡礼采风之旅~</p> <p class="ql-block"> 11:00分,导游小张与司机兰师傅接上我们一行前从朔州机场前往大同,途经山阴县吃上一碗地道的刀削面后就匆匆赶往大同,下午三点多到达今天的第一个采风点,被称为辽代美学博物馆的华严寺~</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始建于辽代,是中国现存较早,保存完整的辽金佛教寺院建筑群,寺分上、下二部分,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主~</p> <p class="ql-block"> 在古老的塞外大地,大同这座城市宛如一座历史宝库,静静地珍藏着无数岁月的瑰宝,而华严寺,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之一,这座寺庙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了人们探寻辽金文化的一扇窗口~</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雄宝殿前的普光明殿,它是2009年重建的,殿内供奉着华严三圣,大殿四面墙上顶天立地的大型壁画,精美绝伦,许多游客身穿古装在此打卡,让我对山西的古庙有了新的认识,感受这些庙宇正从礼佛拜香的场所转型为人们了解欣赏古建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辽金时代最大的佛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建筑承袭唐、五代风格,间朴雄浑,斗拱硕大~</p> <p class="ql-block"> 殿内高大宽敞,集历代艺术品于一殿,主供的五方佛和南北二十诸天,色彩鲜艳,姿态生动,堪称精品~</p> <p class="ql-block"> 华严宝塔是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塔身明三暗二共五层,通高43.5米,宝塔下部是由100吨纯铜打造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铜质地宫~</p> <p class="ql-block"> 塔心供奉元代高僧慧明法师的舍利,以及1000余尊大小佛像,金碧辉煌,因而又被称为“千佛地宫”~</p> <p class="ql-block"> 华严宝塔前的薄伽教藏殿,被称为“八大辽构”之一,是辽寿昌元年(公元1095年)的原物,距今已近千年,它是一个藏经殿,大殿内依墙排列重楼式小木作藏经阁38间及“天宫阁楼”5间,巧夺天工,玲珑之致~</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辽代泥塑堪称辽塑精品,尤以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合掌露齿菩萨为最,惟妙惟肖,仪态万千,充分展示了辽代文化我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1933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踏上了山西大同的土地,他此行的第一站便是华严寺,当这座宏伟的寺庙映入眼帘时,梁思成为之震撼,并将其赞誉为“海内孤品”,从那时起,华严寺便开始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 匆匆赶往今天采风的第二站,善化寺在古韵悠悠的大同,如一幅壮阔的辽金时代画卷,是国内唯一三座庑殿顶、四座辽金建筑保存一体的寺院,我们必须进入寺内已近五点,就让我们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光去感受这座千年古刹的雄伟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俗称南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整体布局保存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建筑与塑像体现了辽金与明清时期高超的技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巍峨耸立,雕塑壁画精妙绝伦,无不彰显着这座古寺的独特魅力与辽金艺术的非凡成就,寺院坐北朝南,占地3万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布置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等辽金建筑~</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建筑斗拱规整,红墙黛瓦,古朴典雅,它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知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不仅以其古建筑群闻名遐迩,其雕塑壁画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山门内有明代塑造的四大天王像,三圣殿内有华严三圣像,大雄宝殿内有辽金时代的五方佛以及二十四诸天像,这些塑像体态丰伟,比例适当,展现了古代匠人精湛的雕塑技艺和丰富的艺术想像力~</p> <p class="ql-block"> 走进善化寺就像读一本辽金史书,磅礴大气而又古朴雄厚的建筑,展示着北方民族的豪放大气,呈现着佛教建筑的庄严沉稳,这座体现了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文化融合的辽金艺术瑰宝,如今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的游客近距离感受大同厚重的历史文化之美~</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山西古建巡礼采风第二天,第一站是位于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它是中国首个皇家主持开凿的佛教石窟群,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开凿始于公元460年,由高僧昙曜主持,历经60余年完工,至今已经1500余年~</p> <p class="ql-block"> 北魏时期,太武帝灭佛后,文成帝为忏悔重建佛教,云冈石窟由此诞生,成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石窟历经风化、战乱与文物流失,现存主要洞窟45个,造像5万余尊,展现北魏至唐的艺术演变,早期的昙曜五窟佛像高鼻深目,肩宽体壮,受印度犍陀罗艺术影响~</p> <p class="ql-block"> 中期孝文帝时期开始汉化明显出现仿木构建筑,飞天乐伎第十二窟音乐窟等雕刻中融入波斯纹样,希腊柱式,乐器箜篌等元素印证丝路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 石窟艺术多样,窟中供养像风姿绰约,露齿菩萨憨态可掬,还原北魏宫廷乐舞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规模恢宏、气势雄浑,窟区依山势自东而西分为东、中、西三区,在这里每一尊佛像都自带故事,每一道裂痕都藏着千年密码~</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后期佛像人物清瘦俊美,呈现“瘦骨清像”的风格,影响后续石窟艺术,造像细节还原北魏社会风貌,从帝王仪仗到平民生活皆可窥见~</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最震撼的,当属“昙曜五窟”(第16~20窟),它是北魏文成帝下令开凿的,每一尊大佛都以一位北魏皇帝为原型,堪称史上最早的“帝王形象 lP”~</p> <p class="ql-block"> 走进第二十窟,一尊高达13.7米的露天大佛瞬间抓住所有人的目光,虽然经历千年风雨,佛像的右臂已经残缺,鼻尖也被风化,但那双微微下垂的眼睛,却仿佛有魔力一般,无伦你站在那个角度,都感觉佛在凝视你,它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那深邃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北魏王朝的崛起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昙曜五窟”的佛像风格独特,高鼻 深目,宽肩厚胸,带着浓郁的西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工匠融合出印度犍陀罗艺术与中原传统雕刻技艺,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云冈石窟艺术~</p> <p class="ql-block"> 第20窟的露天大佛是凝固的永恒这尊被岁月剥去前壁的释迦牟尼像,在天地间结跏趺坐,眉眼低垂如俯瞰众生的神明,眼眸里映着所有朝圣者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 在昙曜五窟的佛光里交换过彼此的眼神中的千年,又来到了更久远勃发过炽热的大同火山群,30余座死火山诉说着74万年的地球脉动~</p> <p class="ql-block"> 无人机在空中看,一座座火山喷射口清晰可见,火口一般是单座喷发,而在这里120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了30多座火山是世界唯一的~</p> <p class="ql-block"> 狼窝囊废的火山口直径约500米,深约100米,沿着木栈道绕火山口行走,脚下是历经万年岁月洗礼的火山岩,站在火山口边缘,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火山喷发时的磅礴气势~</p> <p class="ql-block"> 大同火山群是中国六大著名火山群之一,以其30余座火山口在各火山群中名列第一,每一座火山都依其不同的形态或神奇的传说而拥有自己的名字:金山、黑山、昊天山、狼窝山、马蹄山、阁老山、不高山……</p> <p class="ql-block"> 漫步狼窝山深邃的火山口,登顶金山俯瞰远方的火山峰丛,桑干河湿地水鸟翩跹,丛林峪溪清澈见底,路上赤红的火山石随处可见,这里既是“东亚火山地质标本”,更是触手可及的星际异域~</p> <p class="ql-block"> 大同火山群~</p> <p class="ql-block"> 来到应县,一座屹立千年的木塔,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无钉无铆却历经40多次地震、200多发炮弹仍倔强挺立,成为了山西朔州应县的建筑瑰宝~</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正式名称为佛宫寺释迦塔,始建于辽青宁二年(公元1056年),由院兴宗皇后萧氏(应州出身)倡导修建,田和尚奉敕募建,金明昌六年(1195年)最终完工,彼时,正值契丹族建立的辽国鼎盛时期,佛教在这片土地上兴盛繁荣,应县木塔的诞生,便是这一时期佛教文化与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高67.31米,釆用明五暗四的独特结构,即外观五层,内里实则九层,全塔耗材红松木料达3000立方米,重约2600吨,却未用一根钢钉,全靠54种榫卯结构咬合支撑,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登峰造及的审美与超凡工艺~</p> <p class="ql-block"> 浮世纷繁过,塔下已千年~</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的套筒式结构,是力学与美学的完美融合,独特的结构能让其承受7000吨的重量(不含塔基),其力学原理比西方同类建筑早了近千年,斗拱是木塔的关节,贼予木塔灵动与美感,应县木塔的斗拱,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种类之多,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佛教文化的艺术宝库,塔内珍藏的两枚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堪称稀世珍宝,160余件佛经刻经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34尊辽代彩塑每一尊都是艺术精品,304平方米的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更是一部无言的史书,塔身悬挂的52块匾额和6副楹联是一首首穿越时空的诗篇,这些匾额中,最著名的当属明成祖朱棣亲书的“峻极神工”和明武宗朱厚照御笔的“天下奇观”,它们承载着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赞美与感概,成为了木塔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的建造,不仅是佛教信仰的寄托,更是辽国彰显国力的重要文化工程,在宋辽对峙的11世纪,这座木塔成为边疆地带的文化地标,见证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融合,塔内供奉的佛像,舍利,壁画等也展现了辽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一眼千年,大拙之美~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 在北岳恒山的崇山峻岭间,悬空寺宛如惊世奇作,它似遗世隐者,依傍悬崖峭壁,静静伫立,无畏岁月变迁,它坐落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脚下,始建于北魏,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修缮,现存的木结构建筑多为明清遗构,还留存着各朝代的石雕、碑碣、经幢等文物,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著称,巧妙依凭山势面建,寺庙整体仿若悬于山崖惊险奇绝,游人至此,无不为其巧夺天工的构造惊叹,堪称建筑史上的不朽传奇~</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建筑面积472平方米,占地局促,仅152..5平方米,初建时距地面90米,后因河道淤积现仍高悬地面588米,为世界罕见摩崖古建,全寺由三组楼阁搭建而成,包含20座大小殿阁,共计40余间~</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的选扯简直是建筑界的天选之地,它建在金龙峡的一个凹进去的悬崖之上,上方突出的山崖像一把巨大的伞。帮悬空寺挡掉了80%的雨水和大部分的阳光,科学家测算,悬空寺每天的日照不超过3小时,它使木结构老化的速度比普通建筑慢了好几倍,而且雨水基本上淋不到它,所以木构也不容易腐烂~</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是道、释,儒三教合一的寺庙,供奉着79尊由铜铸、铁铸、石雕、泥塑而成的神像,存有14件金石文物、13处石刻、2处匾额。此外,北魏栈道、云阁虹桥等遗迹绵延133米,尽显历史底蕴与建筑魅力~</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堪称建筑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远远望去,它恰似一个精巧的木雕,稳稳镶嵌于万仞绝壁间,毫不起眼却又震撼人心,近观时屋脊高高拱起,檐首昂扬高翘,支柱蜿蜒逶迤,整体姿态仿若断崖上蓄势待发的飞龙~</p> <p class="ql-block"> 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至此,对其惊叹不已,挥笔写下“壮观”二字,并赋诗《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将悬空寺的悬奇险峻展现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挂在悬崖上的千年奇迹~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山西古建巡礼采风第三天,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属太行山系北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别称清凉山,首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圣地之,现存宗教活动场所共86处,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今天将在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选取其中四座寺院进行采风拍摄~</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万佛阁,位于台怀镇的中心。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曾为塔院寺属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庙,占地4898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五爷庙因民间传说五爷有求必应,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祈福人数最多香火最旺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五爷庙山门前,排队进香的人山人海,据说要排队三个小时才能人内祈福上香,寺内供奉的五爷就是传说中广济龙王菩萨,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寄托着人们祈愿丰收、不发生灾害、家人健康、事事顺遂的美好心愿~</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五爷庙因人们向龙五爷求财,有求必应,应之必灵,故被称为“龙五爷财神”,高温阳光下人群熙熙攘攘皆为财来,独有信徒向佛而去~</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采风之地是大文殊寺,又名广安寺,是五台山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章嘉活佛五大驻锡地之一,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兼具藏汉建筑风格,是求学祈福的热门圣地~</p> <p class="ql-block"> 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来这里朝拜的香客大多是为子女祈求智慧增长、学业有成、事业顺利,同时,在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烦恼、增长福报~</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大文殊寺,作为文殊菩萨的主要道场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与信仰,无论是对于信徒还是游客,在这里,都可以感受到佛教的庄严与神秘,也可以领略五台山的壮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 沿着长长的台阶,我们来到五台山采风的第三站,龙泉寺,它位于台怀镇南5公里处小车沟村九龙岗山腰~</p> <p class="ql-block"> 相传此地曾有九龙作恶,文殊菩萨将其压在山↓,清澈的水底可见九条小龙的影子,寺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龙泉寺坐北朝南,责存有牌楼、影壁、台阶香三座院落,主要建筑中院有天王殿、观音殿一、大佛殿,与文殊殿寺内建筑虽为民国年间建造,但寺内外石雕建筑雕凿精致的为罕见的石雕精品~</p> <p class="ql-block"> 龙泉寺始建于宋代,原为杨家将家庙,寺后山坡有杨业瘗骨塔,(令公塔),纪念北宋名将杨业~</p> <p class="ql-block"> 龙泉寺的石雕三绝:影壁为青砖八字形影壁镶嵌汉白玉浮雕,展现五台山全景寺庙分布与文殊骑狮像。石牌楼高9米,宽14米,三门四柱纯汉白玉雕刻,刻有89条龙、36只狮子及佛道儒三教元素,被誉为“中华第一雕”~</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是位于台怀镇南杨柏峪村的灵峰寺,该寺依山而建,分上、下二院,上院有万人拜佛台及五方文殊阁,下院的禅堂、讲堂、斋堂、钟楼等在建中~</p> <p class="ql-block"> 寺院蕴含唐代古风于其内,古朴典雅,颇耐观赏~</p> <p class="ql-block"> 穿越空旷的下院到万人拜佛台,沿着有汉白玉护栏的台阶拾级而上,便可到达上院~</p> <p class="ql-block"> 灵峰寺对面的仰天大佛隔河相望,可以在灵峰寺的清晨曕礼仰天大佛,此处由山化佛,与山融为一体的灵迹,好似佛经中所讲的释迦牟尼放无量光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第五个采风点是位于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豆村镇的佛光山中的佛光寺,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距今已超过1500年~</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位于一处东、南、北三面小山的怀抱,向西开敞的山坡上,寺内主要轴线为东西方向,依据地形处理为三个平台,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车艺术价值~这个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岁月沧桑是仅存的二座北魏古塔之一,独特的六角造型,犹如一位历经风霜的老者,静静伫立塔身的斑驳印记,皆是岁月馈赠的独特纹理~</p> <p class="ql-block"> 庸乾符四年的经幢青石质地,高4.9米,经幢下部是束腰须弥座,八角形的经幢上刻着《佛顶尊胜陀罗经》及出资人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 左边是文殊殿,金天会十五年重建,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大殿梁架采用了大跨度八字棺架,殿内立柱较一般构架减少了八根,形成了巨大的供奉空间,被称为“减柱造”~</p> <p class="ql-block"> 穿过门洞攀登陡峭的台阶来到最高处的东大殿,这是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的唐代木构建筑,被誉为“亚洲佛光”~</p> <p class="ql-block"> 仰望大殿,隐藏在深山中的千年古刹代表着当时的最高等级,七铺作斗拱已是北魏皇家级别,极具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中的彩塑精美绝伦,佛像的色彩已经重新刷色~</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中的彩塑栩栩如生,虽然后期被重新刷色但从佛像的五官、肢体和定位中仍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抬头看大殿梁上的彩绘,一幅幅作品清晰的展现了当时的生活气息和精美的佛教故事,笔触细赋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殿外看五台山风光旖旎,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在五台县西南的阳白乡李家庄,还有一个比佛光寺更久远的南禅寺,它距今已有1200多年一,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唐代建筑,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南禅寺大佛殿内的17尊唐代佛像神态自然面容丰满,比例适中,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塑像和陕西乾县唐墓壁画中的人物相似,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南禅寺虽然只有两个小院落组成,有殿宇6座,但它是唐代武宗灭佛唯一保存下来的佛殿,在中国古建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山西古建巡礼采风第四天,一部黑神话悟空让山西古建筑惊艳所有人,也让隐匿于临汾隰县的小西天名扬天下,小西天位于隰县凤凰山巅,寺院原名千佛庵,始建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由东明禅师创建,后因门额题字“道入西天”而更名小西天,与城南另一座明代古寺“大西天”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小西天以其精巧的布局和震撼的悬塑艺术,被誉为“中国的悬塑绝唱”,以大雄宝殿内满堂悬塑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小中见大的佛国秘境小西天占地仅1100平方米,却以“小、巧、精、奇”的布局独步天下,寺院依山而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河,从山脚的如意湖到山巅的殿堂,要穿越25米幽深石洞,攀登陵峭台阶,沿途经“凝无路”“别有天”等月门,仿佛踏入秘境~</p> <p class="ql-block"> 小西天整体形似俯首的凤凰,堪称山西古建筑史上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 殿宇错落有致,上下双层结构层层叠叠,既有传统寺院的庄严,又具园林曲径通幽之趣~</p> <p class="ql-block"> 小西天的大雄宝殿仅169.6平方米,却是整座寺院的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 步入殿堂,一幅极乐世界的立体画卷展现在你的面前,1978尊彩塑悬于墙壁、梁柱甚至屋椽之上,高者逾3米,小者仅拇指大小,繁而不杂,靡而不乱~</p> <p class="ql-block"> 悬塑采用沥粉贴金工艺,耗用七公斤黄金打造皇家彩绘,无虫蛀,无蛛网,不落尘埃,堪称奇迹~</p> <p class="ql-block"> 传说大殿内藏了一颗壁尘珠,但也有人说:这是𡌅国世界,自然不落凡尘,所以这些悬塑自然无需清扫,历经400年仍然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 宝殿外香鼎上的金龙形态生动,彰显威严与华丽,细腻逼真~</p> <p class="ql-block"> 小西天危立山巅,借山布景,格局灵活,重楼叠阁,而站在小西天的楼阁之上,又可将隰县山川风貌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隰县小西天,没有宏大的规模,却以极致的精微与繁复,让每一个到访者屏息凝神,感受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与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隰县~小西天</p> <p class="ql-block"> 从隰县到吉县,我们来到了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山西一侧,壶口瀑布,黄河的咽喉,千里奔腾至此收束,化作震耳欲聋的🧊瀑奇观与彩虹水雾,这里既有地质变迁的史诗㾗迹,又藏着四季轮转的绝美画卷,更是李白笔下“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注脚~</p> <p class="ql-block"> 五月的黄河,是河水清澈的时节,但让我震惊的自古以来“跳进黄河洗不清”居然在这时变成碧水清泉,让我们对黄河有了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其实黄河水变清澈离不开我们国家对上游黄土高坡你综合治理,更离不开以上海科学家唐克丽对土壤侵蚀规律研究和黄土高原治理开发与治黄紧密结合推动及科学论证,她的故事是我今天看到清澈黄河水的最好注解~</p> <p class="ql-block"> 提到黄河,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澎湃的情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更以它奔腾不息的姿态书写着自然的壮丽篇章,而在这条伟大的河流上,壶口瀑布更是它最壮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壶口,千里黄河一壶收,上游的300米宽的水面在不到500米长的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米/s从20余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倾泻而下的黄河水犹如千军万马奔腾咆哮,漫天的水汽里,是震耳欲聋的轰鸣,仿佛是一首天地共同谱写的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上的黄土风情~(汤显平老师摄)</p> <p class="ql-block"> 在壶口,听黄河之水发出的交响乐章,每一个音符都带着无尽的力量,看滔滔江水从几十米高的悬崖直泻而下,激起漫天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绚丽的彩虹,这样的场景,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时间雕刻出来的艺术品,每一滴水珠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的形成是天地之间的奇迹,在龙洞看壶口瀑布,能感受那股来自大自然深处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奔腾的黄河水在秦晋大峡谷中凝聚成一道震撼世界的奇观,这里不仅是大自然造化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以“千里黄河一壶收”的磅礴气势,向世人诉说着华夏文明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 五月壶口~清澈的黄河水</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山西古建巡礼采风第五天,今天前往洪洞县时天空就飘着雨水,滴滴答答的雨水中得知洪洞县有个大槐树景区,是全国许多移民后裔的“根”,问和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说的就是这里~</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硕大的“根”字就映入眼帘,苍劲古槐伫立600 年见诸了明朝百万移民挥泪离乡的史诗,这座活态博物馆里,每片树叶都在讲述着血脉绵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明初,为巩固新政权,发展经济,在50年的时间里,18次从人口密集的山西向华北移民,而这些称民的出发地就是洪洞县大槐树,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凭家乡的象征,如今第一代大槐早已不在,只有在古大槐树遗址上建了碑亭表来表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由第一代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由第二代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历史,许多移民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p> <p class="ql-block"> 广济寺和大槐树一起见证了这个宏大的历史事件,朱元璋在这座寺前颁发了徒民条例: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凡移民都都必须到广济寺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p> <p class="ql-block"> 大槐树仿佛一座精神坐标,600年前,山西移民从树下出发奔向未知你生活,苏三从洪洞县押走时也曾在树下休息,这里也是我的祖先走出的地方,这棵大槐树经历了多少风雨,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看到了人间多少喜怒哀乐~</p> <p class="ql-block"> 洪洞县有一处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广胜寺,它宛如一颗历经岁月打磨的明珠,镶嵌在霍山南麓,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建筑、精美的壁画和珍贵的文物,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学者前来探寻~</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分上寺和下寺,飞虹琉璃塔矗立在上寺,这座塔始建于汉代,现存建筑为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重建,历时12年竣工,飞虹琉璃塔八角十三层,高47.31米,是中国现存琉璃塔中的杰出代表,塔身全部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色彩绚丽,犹如雨后彩虹,故而得名“飞虹塔”~</p> <p class="ql-block"> 琉璃塔每一层都装饰有精美的琉璃佛像、菩萨像、力士像以及各种花卉、动物第图案,这些琉璃构件造型逼真,工艺精湛,展现了明代琉璃烧制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 上寺位于霍山之巅,进入广胜寺山门,琉璃塔后是弥勒殿,穿过弥勒殿便是大雄宝殿,建筑雄浑,气势恢宏,体现了元代工匠的高超建筑技艺,还为后人研究元代建筑结构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寺内供奉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佛像造型丰满,线条流畅,神态慈祥,是元代彩塑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下寺位于霍山脚下,与上寺遥相呼应,建筑风格古朴自然,有前殿与后殿等建筑,下寺的水神庙殿内四周墙壁上满绘着精美的壁画,堪称广胜寺一绝~</p> <p class="ql-block"> 这些精美的元代壁画,题材丰富,包括祈雨、行雨、酬视等内容,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和宗教信仰,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雨一直下个不停,穿上雨衣打上雨伞还是被淋得湿特了衣裳,在山西晋中灵石县静升镇,有一个被称为“中国的民间故宫”的清代建筑群~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王家下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代中叶王家致富后,宅院进一步扩大,清康熙年间,王家成为显赫官商,开始大规模建造房屋,现存建筑多为清代康熙年间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群,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以其雄浑磅礴的规模气势,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深沉厚重的文化品味,被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并赢得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建筑布局遵循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与故宫一样,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规划的严谨性,如红门堡建筑群呈规则的矩形,全堡南北有四排宅院,由一条南北向的纵街分为东西两大区域,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规整的“王”字造型~</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兴起与当时的商业繁荣密不可分,作为票号的王家,见证了山西商帮的崛起与发展,大院内许多空间被用作商贸活动的场所,商人们在这里进行交易、洽谈,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内的雕刻、绘画等艺术丰富多彩,体现了当时的艺术水来,院内的壁画、门窗雕刻等,既是艺术品,也是装饰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不仅是山西的一座古老建筑,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历史,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在现代社会中,王家大院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在这里,我们不仅能领略古代建筑的美丽,更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在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有一个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古堡,村名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张宿、壁宿。</p><p class="ql-block"> 古堡遵循中国传统星相和堪舆理念建造,地上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有南北二座堡门,门外建有一座提升防御能力的瓮城,瓮城之上建有多座宗教寺庙~</p> <p class="ql-block"> 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遵循了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张壁古堡最初就是功能单一的军事堡垒,进入城堡,古堡地道,宫殿庙宇,虽然面积仅0.12 平方公里,却是我国唯一一座现存完好的集军事、居住、生产、宗教于一体的城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 张壁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北面有三条深沟向下延伸,南面有三条向外的通道,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东面则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古堡与众不同,所有的路口都是丁字,设有隋唐城市遗存的“里坊”,是一套完整的内部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张壁古堡主次街道分明,南北主道长约300米,由石块和石条铺就而成,东边三巷多为农家小院,西四巷建筑错落有致,街巷严整~</p> <p class="ql-block"> 张壁古堡传统的手工艺也颇具特色,当地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手工酿造的陈醋更是远近闻名,口感醇厚,具有独特的风味~</p> <p class="ql-block"> 古堡地下遍布地道,而且是三层立体,高层距地面仅一米,中层距地8~10米,座层距地面17~20米,地道弯曲迷离,道内存有气孔,水井等,有隔进直下三层底部,地道有哨位、存粮洞,藏兵洞等古代军事设施齐全,是一处重要的军事堡垒~</p> <p class="ql-block"> 目前古堡内人烟稀少,村内房舍大都宅门紧闭,高墙大院也空无一人,偶有村民和羊群从容而过,不慌不忙间走在历史的长卷中~</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晋中市平遥古城,这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建筑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82年),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进行了重建和扩建,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已有2800年历史,它以悠久的历史,完整的城墙,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 入夜的平遥古城,依然热闹喧嚣,南门大街上,商铺饭馆林立,各种美食的香味吸引着你的味蕾,走进北方菜馆,点几道地道的北方菜,品几样当地的小吃,感受古城的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 亲切热情的店小二让你感觉北方人的地道与豪爽,让这座古代闻名的商业城市重焕昔日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偶遇的外国游客同样热情奔放,也喜欢在古城的古韵间打卡以留下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灯火阑珊的大街上,夜晚的平遥让我们感到古朴中透出的华丽印象~</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平遥古城,仿佛还在沉睡中,可许多游客已经在迎薰门(南门)登上了古城墙去领略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厚重脉搏~</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布局呈龟形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称~</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墙周长约6.4公里,墙高12米,底宽8~12米,项宽3~6米,有六座城门,均筑有瓮城以利防守,南北各一门,东西各二门,城墙上有3000个垛口和72座敌楼,象征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充满了文化韵味,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在古代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p> <p class="ql-block"> 站在城墙上,脚下是古老的砖石,它们历经岁月沧桑,每一块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极目远眺,城内你青砖灰瓦、飞檐斗拱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南门大街是古城最热闹的商业街区,有众多的商铺出售山西特产。如平遥牛肉、老陈醋、手工刺绣等~</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街道布局十分独特,呈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城内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蛐蜓巷构成,它们纵横交错,串联起古城的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平遥县衙是古城重要的历经遗迹,建筑风格典雅雄伟,这里是平遥地方政府所在地,大堂、二堂、刑具等保存的非常完整~</p> <p class="ql-block"> 牌匾为“亲民堂”的大堂外,仿古表演县衙堂审结合现代述语风趣又写实,仿佛穿越回那个数百年前的封建时代~</p> <p class="ql-block"> 县衙的建筑,完整体展现了古代县政府的建筑与运行方式,通过实物,演出,文字让我们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日昇昌为我国第一家票号,创建于道光4年(公元1824年),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 日昇昌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票号产生的百余年间,外患频频,内乱不断,日昇昌在风雨飘摇的一百年,纵横捭阖,雄视商界,形成了一套极具现代意义的管理制度~</p> <p class="ql-block"> 尽管日昇昌小小的院落无法与现代银行的摩天大楼相比,但我们从日昇昌看到当代银行的影子,从日昇昌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智慧,感受到日昇昌在那个时代锐意改革,鼓闻一个时代进步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的醋坊也是随便可见,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已有3000余年历史,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 古城邮局,捎一份喜悦,寄一份思念,把山西寻根的消息带回家中~</p> <p class="ql-block"> 华北第一镖局位于东大街路南22号,开设6个展式2个展区,充分而真实地再现了清代亁隆以来我国镖局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 镖局作为我国早期的保险业,它随着明清商业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其职能以为工商贸易客户运送现银为大宗,'满足其时商业贸易实行现银结算的需要,因而一度兴旺发达,票号的诞生,镖局业务锐减,在民国陆续退出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是一座供奉城隍神为主祀,兼奉财神、灶王谷等俗神的道教庙观,庙宇精美,香火鼎盛~</p> <p class="ql-block"> 它是保佑古城百姓安居乐业地方守护神,遇到大难或天旱无雨,也常有平遥知县向城隍神祈告~</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历史在砖瓦间流转,它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平遥的韵味,必将成为你人生中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山西晋中~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山西古建巡礼采风第六天,离开平遥古城来到西南6公里的桥头村,千年古刹双林寺因中都故城而得名,它的创建年代可追溯至北齐时期,到了宋代,中都寺更名为“双林寺”~</p> <p class="ql-block"> 双林寺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更是艺术与历史的宝库,寺内2000余尊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神态栩栩如生,继承了唐代以及宋、辽、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形神兼备,艺术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 寺内现存多为元、明时期的建筑,唐槐、宋碑、明钟以及古代建,、彩朔和壁画等都是珍贵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双林寺的建筑布局坐北朝南,建在三米高你土台基上,占地面积1.47万平方米,四周是夯土围墙,显得古朴而庄严,经堂禅院在东,寺院殿堂居西,山门外有一座清代修建的戏台,山门券洞式,墙头置垛堞、女儿墙,这种设计在寺院中并不常见~</p> <p class="ql-block"> 双林寺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朝圣地,也是艺术爱好者的天堂,每一座殿堂,每一尊彩塑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在平遥城北15公里的郝洞村,还有一座千年古刹镇国寺,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寺庙经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现存有二进院落,坐北朝南~</p> <p class="ql-block"> 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 镇国寺的创建,无凝对研究五代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这个时期,北汉仅仅拥有山西中南部的一小片领土,无力与后周王朝政权抗衡,便大力提倡崇信佛教,为求得佛祖庇护,在所辖境内大修佛寺~</p> <p class="ql-block"> 站在镇国寺的佛殿前,听导游小张讲述这份历史的馈赠,耹听寺院中古人的智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 镇国寺的万佛殿和殿中的彩塑,是国内唯一保存下来的北汉木构和彩塑,寺院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柏树、槐树与古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古朴宁静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回到太原,三晋大地上的文化瑰宝:晋祠是必须要去采风的地方,晋阳之胜,全在晋祠,它坐落在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宛如一颗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明珠,知名于北魏、北齐,兴盛于隋、唐,完善于宋、元、明、清各代,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石一木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它不仅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追溯其源,晋祠原名唐叔虞祠,其起源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后人为纪念晋国开国诸候唐叔虞及其母邑姜而建,后因境内晋水流淌,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将国号唐改为晋,叔虞祠也就叫做晋王祠,这就是晋祠的由来,山西省简秭“晋”,也来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随着历史的演进,晋祠逐渐从一个简单的祭祀场所,发展成集宗教、文化、艺术于一体你综合性建筑群,成为了三晋大地上一道亮丽你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晋祠的文化遗存极其丰厚,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包括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时代序列完整,建筑类型齐全,如宋代的金人台、圣母殿、鱼沼飞梁等构架,金代的献殿,以及明代的水镜台、会仙桥、对越坊、钟鼓楼等,都是晋祠的胜迹~</p> <p class="ql-block"> 沿着晋祠的中轴线前行,晋祠的“三三经典”绝不能错过,从正门启程直至“三宝”,“三绝”,“三匾”,每一站都是历史的驻足心处,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献殿是供奉圣母存放贡品的地方,其通风透气的设计使内部温度低于四周环境从而称为“古代的冰箱”、在献殿与圣母殿中间还有一片鱼沼,水池上架起了一座十字形的桥,“架虚为桥若飞也”因此得名“鱼沼飞梁”、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这座重檐歇山顶的大殿高19米,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展现了宋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其前檐廊柱上的八根木雕盘龙更是栩栩如生,这便是晋祠三宝~</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内的43尊塑像大小如真人一般,比例正确、姿态自然、服装鲜艳、栩栩如生,这是一绝~</p><p class="ql-block"> 晋阳之源难老泉自古以来不分旱涝从不断流,且水温常年保持在17~18℃,千百年来灌溉了无数良田,成为了晋祠一大奇迹~</p><p class="ql-block"> 第三绝是晋祠的周柏,最年长的柏树已有3000年树龄,在圣母殿北侧静静伫立,见证了无数三晋往事~</p> <p class="ql-block"> 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晋祠更是不可多得的宝地,因为这里的亭台楼阁之间有着无数的牌匾楹联,涵盖了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其中著名的便是“三匾”,即水镜台你“水镜台”匾额,对越坊的“对越”匾额以及难老泉亭的“难老”匾额,每一块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书法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山西古建巡礼采风第七天,从太原出发到达忻州市代县已近中午,在县城北约20公里处有底雁门山,东西高峰对峙,其形如门,南迁北归的大雁常常列阵飞越其间,故名雁门,人们看到雁门山关山重重、崎岖难行的特质,故在雁门山制高点建起了一座雄关,名为“雁门关”~</p> <p class="ql-block"> 北宋年间,杨家将在雁门关抗辽的故事家喻户晓,关桥两侧是两排杨家将石雕,西边是11位杨家儿郎,东侧是13位杨门女将,他们骑马扬鞭奔驰而来,至今仂在抒写着满门忠烈的旷世传奇~</p> <p class="ql-block"> 入关你第一道门户是明月楼,这是一座明代建筑,是古代雁门关城廓北是的第一道门户,通过明月楼,便进入了边关村落雁门寨~</p> <p class="ql-block"> 沿着青石板路前往,俗称小北门的瓮城门就在前方,门洞上方的石匾书刻“雁门关”三字,两侧镶嵌着“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荣第一关”的砖雕联语,雁门关“三晋咽喉,中原锁钥”的地位,已尽在此显现~</p> <p class="ql-block"> 绝险的雁门关,作为长城“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之首,与东侧的平型关、紫荆关,西侧的宁武关、偏头关共同构成了明代长城的核心防线,其地势之险,令南雁北返时也需绕行山间,故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誉~</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从先秦至汉唐,无数战事在这里发生,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驻守雁门,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奠定其军事地位。秦代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依托雁门关修筑长城,巩固边疆。汉代飞将军李广镇守于此,与匈奴激战数十次,匈奴畏其名而称“汉之飞将军”。唐代薛仁贵任代州都督,以雁门为屏障抵御突厥,保障丝路畅通~</p> <p class="ql-block"> 在宋代雁门关成为辽宋交锋的核心战场,杨业镇守此关,与辽军多次血战,其“杨无敌”威名震慑契丹,986年,潘美与杨业在雁门关下南北夹击,大破辽军十万,斩辽附马萧多啰,生擒李重海,史称“雁门大捷”~</p><p class="ql-block">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典故亦发生于此,雁门关见证了中原与草原的和平交融~</p> <p class="ql-block"> 至明代将雁门关纳入长城防御体系,修筑三首石墙及十八隘口,形成了一关控三陉的严密防线~</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曾在雁门关伏击日军运输队,摧毁敌车400余辆,彰显其战略价值~</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以“险”立世,以“忠”传名,依托“中华第一关”的品牌,整合古战场遗址、长城遗迹及民俗文化,成为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白草口长城保存完整,长达5公里,墙体高6~8米,为中国长的精华段,气势恢宏,盘旋崎岖~</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不奥哈其险峻的地理位置面闻名,更因其丰富你人文底蕴而令人神往,关外山峦叠嶂,云起雾动,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雁门关无论是历史故事,文化传奇,山水风光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p> <p class="ql-block"> 回到朔州,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采风点,千年古刹崇福寺,它始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历经辽、金、明、清等朝倾更迭,已成为我国现存辽金时代规模最大的三大佛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 崇福寺古名林衙院,位于朔州市朔城区东大街北侧,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崇福寺前后⑤形院落,中轴线上依放排列有山门,金刚殿,千佛阁,三宝殿,弥勒殿和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 弥勒殿作为崇福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规模宏大,内部装饰与雕塑极为精美,金代建筑的特色在弥勒殿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屋顶的建造,梁柱的布局,还是雕塑的细节处理,都显示出当时的建筑技艺的精湛与成熟~</p> <p class="ql-block"> 崇福寺弥勒殿的殿顶的琉璃脊饰均为金代原作,由黄绿两色组成,鸱吻高大壮丽,武士孔武有力,这是弥勒殿金倾五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 弥勒殿的檐角除了这些精致的琉璃饰件,檐下还布满风铃,据说足足有1008枚,起风时清脆悦耳~弥勒佛屋顶上的角兽是两个仙人,前方是套兽,后方为戗兽,不仅可以防止屋檐角被雨水侵蚀,也能起到对建筑外观的美化作用~</p> <p class="ql-block"> 崇福寺五绝之一是弥勒殿的彩塑、根窗、壁龛、琉璃脊饰和弥勒殿建筑本身,整个殿宇十分坚固,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持着当初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在崇福寺的每一个大殿,你凝视每一尊菩萨的脸庞,仿佛能感受到她慈悲的目光,能听到她给你送来的福音~</p> <p class="ql-block"> 当你站在这些文化遗产你面前时,你不仅仅是欣赏它们的美,更是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智慧、技艺和情感,都会通过这些精妙绝伦的作品传递给我们~</p> <p class="ql-block"> 或许你能猜透他的前世今生,或许通过崇福寺的竼音能让你内心宁静,又或许你能为别人排忧解难,因为我们都崇敬福报当下~</p> <p class="ql-block"> 山西古建巡礼采风全体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山西古建巡礼采风第八天,五位老师对山西古建情有独钟,意犹未尽,继续在三晋大地去看行程中未触及的景点,其余19位摄友于中午12:45分搭乘吉祥航空HO2172航班于下午三点回到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p> <p class="ql-block"> 人说山西好风光,壮美的山川、河流,灿若繁星的古建筑,博大而精深、向上而绚丽~</p><p class="ql-block"> 这次山西古建巡礼采风,只是山西28000余座古建中的28个支点,却让我们领略了从唐代到民国那些穿越千年的鬼斧神工,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砖瓦都诉说着历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五千年很久远,山西却很近,山西值得你细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