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臻俗解《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云鹤

<p class="ql-block">【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p><p class="ql-block">【元臻俗解】:“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人民不惧怕死亡,为什么还要用死亡来威胁他们呢?战争年代的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把生命置之度外。敌人就是用死亡相威胁。“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为奇者”,指为非作歹的恶人。“执”,指拘押,拘捕,拘留等。如果人民很珍惜自己的生命,如果人民中出现了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应当把他抓起来杀掉。谁还敢再做为非作歹的事呢?这一句的意思是:既然人们非常珍爱自己的生命,就会因畏惧被惩治而不敢违法乱纪。在那轰轰烈烈的伟大革命运动中,为什么没有贪官污吏?为什么社会风气那么好?为什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是因为全民的思想觉悟提高了,那些形形色色的“为奇者”惧怕无产阶级专他们的政,惧怕“吾得执而杀之”才规规矩矩。</p><p class="ql-block">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司杀者”,指那些负责行刑的人。“斫(音zhuo )为锋的斧刃,砍伐木材的器具。人类自有社会以来,常有专管杀人的行刑官。就是代替行刑官去杀人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刽子手”。如同木匠用斧头砍削木材一样。“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代替木匠去硬伐树木,很少有不伤到自己手的。</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仍然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去看问题的。一个人如果不怕死,就不要以死相逼。把生命看的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人,用死亡来制约他,控制他,那才是真正的杀手锏。比如现在的贪官污吏,只要不危及到他的生命,他就不会惧怕。这也是为什么年年割毒草,毒草割不尽的根本原因。解放初期的反贪第一案发生之后,几十年都滋生不出贪官来。那时候的干部队伍,是古今中外最清廉的干部队伍。最后一段的比喻,所体现的重大意义就是:诛杀坏人哪能不付出点代价的!只有每个人的思想觉悟都提高了,才是对“为奇者”的真正诛杀!</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1日于博雅书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