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时期的拿破仑:性格内向、做题用功刻苦、矢志家乡独立

敢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779年,拿破仑进入布列讷军校学习,次年他才10岁,生平中第一次离开科西嘉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拿破仑出生的那一年,科西嘉才并入法国,拿破仑所属的波拿巴家族在当地属于小贵族,但家境并不宽裕,波拿巴家族倾向科西嘉自立思想,在理念上和法兰西王国南辕北辙,不过在拿破仑·波拿巴的母亲看来,只有为孩子某个好出路,才能考虑其他更加遥远的目标,在她的坚持和支持下,拿破仑的父亲最终得以为儿子谋到了这样的就读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初入布列讷军校,拿破仑非常不适应,一方面是他本身的格格不入:矮小的个子、带有浓重科西嘉口音的法语、傲慢好斗的性格以及对法国人的无端怒火,使他被排斥在多数学生之间的团体之外,他没有真正的亲密朋友,连可以交谈一下的人也屈指可数。另一方面是军校中的各种课程,除了他启蒙阶段的算数和地理之外,都显得十分陌生,无论是他觉得古怪的拉丁语、德语,还是他十分不适应的社交和舞蹈课,都为他客观上打开了新领域的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拿破仑花了一段时间适应这种课程和生活,不过在闲暇中,他还是十分孤僻的,这种孤僻,导致他有时间去阅读很多课程之外的书籍,积累了大量文理只是,他的数学和地理成绩非常优秀,但语言能力不佳,虽然很快掌握了专业的法语,但德语和拉丁语学的一般。对于这些他不感兴趣的课程,少年拿破仑没有花太多时间,他把现在都用于阅读名人的传记与欧洲历史,这些爱好拓宽了他的认知面,让他拥有了同龄人不具备的视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784年,拿破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进入巴黎军校(École militaire de Paris)炮兵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时期的炮兵,属于技术类兵种,需要专业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的战场视野。他与25名学员一道加紧学习数学课程,他们放弃了筑城学、绘图、舞蹈等课业,全身心投入到裴蜀(Bézout)编著的四卷本数学教材《数学课程(供王家炮兵使用)》中。这部教材内容丰富而庞杂,涵盖了算术、几何、代数、微积分基础和力学等多个领域,难度相当于现代的高等数学与大学物理教材。拿破仑在学习上展现了惊人的毅力与才华,仅用一年时间便学完了这部天书般的教材,并在1785年夏季的炮兵招考中一次性通过全部四卷考试,成为全国范围内仅有的20名直接通过四卷考试的申请人之一。尽管在最终排名中位列第42,但在巴黎军校内部他名列第三,已经算是出类拔萃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过与在布列讷军校时期一样,逐步迈向青年的拿破仑·波拿巴,还是和少年时期一样性格内向阴郁,很容易暴怒。他继续仇视法国人,认为自己同学对自己的“看不起”都是来自自己的科西嘉身份,越是这样,他就越用功读书,要证明给法国佬看“科西嘉人是好样的”。这种强烈的主观情绪,让他继续保持孤僻的身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孤僻让他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交时间,他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于阅读,这一时期的波拿巴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青年”,除了学习军事知识外,还广泛涉猎历史、地理、文学等多个领域。他阅读了大量古代和现代历史书籍,对古代战争与战略有着深入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过和后世诸葛亮认为这些奋斗是为了制霸欧洲的宏图伟业不同,此时的波拿巴,满脑子还都是“科西嘉独立”的思想,在他心里,这些军事和个人视野、知识上的摄取,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目的——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帮助科西嘉从“法国枷锁”中挣脱出来,获得独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是由于这一出发点,才让他在1789之后的风起云涌中,并未参与到各种雅各宾派活动中,而是决定马上回到科西嘉,迫不及待的实现将其从法国“奴役”中解放出来的人生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按照拿破仑额设想,他只要振臂一呼,那些对法国早有不满的乡民就会聚啸山林,把法国佬踢出科西嘉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然而,出乎拿破仑意料的是,科西嘉老百姓对波拿巴家族那并不买账,他们对波拿巴家族,对“法国青年军官拿破仑”的抵制,最终让这个热血青年的独立之梦还没来得及铺展开来,就在空中被撞得粉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得已,拿破仑只能回到法国本土,后来在种种机缘巧合和个人努力下,他很快有机会兑现自己的满腹经纶和文武抱负,走向辉煌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当然,这些都是那个青年军校生未曾想到过的人生后续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naba Mountain Cit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