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隆乡刘氏宗亲同修《中华刘氏江西会昌通谱》事记

刘道庆

<p class="ql-block">会昌刘氏宗亲联谊会第五届代表大会暨中华刘氏江西会昌通谱编纂启动仪式</p><p class="ql-block">全县各乡镇支系出席大会代表140多人,振房宗亲当选为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永隆乡代表金龙宗亲出席,并当选为监事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修谱的重要意义与艰难辛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永隆乡刘氏三大支系源流</b></p><p class="ql-block"> 永隆乡位于闽赣二省交界会昌县东南边陲,距县城35公里,古时称乌鸦泊。区域面积120多平方公里,人口八千余人其中刘姓人氏占其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晓族、水洲、益寮、下庄山等几十个自然村庄。</p><p class="ql-block">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江河之水必有其源,天下刘氏一脉传承,永隆刘氏有三大支系源流,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一支是统华、代荣公,来自吉安吉水,于明正德三年迁入永隆小礤上村,后徙居益寮河背、佛岺下、下庄山等地。一支是元启公与学优公,由福建武平湘店双坑湖刘亚楼将军的家乡,迁入永隆案背石下、水洲莲叶湖、大东坑等地。另一支是永隆晓族千三郎公,由泰和县塘洲镇龙口村横塘五组,徙居吉水县水南镇店背村,后播迁瑞金棠背,再由千三郎公第三代少四郎公于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迁徙至晓族开基立业,为晓族始迁祖,讫今八百多年,历传三十二代,鸿丁三千余人。流布在永隆乡晓族、水洲、枧头、杨叶、龙圹、大东坑、洞头乡兰坊、珠兰乡乌榴坑、文武坝镇长塅、瑞金县朱坑、兴国县塘坑、新余市分宜县仓背、赣州市水西镇石甫、赣县五云镇佐坑等地。</p><p class="ql-block"> 为传承刘氏文明精神,赓续刘氏历史文脉,弘扬祖德,不忘根本,增强家族宗亲的交流感、认同感、归属感,使族人更加凝心齐力,和谐团结。2023年会昌刘氏宗亲联谊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倡议编纂《中华刘氏江西会昌通谱》。2024年通谱编纂正式实施。永隆乡刘氏族人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相应成立了以退休教师路长宗亲为会长的《永隆乡刘氏宗亲联谊理事会》,负责通谱编纂的日常工作。理事会成员,各房房杰族贤与热心人士,不怕艰难辛苦,不怕闲语怨言,不计酬劳,无私奉献,顶酷暑冒严寒,跋山涉水走村串户,采集信息搜集资料,拍照摄影,校对稿件,编辑整理,全身心地投入,默默无闻地认真工作。在宗亲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刘氏江西会昌通谱》的编纂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每一次信息的采集,每一份资料的整理,都凝聚着无数宗亲的心血与汗水。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家族精神,用坚持书写了属于刘氏的辉煌篇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部凝聚着智慧与情感的族谱,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刘氏子孙在新征程中奋勇向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作新贡献。</p><p class="ql-block"> 编辑 道庆</p><p class="ql-block"> 摄影 桂新 金龙</p><p class="ql-block"> 审核 路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会昌刘氏先祖肇基第一村</b></p><p class="ql-block">晓族村是会昌刘氏先祖最早迁入肇基的第一村,八百多年前千<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郎公始祖的第三代少四郎公于南宋绍熙年间从瑞金棠背迁居晓族为开基祖。</span>也是永隆乡至今刘氏人口居住最多的村庄。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四周群山环抱,一条小溪蜿蜒曲折穿村而过,土地肥沃,宜耕、宜居。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大乾、吾坑、上栋、竹子坝、西溪等5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199户,人口879人。清朝期间恩贡进士二人,文武举二人,秀才一人。现有副县级一人,正科级干部3人,二本以上大学生23人,硕士研究生7人。</p> <p class="ql-block">2024年会昌县《刘氏宗亲联谊理事会》在大莲塘刘氏宗祠召开通谱编修会议,各乡镇理事会成员参加,振房会长对通谱编修事谊作了指示,提出了具体操作要求。并印发了《致会昌刘氏宗亲的一封信》。</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日,永隆乡刘氏宗亲为了积极响应共同参与会昌县刘氏宗亲联谊会第五届代表大会的倡仪,各房代表聚集在一起,举行编纂《中华江西会昌刘氏通谱》的动员宣传大会,为使倡仪家户喻晓,人人皆知,有序地胜利进行通谱的编修,永隆乡刘氏宗亲相应成立了以退体教师路长宗亲为会长的理事会,并选举了理事会成员。理事会负责日常通谱编纂事谊。</p> <p class="ql-block">永隆乡《刘氏宗亲联谊理事会》召开通谱编修工作会议,路长会长传达县理事会会议精神,布置下一步工作。</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6日,县刘氏宗亲联谊会振房会长以及智辉宗亲一行莅临永隆乡指导修谱工作。</p> <p class="ql-block">理事会成员在会上汇报各支系各屋场修谱工作的开展情况,会议中大家言无不尽认真讨论,充分发表意见与建议。</p> <p class="ql-block">永隆乡刘氏宗亲联谊理事会会议。</p> <p class="ql-block">为了确保每一份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反复核对每一个细节。有时为了一个名字的书写方式,或者一段历史的记载差异,大家会热烈讨论,甚至争论不休。</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路长、金龙、道庆、桂新、禾丰等宗亲在兴园县南坑村良忠宗亲家,考证晓族千三郎公世系源流。查阅良忠宗亲保存完好246年前十八世祖文辉主修的晓族二修族谱。</p> <p class="ql-block">理事会的宗亲们坐在一起对草谱进行校对,桌上堆满了泛黄的晓族二修、四修族谱、手写的笔记和新打印的资料。他们仔细阅读,轻声交流,专注地翻阅认真校对。</p> <p class="ql-block">他们在认真校对,装订整理上传资料。</p> <p class="ql-block">  通谱编纂众宗亲大力支持,慷慨解囊,值得点赞的是在入谱鸿丁每人捐款一百元外,永隆乡宗亲(包括外迁)另再奉献资助芳名有:(2005年4月28日止)</p><p class="ql-block">尚荣6000元,椿生6000元,宝子2000元、润发1000元,新发500元,顺尧600元,茂华500元,永倍600元,检发500元,成养300元,水生300元,路长300元,金龙300元,道庆300元,桂生300元,圣珍320元,佐群1166元,佐昌1280元,圣才1189元,龙金601元,财富300元,刘中300元。</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县刘氏宗亲联谊会,在大莲塘刘氏宗祠,召开全县刘氏通谱编修总结表彰大会,永隆乡润发,道庆,二人被评为2024年优秀理事获得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理事会成员正在仔细斟酌,认真核对稿件</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会昌刘氏宗亲联谊会,在大莲塘刘氏宗祠召开优秀学子表彰大会,并发放了奖学基金。</p> <p class="ql-block">优秀学子与理事会成员宗亲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6日,县刘氏宗亲联谊理事会振房会长一行,在晓族刘氏前栋宗祠进行考察调研。</p> <p class="ql-block">县刘氏联谊理事会振房会长一行,在晓族刘氏保五郎后裔十一世祖刘文公肇建的前栋宗祠门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6日,会昌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振房与智辉宗亲,在永隆小礤上村考察统华公宗祠。</p> <p class="ql-block">2024年重阳节,县理事会成员关爱慰问全县刘氏家族九十岁以上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2024年重阳节,县理事会副会长考生,监事会金龙代表会昌县刘氏宗亲联谊会理事会,慰问刘氏家族九十岁以上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2024年重阳节,永隆乡刘氏宗亲联谊理事会路长会长看望慰问九十岁宗亲。</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永隆晓族宗亲走访考证原始祖千三郎公世系源流,在吉水县水南镇刘氏祠堂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永隆晓族宗亲前往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石甫,进行通谱编修入户采集信息填写资料,在刘氏宗祠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晓族开基祖少四郎墓</b></p><p class="ql-block">安一郎公四子,少四郎,生于宋乾道九年癸巳(1173)三月初六日酉时,享年八十三岁,殁于宝佑三年乙卯二月十八午时,葬会邑晓族大乾屋背人形艮山坤向。(为晓族开基祖)配张氏,生于乾道七年辛卯(1171)五月二十八日子时,享年七十九岁,殁于淳佑九年己酉(1219),葬与夫同坟。生子三:孟一郎徙、仲四郎、季六郎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第五世祖德章公、黄道公祖墓</b></p><p class="ql-block">仲四郎长子,德章,生宋嘉定七年甲戍(1214)九月初十巳时,享年八十岁,殁元朝至元三十年癸巳八月十九子时,葬永隆郑屋坝鹅形酉山卯向。于公元一九九七年丁丑九月重修。配钟氏生宋嘉定十年丁丑(1217)十月十三巳时,享年七十三岁,殁元朝至元二十六年己丑(1289)十月初十午时,葬晓族子背坑雄鸡拍羽形子山午向,于公元二0二0年庚子孟冬月重修。生子三:黄道、凝道、正道。</p><p class="ql-block">德章长子 黄道 生宋淳佑元年辛丑(1241)五月初三辰时,殁元朝天历元年甲子六月二十日申时,葬永隆郑屋坝鹅形酉山卯向(父子同墓)。于公元一九九七年丁丑九月重修。婚配李氏,生于宋淳佑七年丁未(1247)七月十七卯时,殁元延佑二年乙卯(1315)九月初十子时,葬晓族社背坑虎形。生子五:保一郎、保二郎(失考)、保三郎(失考)、保四郎、保五郎。</p> <p class="ql-block">保一郎支系十五世祖水洲坤六公宗祠,于公元2020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晓族前栋厅下,又名复振堂,始建于明朝(1511)年。保五郎支系十<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世祖文公肇建,讫今五百多年,曾出恩贡进士二人,文武举二人。十五世祖宗泮公与八世祖清三公后裔(迁居兰坊)曾同时进行过修缮。于公元2016年再次进行重新修建。</span></p> <p class="ql-block">保四郎支系八世祖原九公宗祠,座落于永隆小礤枧头。后裔分布在永隆枧头,文武坝镇长塅,兴国塘坑,瑞金岗面朱坑等地。</p> <p class="ql-block">统华公系汉高祖邦公58世良敏.别名士英公后裔,生于成化十六年(1480)庚子二月初十丑时,殁于隆庆六年(1572)壬申三月十二巳时,享年92岁。于明正德三年戊辰岁(1508年)从祖籍吉安市泰和县沿溪镇潋溪迁居至会昌县永隆乡阳石隘小磜上村。<span style="font-size:18px;">统华公宗祠位于会昌县城东部永隆乡小礤上村,距县城40公里,东与福建省武平县大禾镇交界,现有户数83户,人口约500余人。分布在永隆乡益寮村河背、佛岭下、永联村下庄山等地。</span></p> <p class="ql-block">永隆杨叶保五郎支系子达公宗祠。</p> <p class="ql-block">永隆晓族大乾保一郎支系,十四世祖立规公宗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