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信念到法律信仰: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的探索之路

雨花台区政法关工委

<p class="ql-block">  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宏大征程中,青少年法律信仰的培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法治根基的重要工程。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如同培育幼苗,需遵循其生长规律,以契合青少年心理与认知特点的方式,通过情理交融、潜移默化的浸润,方能让法律信仰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同时,法律信仰的形成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以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在岁月的沉淀中逐渐构筑。近年来,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在青少年法治信仰培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尝试,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发展具有独特规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单纯的法律知识灌输难以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心,甚至可能引发抵触情绪。只有根据他们好奇心强、情感丰富、善于从具体事例中学习的特点,采用情理交融、润物无声的方式,才能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例如,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青少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生活场景,使他们在情感共鸣中领悟法律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内涵。</p><p class="ql-block"> 法律信仰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从一个个具体的法律信念开始,如同聚沙成塔,每一粒“沙”就是每一个法律信念,都是构建法律信仰大厦的基石。信念是对具体事物的“信”,是对某一具体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或法律价值的认可与坚守;而信仰则是最高等级的信念,是对法律体系的整体认同、对法治精神的体认和崇尚,是信念的综合与升华。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从培育青少年具体的法律信念入手,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点滴的积累、持续的引导,逐步帮助青少年构建起系统的法律信仰。</p><p class="ql-block"> 少年法学院精心设计每一堂寓情寓理的课程,将法律知识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课程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成为青少年体悟法律真谛的窗口。在这些故事里,有青少年因不懂法而误入歧途的遗憾,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欣慰,也有法律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暖。青少年在聆听故事、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具体的法律条文,更对法律背后的公平、正义、秩序等价值理念产生了深刻的认同,进而坚定了对具体法理的信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