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起重庆的古镇老街,人们总会下意识地想起磁器口。然而我想说:人流如织商铺如云的磁器口你不去也罢,但黄桷垭老街和老君洞道观却不可不去,你可以体会到从凡俗到净地有多长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 从最早的《新华字典》到它以后所有的修订版,对“垭”字注解的唯一举例,都是重庆黄桷垭。位于重庆南岸区的黄桷垭老街,起源于巴渝第一古道——黄葛古道,是著名茶马古道的一部分,曾是背夫马帮歇息之地,具有众多风格独特的巴渝民居和名人故居175栋。</p> <p class="ql-block"> 黄桷垭老街历史厚重,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特别是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黄桷垭成了国民政府抗战指挥中心,也成了文人学士和爱国志士的聚集之地。</p> <p class="ql-block"> 老街建于缓缓向上的山坡上。老街尽头的黄葛古道是巴渝第一古道,依山而建,因道路两旁尽是黄葛树(又名黄桷树)而得名,被誉为“千年黄桷垭,一道通古今”。</p> <p class="ql-block"> 清晨,老街仿佛还没有睡醒。满街的店铺,除了有几家开着,其他的都还在睡梦中——不知道是梦未醒,还是已经“牺牲”在梦中。</p><p class="ql-block">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我到老街是早晨八点多,中午或者节假日是否还这样清静,店铺是否还大部分关门,名人故居是否全都关闭,那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 黄桷垭老街的入口处右侧,是著名的贵州商会馆。光绪年间,在渝贸易的黔商不断发展壮大,在黔籍川东道员黎庶昌的支持下,黔籍商人在黄桷垭建起了贵州商会馆,一来维护黔商利益,二来资助家乡建设。</p> <p class="ql-block"> 这个“高玉林茶堂”前的塑像有点意思,本尊名唤薛智有,原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妇女主任、军统服务队妇女大队长,在黄桷娅老街开了这家茶堂。薛智有爱打抱不平,联络一帮姐妹成立“巾帼社”,美其名曰“维护女权”,茶堂是巾帼社议事断事的办公地。很有名气的一位“巾帼英雄”……</p> <p class="ql-block"> 张京营寨,是反清复明将领张京在南山安营扎寨的主营,在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的突袭下,张京退守至黄桷垭一带,据险御敌,并以大明四川巡抚身份召集逃散士兵,联络各路将领抗击清军,终因寡不敌众被俘后被杀。</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张京营寨是一个国防军事科普体验馆,是老街的重要景点,登上楼顶观景台,老街美景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孔香苑原是黄桶娅老街上最高档的黄葛饭店,但饭店老板不知何故得罪了宋美龄最疼爱的孔二小姐,饭店被查封拍卖,被孔二小姐轻轻松松“竞得”,重新布置装修,更名为“孔香苑”。什么叫“巧取豪夺”?看着孔香苑紧闭的大门,我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 说句闲话啊,别说你一个饭店老板,哪怕是封疆大吏,直至“太子”蒋经国,在孔二小姐面前也只能是吃瘪的份——想当年蒋太子八面威风在沪上打虎,涉及到孔二小姐,最后还不是照样偃旗息鼓打道回府?</p> <p class="ql-block"> 晏阳初何许人也?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很牛吧?他的这个旧居也很牛,只是进不去。</p> <p class="ql-block"> 1935年,药商谢其昌建造了这幢中式四合院,名为“谢家大院”,在抗战时被征用为政府卫戌总司令部稽查处——有名的特务机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 李奎安是民国时期重庆商界、政界和文化界的“三界名人,重庆工商会会长。李奎安故居是老街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穿斗式砖木结构建筑,从门口的铭牌看,如今里面做了茶室和旅馆。</p> <p class="ql-block"> 设立于1896年的黄桷垭邮局。</p> <p class="ql-block"> 影星刘晓庆的外婆和母亲都是黄桷垭人,小时候她常随大人到这里玩耍。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刘晓庆艺术馆,门关着,也不知道里面陈列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 三毛故居,是台湾作家陈平出生和度过童年时光的地方。很喜欢她开朗豪爽的性格,也很喜欢她质朴纯净的文笔,《梦里花落知多少》曾让我这个“清朝人”读后都不禁对她和荷西的爱情悲剧流了几滴泪。凝视着三毛塑像,想起了许多往事,古井不波的心灵此刻泛起了层层涟漪。</p> <p class="ql-block"> 三毛故居门前还有一个露天茶室,空无一人。好想坐一坐喝喝茶,歇歇脚,也静静心。</p> <p class="ql-block"> 在三毛塑像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猫屋,一只花猫一眼不眨地盯着我(猫很胆小,看到人一般都会躲着走)。从三毛的作品中可以知道,她很喜爱小动物,在她和荷西居住在加纳利群岛的时候,两人收养过不少流浪猫,把它们当作家庭成员悉心照料。荷西意外离世后,猫咪陪伴着她,成为她在痛苦时期心灵上的一点温暖依靠。在三毛故居和三毛塑像之间设置这个猫屋,让这个可爱的小生灵陪伴着她,也是一种别致的慰藉吧。</p><p class="ql-block"> 其他的名人故居不开放没多大的遗憾,但不能进入三毛故居看一看这位内心尊敬的作家的童年生活场景,心有戚戚焉。</p> <p class="ql-block"> 从街口一路爬坡走完黄桷垭老街,尽头有两条路:向下是黄葛古道;右上方通向老君洞道观。没有犹豫,果断向右。因为,拜过的寺庙很多,但去过的道观极少。弯弯山路走了十多分钟,便看到了老君洞道观那恢宏大气又古朴典雅的西山门。</p> <p class="ql-block"> 老君洞道观,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广化寺”,始建于唐,原是佛教寺庙,明万历年初与涂山寺互换,改为道教场所。经清代多次培修、扩建,成为“川东第一道观”。该文保单位包含石质牌楼山门、古建筑“三清殿”及崖壁石刻。</p> <p class="ql-block"> 道观的西山门建于明代,为随墙式牌楼门,平面八字形,靠崖而建,月台处有高耸的石碑坊,正中额龛托出太极图和“太极宫”三字,上刻“上清仙境”四字,绘有八卦环绕的太极图。整个山门美轮美奂,恢宏大气。</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道观主要建筑之一的三清殿,始建于明代,现存殿堂为乾隆四年重建,汶川地震后又修复。是举行宗教法事和信众朝拜、求签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道观主要建筑之一的真武祖师殿,以洞为殿,原为古涂洞,后扩凿成宫殿式,最初祀奉大禹,后祀奉太上老君,清代改祀真武祖师,殿前存有元代石刻“全真七子朝老君”。</p> <p class="ql-block"> 整个道观的主要建筑比较分散,有狭窄陡峭的石阶联通,具有明显的山地建筑特色:错叠、吊脚、出挑等方式与环境相生相长;合院、楼阁、殿堂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崖岩壁间,曲径通幽,神秘寂静,既迷人又撼心。</p> <p class="ql-block"> 老君洞道观的摩崖石刻内容丰富、历史</p><p class="ql-block">悠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石刻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此后历代均有增刻。主要分布在南天门一带的石壁以及老君洞后方等区域。</p> <p class="ql-block"> 拜谒完道观,沿山路缓缓下山到东门,一路上风光旖旎,朝天门码头仿佛就在脚下,嘉陵江如一条丝带绕山而去。</p><p class="ql-block"> 极目山城雾茫茫的山光水色,不禁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道家净地与远处的凡俗红尘之间好像只相隔了镜头里的这一毫米。</p> <p class="ql-block"> 山脚下的老君洞东山门。</p> <p class="ql-block">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不少人忙于追逐名利,身心疲惫。道家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道家的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和不作为,而是不刻意去干预事物的发展,在尊重自然规律,也就是“道”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无为无不为”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从凡尘俗世的黄桷垭老街到清幽净地的老君洞道观,被千余年的厚重历史熏染得忘了腿脚酸痛的我,十分庆幸自己(也很佩服自己,哈哈)能一路颠颠地寻到这里,让心灵得到了深深的触动。</p><p class="ql-block"> 让我感触感动的东西已然不多。</p><p class="ql-block"> 生活是文学和艺术产生的基础;但是,没有心灵的触动和感悟,一切的文学和艺术都没有深度。</p><p class="ql-block"> 不负如来不负卿,极难,但不是不能做到——你的心灵能达到这种境界。</p> <p class="ql-block"> 远离烦嚣纷扰,清静凡俗的黄桷垭老街和清幽净地的老君洞道观难道不值得你拨冗莅临?</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从烦嚣到沉静,看似相隔万里,其实往往只有一步之遥。</p><p class="ql-block"> 只要你不患得失地跨出这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