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罗源第一名寺!内藏国保级文物,让人叹为观止》(25-5-1)

安康

<p class="ql-block">罗源圣水寺的十八罗汉造像是福建省现存最古老、完整的石雕罗汉群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简介:</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圣水寺‌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位于罗源县凤山镇莲花山南麓,因山间清泉甘醇如“圣水”得名。寺左侧的天然石洞“栖云洞”(原名灵源洞)为十八罗汉的供奉地,洞形如巨钟罩地,面积约37平方米,内有澄心井,云雾缭绕‌。</p><p class="ql-block">‌栖云洞‌得名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山东文人太史元见洞内云霞常驻,题刻“栖云”篆字及楹联,后世沿用此名‌。</p><p class="ql-block">‌十八罗汉造像详情‌</p><p class="ql-block">‌年代与匠师‌</p><p class="ql-block">‌16尊南宋造像‌:雕刻于淳祐八年(1248年),由石匠陈曾缘以本地辉绿岩雕成,风格粗放朴实,衣纹流畅,高度75~84厘米,形态各异(如凝神、微笑、悯世等)‌。</p><p class="ql-block">‌2尊明代补雕‌:因寺院普遍供奉十八罗汉的习俗,明代增补两尊,风格与南宋造像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观音像‌:洞内另有一尊高0.6米的观音坐像,居中供奉‌。</p><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罗汉像环壁列坐于弧形须弥座上,座长13.06米,分上下枋、束腰等部分,嵌有华板,工艺考究‌。</p><p class="ql-block">造像线条粗犷中见灵动,兼具宋代写实与明代延续性,被誉为“形神兼备”。</p><p class="ql-block">‌供养与发现‌</p><p class="ql-block">罗汉与观音像由信女“十九娘”供养‌。</p><p class="ql-block">1961年福州市文物部门普查发现,1980年列为县级文保,1991年升为省级,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栖云洞内现存9段摩崖题刻(如“琅嬛福地”“洞鉴古今”)及11处洞顶题刻,篆楷行草俱全,历代文人诗作亦流传于此,印证其作为佛教圣地与人文胜迹的双重地位‌。</p> <p class="ql-block">栖云洞十八罗汉造像</p><p class="ql-block">罗源县景点</p><p class="ql-block">栖云洞十八罗汉造像,位于罗源县城南郊莲花山圣水寺侧栖云洞内。栖云洞为天然石洞,形如巨钟罩地,中有澄心井,高1.3~2.85米,方广37米内置石雕罗汉像18尊,围壁列坐,其中16尊为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刻,2尊为明代所补。另有石雕观音造像1尊。造像高0.75~0.84米不等,形态各异,造型美观。洞壁尚存摩崖题刻9段,书法遒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