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微项目实践 双师联动启新篇

高中语文

<p class="ql-block">  春意盎然,教研正酣。2025年4月21日下午,齐齐哈尔市衡齐高级中学组织了全市高中“教考衔接”系列大单元备课之“百年镜像,百味人生”的活动展示。全体教师以新课标为引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聚焦文学经典中的社会关怀与文化传承,共探大单元教学新路径,展现了一场思想与艺术的深度对话。</p> <p class="ql-block">  本单元以“感时忧国·文化传承”为脉络,整合鲁迅《阿Q正传》、沈从文《边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老舍《茶馆》等七篇经典作品,涵盖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多元体裁。通过“国民性反思”“人性美讴歌”“乡土文化寻根”等主题,引导学生理解现当代文学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培养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中,衡齐高中高二语文组李玉琴老师担当主持重任。她围绕第二单元的整体设计展开深度分享,详细介绍了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学情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单元研习任务、教学流程的规划等内容,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p> <p class="ql-block">  随后,刘思婕老师以“品未庄茶峒环境——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为主题,聚焦《阿Q正传》《边城》联读教学设计,从三个学习任务进行分享。学习任务一是“千面人物深挖掘,品读鲜明的人物形象”,将带领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分析人物形象;在学习任务二“品环境造就人物,赏析人性的迥异”中,抽丝剥茧,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关系,并实现“双师课堂”;在学习任务三中,创设微项目情境,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p> <p class="ql-block">  郭依晨老师将《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两篇文本进行联读教学,主要围绕三个任务展开。任务一“沿波讨源”,从形式、韵律、艺术手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任务二“合作探究,厘清情感”,通过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的方式,鼓励学生动手绘制情感变化图,深度挖掘情感发展变化;任务三“鉴赏手法”,结合考试题型,启发学生探究两首诗歌的艺术手法,真正做到教考衔接。</p> <p class="ql-block">  孙悦老师以“将生命融于风景”为主题,分两个学习任务将《风景谈》《秦腔》进行联读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找到两篇文本中所描绘的几处场景,然后,小组合作深入探究文本内容、艺术手法及主旨,让学生在美丽的风景中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及传统文化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杨弘悦老师从三个学习任务向我们展现了堪称当代话剧典范的《茶馆》。学习任务一“厘清人物”,第一幕剧人物众多,引导学生按照社会阶层给人物归类,并带领学生回顾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并概括时代意义;学习任务二“赏析戏剧语言的潜台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分析潜台词;学习任务三“探究主题”的环节,让学生明白学习本课的意义所在。</p> <p class="ql-block">  在展示课的讲台上,刘思婕老师以“品未庄茶峒环境——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为主题,打破传统教学常规,在教学环节中首次使用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基础教育精品课内容,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跨时空的交融与共享。同时,创设微项目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在探究中提升关键能力,完美地达成了读写一体的教学目标,为师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教学体验。</p> <p class="ql-block">  学生对本次的双师课堂感到很新奇的同时,也体验了坐到教室里就能听到全国名师的课程。主讲教师对知识点系统的梳理,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知识点,也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知识新世界的大门,让学生更乐于上语文课了。</p> <p class="ql-block">  教研员程颖老师在本次大单元备课前,对衡齐高中语文组给予充分教学指导,并对课程设计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为老师们的教研助力。</p> <p class="ql-block">  此次集体备课展示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各校语文教师们带着满满的热忱与专注的精神,认真聆听,互相交流,增进了教育工作者间的经验分享与协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本次教研活动既是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阶段性成果,更是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再出发。衡齐高中语文组将继续以“大单元”为舟,以“核心素养”为帆,在经典与时代的激荡中,助力学生成长为有底蕴、有担当的文化传承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