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寻根问祖,是我们每一个陈氏族人的责任,同时,也是一次家族团圆的契机。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家族成员们往往分散在各地,各自为生活奔波忙碌。而这次我们的寻根之旅,将让我们重新聚集在一起,共同追溯家族的根源,分享家族贡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每当我翻开泛黄的族谱和古籍,仿佛都能触摸到陈氏家族血脉跳动的温度。陈氏家史的故事,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自盘古开天地,到三皇五帝的远古时代缓缓展开,跨越数千年的时光,至今仍闪耀着独特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盘古 开天辟地,人类开始</p><p class="ql-block">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一万八千年后醒来。盘古醒来后,发现周围一团黑暗,他便伸手摸到一把大斧头,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劈去。只听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地分开之后,盘古担心它们还会合在一起,于是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也累倒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p> <p class="ql-block">当女娲造了人类后,人类不断地进化到文明社会,直到岀现“三皇五帝”</p><p class="ql-block">三皇</p><p class="ql-block"> - 燧人氏:被尊为“燧皇”,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p><p class="ql-block"> - 伏羲氏:又称“羲皇”,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还教会人们渔猎畜牧,被奉为华夏民族人文先始。</p><p class="ql-block"> - 神农氏:即“农皇”,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p><p class="ql-block">(图片人物是女娲攝自淮阳太昊陵)</p> <p class="ql-block"> 五帝</p><p class="ql-block">黄帝(轩辕黄帝)</p><p class="ql-block">姬姓,号轩辕氏,是有熊部落首领,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黄帝时期通过阪泉之战打败炎帝部落,涿鹿之战击败蚩尤部落,统一中原各部落。</p><p class="ql-block"> 昌意</p><p class="ql-block">黄帝与嫘祖所生长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高阳。</p><p class="ql-block"> 颛顼(高阳氏)</p><p class="ql-block">昌意之子。颛顼在位时,命人进行天文观测,制定历法,以教化万民,对华夏文明发展有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帝喾(高辛氏)</p><p class="ql-block">黄帝曾孙,玄嚣之孙,蟜极之子。帝喾明察秋毫,顺从民意,仁威兼施,深受百姓爱戴。他在位期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 帝挚</p><p class="ql-block">帝喾长子,他即位后能力有限,九年后禅让给弟弟放勋(尧)。</p><p class="ql-block"> 尧(陶唐氏)</p><p class="ql-block">帝喾次子,名放勋。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晚年禅位于舜。</p><p class="ql-block"> 舜(有虞氏)</p><p class="ql-block">姚姓,名重华。舜出身低微,受尧禅让称帝。他在位期间,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p> <p class="ql-block"> 太昊伏羲与陈姓氏之源</p><p class="ql-block"> 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上古时期,华夏大地生活着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太昊伏羲氏(约公元前4852 - 约公元前4774年)。他岀生在天水,他带领部族定居在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区),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是天然的栖息之地。</p><p class="ql-block"> (图片中是太昊)</p> <p class="ql-block">太昊伏羲极具智慧,他仰头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转,低头研究山川河流的走势,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思索,终于创造出了八卦。八卦由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象组成,蕴含着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成为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生活技能上,他教人们用藤条和兽皮编织成网,用来捕鱼打猎,极大提高了食物获取量;他还发明了瑟这种乐器,创作乐曲,让人们在劳作之余能享受美妙的音乐。更重要的是,他制定了婚姻制度,让人们以姓氏区分家族,结束了群婚乱配的状态,这为后来陈姓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虽然太昊伏羲并非陈氏直接先祖,但他开创的文明,如同璀璨的曙光,照亮了华夏民族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到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00),出现了一位与陈氏世系紧密相连的伟大帝王——舜帝。舜帝的先祖可追溯到黄帝,颛顼帝,虞慕,为人忠厚善良,在部落中以智慧和威望著称,他的优秀品质也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舜帝的贤德和才能渐渐声名远扬,尧帝听闻后,决定对他进行考验。尧帝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帝,还让他参与管理部落事务。舜帝凭借出色的能力,把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农业生产、部落纠纷调解,还是外交事务,都做得无可挑剔,赢得了百姓和部落首领们的一致称赞。最终,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舜帝在位期间,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面对肆虐多年的水患,他任命大禹治水。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历经十三年艰辛努力,终于平息水患,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舜帝还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选拔皋陶、后稷等贤能之士,使天下大治,开创了一个繁荣和谐的时代。</p><p class="ql-block">舜帝去世后,他的儿子商均被封在虞地(今河南虞城),建立虞国,延续着舜帝的血脉和精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世系次序是:舜一商均一箕伯一强余一虞颉-虞思-友龙-寿肸-叔仪-康仲-祖妫-发公-妫方-振公 维公 寿固 敖公 胜公 元捷 偃公 姑猛一允一蔺公一填公一野公-无斁-甾公 叔正-献子 亚寿 原寿-梦延-阏父妫满是舜帝34世孙的比较准确。</p> <p class="ql-block">淮阳陈氏联谊会会长亲自为我们讲解妫满的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陈胡公在陈地励精图治。政治上,他推行仁政,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的规章制度,以礼义教化百姓,任用贤能之士治理国家,使得陈国政治清明,社会秩序井然;经济上,他带领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先进的农具,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他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陈国的陶器制作、纺织业等迅速发展,与周边诸侯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经济逐渐繁荣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外交上,陈胡公积极与周边诸侯国建立友好关系,通过联姻、结盟等方式,为陈国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在他的治理下,陈国很快发展成为中原地区颇具影响力的诸侯国,陈胡公也因此深受百姓爱戴,他的功绩被载入史册,成为陈氏家族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陈胡公去世后,陈国历经25代君王的统治,在漫长的岁月里,有过繁荣昌盛,也经历过动荡不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陈申公是陈胡公的长子,他继位后,延续父亲的政策,致力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陈相公是陈申公的弟弟,在陈申公去世后继位,同样兢兢业业,守护着陈国的基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到了陈厉公时期(约公元前706 - 前699年),陈国发生内乱,君位在几位公子之间频繁更替,政治局势动荡,国力受到严重影响。不过,在一些贤明君主的治理下,陈国也多次出现复兴的局面。例如陈宣公(? - 公元前648年)在位时,他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陈国在一段时间内重新恢复繁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随着时间推移,陈国周边的大国逐渐崛起,尤其是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不断向北扩张势力,陈国成为楚国觊觎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到了陈湣公(? - 公元前478年)在位时,陈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陈国在吴、楚两大强国之间艰难周旋。公元前478年,楚国以陈国依附吴国为借口,大举出兵攻打陈国。陈湣公紧急组织军队抵抗,但陈国国力弱小,根本无法与强大的楚国抗衡。楚国军队如潮水般涌向陈国都城,经过激烈战斗,都城被攻破,陈湣公被杀,存在约568年的陈国宣告灭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陈厉公时期,由于陈国内乱,公子完逃离陈国,投往齐国,改田氏,在齐国历经几世,最终篡夺了齐国,在战国时期成为齐王。而陈国内乱一直存在,到陈灵公期间,灵公荒淫无道,与夏姬通奸,后被夏征舒杀死,自立为侯。</p><p class="ql-block">成公期间,背离与楚国盟约,楚国攻打陈国,到哀公时期,楚国臣陈国内乱,趁机攻打陈国,灭亡了陈国。</p><p class="ql-block">楚平王为缓和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又使陈国复国。</p><p class="ql-block">后来楚国被吴国几乎灭亡,陈国又依附于吴国,吴王阖闾招陈怀公去吴国,最终被扣留,客死吴国。</p><p class="ql-block">后来吴国攻打陈国,陈国求助于楚国,前487年依附于吴国的陈国被楚国所灭,陈湣公被杀,陈国至此灭亡。</p> <p class="ql-block">陈国历代国君:</p><p class="ql-block">1、陈胡公妫满(前1067-前986年,胡公,陶正遏父之子)</p><p class="ql-block">2、犀侯(?-前961年,申公,胡公之子)</p><p class="ql-block">3、皋羊(?-前939年,相公,申公之弟)</p><p class="ql-block">4、突(?-前905年,孝公,相公之侄)</p><p class="ql-block">5、圉戎(?-前855年,慎公,孝公之子)</p><p class="ql-block">6、宁(?-前832年,幽公,慎公之子)</p><p class="ql-block">7、孝(?-前796年,釐公,幽公之子)</p><p class="ql-block">8、灵(?-前781年,武公,釐公之子)</p><p class="ql-block">9、说(?-前778年,夷公,武公之子)</p><p class="ql-block">10、燮(?-前755年,平公,夷公之子)</p><p class="ql-block">11、圉(?-前745年,文公,平公之子)</p><p class="ql-block">12、鲍(前754年-前707年,桓公,文公之子)</p><p class="ql-block">13、佗(前754年-前706年,废公,桓公之弟)</p><p class="ql-block">14、跃(?-前700年,厉公,废公之侄)</p><p class="ql-block">15、林(?-前693年,庄公,厉公之弟)</p><p class="ql-block">16、杵臼(?-前648年,宣公,庄公之弟)</p><p class="ql-block">17、款(前672-前632年,穆公,宣公之子)</p><p class="ql-block">18、朔(?-前614年,共公,穆公之子)</p><p class="ql-block">19、平国(?-前599年,灵公,共公之子)</p><p class="ql-block">20、夏征舒(?-前599年,陈侯,灵公之弟)</p><p class="ql-block">21、午(?-前569年,成公,陈侯夏征舒之侄)</p><p class="ql-block">22、弱(?-前534年,哀公,成公之子)</p><p class="ql-block">23、留(?-?,陈君留,哀公之子)</p><p class="ql-block">24、弃疾/居(?-前516年,楚平王,楚灵王之子)</p><p class="ql-block">25、吴(?-前506年,惠公,哀公之孙)</p><p class="ql-block">26、柳(?-前502年,怀公,惠公之子)</p><p class="ql-block">27、越(?-前478年,湣公,怀公之子)亡国</p> <p class="ql-block">淮阳是陈胡公都国与长眠之地,现存陈城故址、陈胡公铁墓、陈国歌舞场遗址、胡公花园及钓鱼台遗址、陈胡公祠旧址及司城贞子阁等故址。海内外陈氏一致共认:“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陈姓八千万,始祖皆胡公。”</p> <p class="ql-block">陈完代齐:家族的传奇转折</p><p class="ql-block"> 在陈国灭亡前,陈厉公之子陈完(约公元前705 - ?),因陈国国内政治斗争激烈,担心受到牵连,于公元前672年逃到齐国。当时齐国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 公元前643年),他求贤若渴,听闻陈完很有才能,想任命他为卿大夫。但陈完为人谦逊,婉言谢绝,只接受了“工正”之职,负责管理齐国的手工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陈完在齐国勤恳工作,凭借出色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齐国上下的尊重。他教导子孙要恪守本分,忠于齐国。陈完去世后,他的后代继续在齐国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陈氏(后在齐国改为田氏)家族势力不断壮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到了陈完的第八世孙田和(? - 公元前384年)时期,田氏家族在齐国的势力已十分强大。当时齐国国君齐康公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田和趁机掌握了齐国的实际权力。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承认了他在齐国的统治地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齐”事件。田氏家族从陈完逃到齐国开始,历经八代人的奋斗,最终取代姜氏齐国,建立田氏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陈完在齐国立足开始,陈氏(田氏)家族历经兴衰,随着时间推移,田氏齐国被秦国所灭,陈完的一些后代开始迁徙。在迁徙过程中,陈氏家族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家风和文化传统,不断传承发展。</p><p class="ql-block"> 到了东汉时期(公元25 - 220年),陈氏家族中出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陈寔(公元104 - 187年)。陈寔出身贫寒,但自幼勤奋好学,立志成才。他为人正直,待人宽厚,在乡里威望极高。</p> <p class="ql-block"> 颖川陈的创史人</p><p class="ql-block">陈寔(104年~187年),字仲弓,颍川郡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出身颍川陈氏。东汉时期名臣。</p><p class="ql-block">陈寔年轻时为县吏,立志发奋苦读。县令推荐他到太学学习,陈寔先任西门亭长,不久转郡功曹,后被司空黄琼召为闻喜县令,因丧离职,再任太丘县令长,任内修德清静,不扰百姓,百姓安居乐业。后因郡相乱征赋税、目无法纪,陈寔辞职回家。朝廷逮捕党人,陈寔受到牵连入狱,后遇赦获释。陈寔平心待人接物,公正断判争讼,以理服人。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数拜公卿。党禁解除,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奏请陈寔越级入仕,陈寔辞谢。后多次拒绝应征,托病居家养老。187年,陈寔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陈霸先是他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他注重道德教化,常常深入民间,教导百姓遵守礼仪、诚实守信。有一次,一个小偷潜入他家,躲在房梁上。陈寔发现后,没有声张,而是把子孙们叫到跟前说:“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小偷听后十分惭愧,从房梁上下来,向陈寔认罪。陈寔不仅没有惩罚他,还送给他一些财物,劝他改过自新。从此,“梁上君子”的典故流传开来,陈寔的宽容和智慧也被人们传颂至今。</p> <p class="ql-block">陈寔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为陈氏家族赢得了极高声誉,他的事迹激励着陈氏子孙不断向善向上,也为陈氏家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感谢许昌市陈氏研究会长</p><p class="ql-block">感谢长葛市陈氏联谊会长,秘书长接待</p> <p class="ql-block">感谢驻马店市长</p><p class="ql-block">陈氏联谊会会长大力支持我会展开工作</p> <p class="ql-block">陈逵*为陈泰后裔,南迁至吴兴郡,成为吴兴陈氏分支的起点。</p><p class="ql-block">陈世达(西晋末年迁浙江长兴) 陈寔的第8代孙,西晋末年为避战乱迁至长兴开创“吴兴陈氏”支系。 </p><p class="ql-block">长兴陈氏至陈霸先世系</p><p class="ql-block">1. **陈世达→陈康→陈英→陈公弼→陈鼎→陈高→陈咏→陈猛→陈道巨→陈文赞**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陈霸先是寔的14世孙</p><p class="ql-block">1. 陈寔:东汉时期名士,字仲弓</p><p class="ql-block">2. 陈纪:陈寔之子,字元方,</p><p class="ql-block">3. 陈群:陈纪之子,</p><p class="ql-block">4. 陈泰:陈群之子,字玄伯</p><p class="ql-block">5. 陈凖:陈泰之孙,</p><p class="ql-block">6. 陈匡:陈凖之子。</p><p class="ql-block">7. 陈逵:陈匡之子</p><p class="ql-block">8. 陈达:陈逵之子,迁今浙江长兴县,成为南朝陈氏家族的始迁祖。</p><p class="ql-block">9. 陈康:陈达之子。</p><p class="ql-block">10. 陈英:陈康之子。</p><p class="ql-block">11. 陈公弼:陈英之子。</p><p class="ql-block">12. 陈鼎:陈公弼之子。</p><p class="ql-block">13. 陈高:陈鼎之子。</p><p class="ql-block">14. 陈咏:陈高之子。</p><p class="ql-block">15. 陈猛:陈咏之子。</p><p class="ql-block">16. 陈道巨:陈猛之子。</p><p class="ql-block">17. 陈文赞:陈道巨之子。</p><p class="ql-block">18. 陈霸先:陈文赞之子,南朝陈开国皇帝。</p><p class="ql-block">由于历史记载可能存在一定模糊性和不同说法,但总体大致是历经这多代传承到陈霸先。</p> <p class="ql-block">陈霸先(陈朝开国君主)</p><p class="ql-block">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禹州),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557年-559年在位)。</p> <p class="ql-block">陈霸先本人,是个有勇有谋更重孝义的人,他自幼精研兵书,慷慨重义,胆略过人。</p><p class="ql-block">南梁“侯景之乱”后,侯景困死梁武帝萧衍,扶植起傀儡政权,萧衍的子侄们束甲相攻,陈霸先带兵多次平乱,击败侯景,大破北齐,兵力逐渐雄厚,遂取梁室而代之,建立了南陈王朝。</p> <p class="ql-block">陈武帝明明有儿子,却传位给侄子陈文帝的原因,他一生四个儿子,长子次子三子都早夭,四子在敌国做人质,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传位给侄子陈文帝。</p><p class="ql-block">但是陈武帝传位侄子陈文帝是绝对正确的,陈文帝继承了陈武帝的文治武功,开创陈朝最繁荣富强的天嘉之治。</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陈武帝的儿子陈昌,他的结局相当悲剧。当北周得知陈武帝传位侄子陈文帝,为了给陈朝制造内乱,原本死都不答应释放陈昌变成了主动释放陈昌,陈文帝果然中计。</p><p class="ql-block">陈文帝深知陈昌回来,他的皇位一定要拱手相让。在心腹部下侯安都的怂恿下,陈文帝果断派侯安都假装半路迎接陈昌,实际上是半路杀害了陈昌,并对外宣称陈昌是意外溺水而死。</p><p class="ql-block">就这样,陈文帝的皇位稳如泰山,而陈武帝也因为陈昌的死且陈昌没有儿子而断子绝孙,再也没有子孙后代。</p> <p class="ql-block">陈朝存在32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霸先所创建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今荆州)以东、长江以南的地区。</p><p class="ql-block">陈朝共有5位皇帝:</p><p class="ql-block">1、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统治公元557年到公元559年;</p><p class="ql-block">2、世祖文皇帝陈蒨统治公元560年到公元566年;</p><p class="ql-block">3、废帝陈伯宗统治公元566年到公元568年;</p><p class="ql-block">4、高宗孝宣皇帝陈顼统治公元569年到公元582年;</p><p class="ql-block">5、史称“陈后主”陈叔宝统治公元583年到公元589年。</p> <p class="ql-block"> 信阳固始</p><p class="ql-block">固始县陈氏研究会会长,县政协副主席携副会长陈玉平,陈如进亲自到根亲博物馆迎接我们来介绍固始陈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淮河南岸的固始故土上,陈政、陈元光父子不仅留下了深埋地下的唐代军屯遗址,更铸就了中原文明南传的精神图腾。这对跨越隋唐两代的军事家族,在江淮故里完成了从地方豪强到开漳圣王的蜕变,其治军、治土、治心的实践,深刻塑造了闽南乃至东南沿海的文明基因。</p> <p class="ql-block">固始县电视台进了专题报道</p> <p class="ql-block">陈霸先堂兄陈霸汉生一子叫陈果仁生子陈克耕生子陈政生子陈元光(开章圣王)</p> <p class="ql-block">义门陈创建者是陈霸先的后人。据《德安县志》记载,江州义门的创建者是南北朝时的南朝皇帝陈霸先后人,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有个封为宣王的弟弟陈叔明。朝代灭亡后,陈叔明率众避难到福建莆田县。陈叔明的五世孙陈兼,由福建、浙江移居江西庐山,时间已经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陈兼的第七代后裔孙陈旺后来由庐山龙潭窝迁至九江郡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陈旺由此成为江州义门陈的始祖。</p> <p class="ql-block"> 颖川陈最大的分支义门陈氏的十个历史之最</p><p class="ql-block">1、创建了聚族3900余口、一十五代不分家的世界奇迹——天下第一家。义门陈村发源宅居图</p><p class="ql-block">2、我国唯一一个下圣旨分家析产的家族,主持分家的是包拯包青天。</p><p class="ql-block">3、制定了我国民间第一部完整的家法。</p><p class="ql-block">4、创造家族式公社生活,早于西欧乌托邦理想主义社会600多年。</p><p class="ql-block">5、创办两级学校,对内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对外推行资助金,创下我国民办教育之最。</p><p class="ql-block">6、“百犬同槽”列为世界文化奇观,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p><p class="ql-block">7、创办了世界最早的民办大学——东佳书院。</p><p class="ql-block">8、推行“一夫一妻制”。</p><p class="ql-block">9、树立了忠孝敦睦和谐文化的光辉典范。</p><p class="ql-block">10、创办“寿安堂”,为我国最早的养老院。</p> <p class="ql-block">到宋代奉旨分庄时,人口发展到3978人,庄田300多处,遍布江州大地,甚至超越省界。当时“义门陈”不仅聚族众多,而且一家历代为官人数约400人,历受封赠42人,历代累计中举403人,其中官至宰相2人、在京高官30人。北宋仁宗皇帝心怀忧虑,遂下诏令其分家,按御赐的十二字排行分为大小291庄,迁于全国七十余州郡。当时分家仪式还是由大名鼎鼎的包拯包青天和名臣文彦博亲自主持,足以见得其重要性。也被后人戏称为“史上最牛分家”。</p> <p class="ql-block">宋仁宗赵祯令包拯将义门分庄后,其中有一庄是陈胡公满的八十三世孙陈功公生四子,长房承迁公先迁上海先上庄,二房国迁公迁河南宝莲庄,</p><p class="ql-block">三房泰迁公迁江苏扬州宝应庄,</p><p class="ql-block">四房安迁公迁四川龙安庄(注:义门陈各庄主皆为胡公八十四世孙。)</p><p class="ql-block">泰迁公的十三世孙绪昌公生五子:</p><p class="ql-block">长曰彦文公,卜居治西洋河镇之南-后世称陈家岗者定居;</p><p class="ql-block">二曰彦通公,卜居治北崇河乡香子庄-后世称南刘集者定居;</p><p class="ql-block">三曰彦达公,去邳州(睢宁)为邳人;</p><p class="ql-block">四曰彦美公,初迁苏州,后仍返泗州;</p><p class="ql-block">五曰彦明公,未明居里(据传有说迁泗洪,也有说先迁涟水再迁南京,待后贤者考)。然《陈氏族谱通序》则继云:“四房彦美公由扬州迁苏州再迁安徽泗州板桥,后又回苏州,至贤公避乱泗州板桥,居泗州东乡洪泽湖滨之岗大路。贤生修道,修善,修云,修雨。道公任黎明县知县,生子霭儒、霭容,随父任转回苏州,旋又迁居泗阳县东之川形庄。儒公生二子,长谦公,明季岁贡,后裔分布于李口川形庄。次懿公,迁居县西洋河镇之南陈家岗。懿公孙大本公迁居泗阳南之陈家洼。”“容生子四:长纯公,移居泗阳县东恩福乡;次纲公,移居七孔桥;三绅公,明季进士,任江夏县知县,其孙启明移居县镇;四缙公,后裔分布于泗洪。”又据《四房世系始祖至九世简表》载:“纯生三子,长曰鸳,次曰凤,三曰鸾。”且注云:“鸳-泗阳陈祠堂,凤-淮阴南陈集,鸾-兴化沙沟镇。”而修善公亦同时迁居 泗阳县城之西柴林湖,生子:长万钟,明景泰间任云南武定府禄劝州知州:次曰万洪,三曰万清。后裔分布于南刘集,八集,张家圩,史集,三庄,临河,中扬一带。修云公生三子:长曰瑚,居板桥后裔散处四方。次曰琏世居桃源县陆城乡,后裔散居泗阳各地。三曰琅未叙明。修雨公生三子:长曰玉,居桃源县斗门滩后裔散处四方。:次曰珍居宿迁北锅矿山,后裔散居四方。三曰琢未叙明。</p> <p class="ql-block"> 天下陈姓出江州</p><p class="ql-block">江州义门不仅是中国一绝,也是世界绝无仅有的人间奇迹。江州义门家族合聚15世,传世343年,族聚3900余人,仕宦达430余人。“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子弟读文章。”“三岁孩儿不识母,堂前架上衣无主。”百犬同槽,蔚为壮观。唐、宋两朝屡旌表义门,称为“天下第一家”。宋·嘉佑七年(1062年)奉旨析庄,分析338处,遍布全国15个省市的125个县,故有“天下陈姓出江州”之说。</p> <p class="ql-block">近现代历史上,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陈潭秋、陈毅、陈云、陈赓、陈昌浩、陈再道、陈锡联、陈丕显等;国民政府高官和将领陈果夫、陈立夫、陈诚、陈布雷等,都是义门陈氏后人。如今,全国各地成立了研究会和宗亲会,宗旨是凝聚全球各地陈氏,加强全球陈氏宗亲的沟通。</p> <p class="ql-block">各位宿迁的陈氏宗亲,看完此篇你应该大至了解你来自那里了吗?如还有不懂我下面给你总结一下</p> <p class="ql-block">五帝之一的舜帝,他的后裔陈胡公满(妫满)创建陈国,11世陈历公的儿子陈田避难逃到齐国,通过八代人的努力统治了齐国,秦灭齐后陈氏散落各地,胡公的39世有个叫陈寔的创建一门颖川陈,胡公的54世出了个文赞生了个陈霸先,建立陈国,后传位给文帝,宣帝,到了62世陈叔明的后裔74世岀了个陈旺这便是义门陈的创史人,到84世时大分家,分成291庄迁全国各地,其中有一支6房陈泰迁宝应后迁泗泗这一带这支就是宿迁大部份陈姓的先祖</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陈氏世系追溯者,每一次探寻家族的历史,都让我对祖先充满敬意。陈氏家族从远古走来,历经无数风雨,却始终生生不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故事不仅是家族的记忆,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陈氏宗亲们,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踏上这追根溯源的征程。在这条路上,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先辈们对话,感受他们的心跳和呼吸;我们将翻开历史的画卷,领略家族的辉煌与沧桑;我们将传承家族的文化,让陈氏家族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感谢江西九江义门陈研究会陈峰会长率领班子成员全程陪同讲解和赠送我们族谱。</p> <p class="ql-block">各位宗亲,由于本人资深浅,文化薄,有些语法用词可能不适或错误,请大家指正,至于文中提到的实际年代各族谱都有不同版本,大家别较真,就把它当作太昊伏義年代前一种神话来看问题。陈忠培:联系更正电话:15151120880</p><p class="ql-block">随手写的游记</p><p class="ql-block">2025-4-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