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环行中国】98,麻栗坡烈士陵园:为了忘却的记念,(2024-11-29)

2024环行中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1月27日,我们告别广西,踏入了云南的土地。在富宁县短暂停留一夜后,我们决定专程前往文山麻栗坡,瞻仰那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英烈们。</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麻栗坡烈士陵园内安葬着978位英烈,其中669人是在惨烈的老山战役中牺牲的,最小的年仅16岁,平均年龄不到22岁,而他们中的99%未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记忆是深刻而难以忘怀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二姐夫就曾参加过那场战争。那时,我姐与姐夫正处于热恋之中,她满怀深情地自弹自唱,录制了一盘磁带寄往部队。虽然不确定姐夫和他的战友们是否找得到收录机播放这盘磁带,但不单单是堪比专业的弹唱,更是这份深情厚意已经深深打动了我,我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当即要求复制了一盘并珍藏至今。“......那不是红霞是火红的攀枝花,......攀枝花英雄的花,当你凯旋归来的时候,我们相会在攀枝花下”,每当听到或自己亨唱《相会在攀枝花下》这首歌曲时,二姐弹着扬琴、含泪唱歌录音的情景就会历历在目,仿佛一切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和正能量的芳华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还有一位要好的毛根儿朋友,她的哥哥也是我大姐的同学,在这场战争中上了前线。他的班长和身边的战友纷纷倒下牺牲了,而他幸存下来并立下了战功。凯旋归来,他戴着大红花和军功章作为英模代表到家乡做报告。他那比电影演员还要英俊帅气的照片被放在市里照相馆的橱窗里展览了很长一段时间,令我们整条街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与汝荣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当然,我们对老山前线的英雄更是充满了敬仰之情。我大学毕业留校当辅导员不久,就迎来了老山前线英模报告团来大学巡讲。当时我带着学生会干部组织我们农化系的报告会,会前大家热烈商讨送什么礼物给老山英雄们。最后一致赞成送一个能突显我们土化专业特色的礼物:定作一个有机玻璃的小盒子,装上我们采集的土样,请雅安街上刻章的手艺人刻上我们向英雄致敬的话,落款是土壤农化专业全体师生。尽管没有留下照片,但是我至今对这个礼物还记忆犹新:白色的盒子,黄色的土壤,鲜红色的字,红绸扎的蝴蝶结,精致漂亮,意义非凡,多么朴实而真挚的礼物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午3点半,我们抵达了烈士陵园,怀着悲痛和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烈士墓,向英烈默哀致敬,并参观了“老山作战纪念馆”。老程和我穿梭于墓碑之间,分别找寻万县市和内江家乡的英雄瞻仰默哀拍照。期间发现有的大学生英烈是我们的同龄人,同属八十年代天之骄子的他们,1983年才入伍,1984年就牺牲了,这让我们倍感沉痛与唏嘘不已,不禁潸然泪下。英烈不朽,英魂永存!勿忘历史,致敬英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天早餐后,我们驱车前往英雄老山圣地景区。首先探访了老山神炮原址,感受那段历史的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后,我们来到了曼棍洞——老山战役期间作战部队的指挥所。由于从这里走出了320多名将军,它又被亲切地称为“将军洞”。</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我们在老山脚下的天保口岸打卡留念,远眺老山主峰,心中再次充满对英烈们的无限敬意与缅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