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草鞋山遗址公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袁成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饱满玉器精美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华玉琮模样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灌溉稻田史最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葛布织品数它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世界稻作之原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史前文化之地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君到草鞋山访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踏足处处皆奥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b><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小贴士:草鞋山遗址</span>,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唯亭镇东北2千米处,离阳澄湖650米。经过钻探查明,遗址东西长约260米,南北宽约170米,面积约为44000平方米。草鞋山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厚达11米,考古专家把它分为10个文化地层。由于遗址跨越多个年代的文化层次,因此,出土遗迹、遗物丰富,被业内专家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 。遗址中发现木构建筑遗迹,精美的琮、璧、串饰等玉器,陶鼎、罐、壶等陶器,石刀、钺、斧等石器,还有炭化粳籼稻谷、农用器具等,反映出太湖流域先进的生产生活水平。此外,在马家浜文化层中发现3块纺织品,经鉴定是以野生葛为原料、纬线起花的罗纹织品。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年代最早的纺织品实物,在纺织史上具有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 自考古发掘以来,草鞋山以“四个最”闻名于世。第一,草鞋山遗址是江南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文化发展序列保存最完整的遗址,被考古界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文化层堆积厚达11米,共10个层级,从下往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文化层连续叠压,被称为江南“三叠层”。第二,首次在史前墓葬中出土玉琮,被称为“中华第一玉琮”。打破了对玉琮年代以及社会等级分化的原有普遍认知。第三,最早发现有人工灌溉系统的古水稻田,是稻作文化起源的最直接例证。第四,最早发现的葛纺织品实物,是先民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3年3月5日,草鞋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AI说</b>:站在草鞋山遗址的石碑旁,仿佛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流淌的千年时光。这不仅仅是一块石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延续。每一块石头,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先民的智慧与勤劳。沿着小路走进草鞋山遗址公园,一座形式草鞋的建筑映入眼帘。屋顶设计独特,弯曲的形状仿佛诉说着远古的故事,而覆盖其上的茅草则将现代与传统巧妙融合。人们缓缓走向它,仿佛在追寻一段尘封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展示墙前驻足,上方的文字“行走于遗迹间”让人不禁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先民的足迹上,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室内空间宽敞明亮,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塔状的艺术装置,周围陈列的展柜展示了各类文物展品。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遗存,更是先民智慧的结晶。站在入口处,目光所及之处,无不透露着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大厅中央的艺术装置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人们探寻历史的真相。展柜中的文物静静躺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有人能读懂它们的故事。从陶器到玉琮,从石器到炭化稻谷,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草鞋山遗址的辉煌过往。</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一个角落,三个古人类雕塑栩栩如生。他们手持石器工具,仿佛正在进行一场狩猎活动。这些雕塑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对先民生活场景的真实还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一组展示古代文物的照片吸引了参访者的目光。这些文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从陶器到玉器,从石器到纺织品,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五节玉琮静静地躺在展柜中,被誉为“中华第一玉琮”。它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玉琮年代以及社会等级分化的原有认知,成为草鞋山遗址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炭化稻谷虽然看似不起眼,却是稻作文化起源的最直接例证。这些小小的稻谷,见证了先民们从采集到农耕的伟大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考古遗址复原模型还原了古代生活场景,展示了带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这些稻田不仅仅是先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利用。</p> <p class="ql-block">一块黑色布料状物体静静地躺在展台上,这是最早的葛纺织品实物。它不仅是中国纺织史上的重要发现,更是先民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各种各样的陶器展品陈列在展柜中,包括碗、罐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这些陶器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先民艺术创作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草鞋山遗址简介地图清晰地展示了遗址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从东港河到司马泾河,从阳澄湖大道到横泾港河,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文字介绍墙板详细介绍了草鞋山遗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作为中国稻作文化等系列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草鞋山遗址被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p> <p class="ql-block">文化层堆积模型展示了新石器时代不同阶段的历史遗迹。从马家浜文化到崧泽文化,再到良渚文化,这些文化层连续叠压,构成了完整的文化序列。</p> <p class="ql-block">稻田文化时期的古稻田指示牌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在提醒着人们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的牌子立在地面上,周围摆放着一些稻谷雕塑。这些雕塑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对先民农耕文化的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草鞋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草鞋山遗址历史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先民智慧和勤劳的肯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草鞋山遗址公园,不仅是一处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一扇通往远古世界的大门。在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寸土地,都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袁成亮的访古之旅,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一次与文化的碰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