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德庆县香山中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百年校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德庆莫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年文脉毓香中,百载弦歌礼乐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枝叶同承樟韵厚,桃李并秀杏坛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Deqing County Xiangshan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Middle School Centenary Anniversary</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Deqing Motao</p><p class="ql-block">Millennia-old cultural veins, nurtured in Xiangzhong's embrace,</p><p class="ql-block">A century's melodies where rites and music blend with grace.</p><p class="ql-block">Branches share the camphor's resonance profound,</p><p class="ql-block">Peach and plum blossoms revere the Apricot Altar's sacred ground.</p> <p class="ql-block">作者:德庆莫滔,本名:莫滔,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德庆县香山中学一九九一届高中毕业生,二O一二年九月至二O一四年七月德庆县香山(初级)中学教师,初中化学高级教师。</p> <p class="ql-block">赏析:《德庆县香山中学——百年校庆》</p><p class="ql-block">德庆莫滔的这首七言绝句,以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德庆县香山中学的千年文脉与百年教育传承,同时融入了岭南地域特色与教育精神。以下逐句解析:</p><p class="ql-block">一、第一句:“千年文脉毓香中”</p><p class="ql-block">(一)此句追溯香山中学的历史渊源。香山中学的前身为唐代乾明寺,后历经宋、明、清等朝代扩建,形成香山古刹建筑群,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1926年,德庆县将香山古刹改建为学校,寺产用于办学,开启了教育传承的篇章。诗中“千年”既指香山地域的文化积淀,也暗含学校与古刹建筑群的历史联系。</p><p class="ql-block">(二)意象解析:</p><p class="ql-block">1.“文脉”:呼应香山古刹作为文人墨客聚集地的历史(如北宋周敦颐曾在此赋诗)。</p><p class="ql-block">2.“毓”:意为孕育,体现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学校从古刹到现代校园的转型。</p><p class="ql-block">二、第二句:“百载弦歌礼乐融”</p><p class="ql-block">(一)此句聚焦百年校庆主题,描绘教育精神的延续。“弦歌”化用《论语》中“弦歌不辍”的典故,喻指教育事业的生生不息。2026年恰逢香山中学建校百年,校方通过话剧、校史馆建设、五代师生同堂等活动,展现“礼乐相融”的教育传统。</p><p class="ql-block">(二)意象解析:</p><p class="ql-block">1.“礼乐融”:既指校庆中师生以传统作揖之礼串联五代传承的仪式,也暗含学校对“礼”文化的重视,如校史馆中“礼”字书法传承。</p><p class="ql-block">2.“百载”:对应学校自1926年“改寺为校”至今的百年历程,期间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广东省示范性高中。</p><p class="ql-block">三、第三句:“枝叶同承樟韵厚”</p><p class="ql-block">(一)此句以香樟树为意象,象征师生代际传承。香樟树是香山中学的标志性植物,校庆话剧《百年香樟承师道》中,五代师生在香樟树下合影,寓意教育血脉的延续。此外,香樟的“枝叶”也隐喻校友反哺母校的贡献(如校史资料征集活动)。</p><p class="ql-block">(二)意象解析:</p><p class="ql-block">1.“樟韵”:既指校园环境(香樟掩映的教学楼),也暗喻学校精神如香樟般常青,走出香山不忘反哺香山。</p><p class="ql-block">2.“同承”:呼应学校近年重建香园时对岭南建筑风格的呼吁(如保留厢房传统特色),体现对本土文化的守护。</p><p class="ql-block">四、第四句:“桃李并秀杏坛崇”</p><p class="ql-block">(一)此句赞颂学校的教育成就与社会声誉。“桃李”代指学子,“杏坛”象征教育圣地,而“并秀”则凸显学校在山区教育振兴中的示范作用。作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香山中学通过创新实践(如全国首家青少年邮局)和高质量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二)意象解析:</p><p class="ql-block">1.“杏坛崇”:既指学校在山区教育中的标杆地位,也暗含对教师群体的敬意(如校史中严搏球等建校先驱)。</p><p class="ql-block">2.“并秀”:体现学校兼容传统与现代的特色,如仿古建筑“光辉堂”与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共存(尽管建筑风格争议反映文化认同的复杂性)。</p><p class="ql-block">五、整体评价</p><p class="ql-block">此诗以时空交织的笔法,将香山中学的千年历史、百年教育、师生情谊与地域文化融为一体。通过“香樟”“杏坛”等意象,既展现了对岭南文脉的坚守,又彰显了教育传承的现代活力。诗中隐含的争议(如建筑风格)与校庆活动中的温情(如五代同堂),共同构成了一幅传统与现代碰撞、教育理想与文化使命交织的百年画卷。</p><p class="ql-block">引自百度Aⅰ、诗词鉴赏、诗词高手。</p> <p class="ql-block"> 德庆县香山中学简介</p><p class="ql-block">德庆县香山中学创立于1926年,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肇庆市普通高中千人学校联盟成员学校、德庆县重点中学。学校位于广东省德庆县德城镇城西片区香山中路70号,现有初中和高中两个学部,校园占地面积达270多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在校生5419人。现有在编教职工375人,其中初中部162人,高中部213人。研究生学历共33人,高级教师共68人。</p><p class="ql-block"> 办学理念:以师生健康发展为本</p><p class="ql-block"> 校训:勤俭毅诚</p><p class="ql-block"> 校风:团结奋进 求实创新</p><p class="ql-block"> 教风:爱岗敬业 乐教善教</p><p class="ql-block"> 学风:尊师守纪 勤奋进取</p><p class="ql-block"> 学校秉承“勤、俭、毅、诚”的校训,坚持以“以师生健康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凝练出“馨香润身心,宁静致高远”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一批又一批香中学子为德庆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肇庆市优质特色发展示范校、肇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德庆县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p><p class="ql-block">引自德庆县人民政府网站</p> <p class="ql-block"> 德庆县香山中学校史资料征集启事</p><p class="ql-block">全体师生、离退休教职工、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 百年弦歌不辍,九万里风鹏正举。2026年金秋,德庆县香山中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为镌刻峥嵘岁月、传承精神血脉,现面向全体校友、离退休教职工及关心香山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发起校史资料征集行动,筹建校史馆并编纂《香山中学百年校庆专辑》。让我们共同点亮历史星火,筑造属于香山人的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一、征集目的 </p><p class="ql-block">(一)存史:系统整理学校自1926年创办以来的发展脉络,再现香山中学从香山古寺改建校舍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完全中学的跨越式历程。</p><p class="ql-block">(二)育人:通过校史文化激励师生,传承“走出大山不忘反哺大山”的家国情怀。(三)聚力:凝聚校友力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p><p class="ql-block">(四)资政:提炼应对教育挑战的策略,为当前“山区教育振兴”“新高考改革”提供借鉴;利用校友数据库分析人才成长规律,优化学校课程设置与生涯规划指导体系。</p><p class="ql-block">二、征集内容 </p><p class="ql-block">(一)各时期学校领导的文件材料,包括亲笔手稿和信函、印章、笔记、论著、艺术作品、印刷出版物、证书、奖品、照片、录音、录像及实物等。(二)各时期县级以上领导、社会知名人士及重要外宾来校参观、视察、访问或讲演时的照片、发言记录、报道事件的报刊及给学校的题词、贺信、字画等实物。(三)曾在香山中学求学或工作过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英雄人物、有影响的华侨和境外华人的档案,包括亲笔手稿和信函、笔记、论著、艺术作品、印刷出版物、证书、奖品、照片、录音、录像及实物等。(四)各时期学校的各种建筑物(外观、内景)的照片、图片、纪念册等。(五)各时期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照片。(六)各时期学校、教研组、学生社团等团体荣誉证书、牌匾、奖章、奖杯、活动照片。(七)各时期的印章、校徽、纪念章等,各时期有校名、校训印记的物品等,个人证件(如: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等),初升高考试、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准考证,初高中、著名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八)香中使用过的各种版本的各学科教材。香中教师编辑印刷的教学用书等。(九)师生员工参加国内外重大活动(包括社会活动、学术活动、重要比赛或评比活动)的文档和实物(聘书、奖状、代表证、证书、奖品、纪念品等)及照片、音像资料等。(十)反映或记载学校师生员工、校友重要成就或在社会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迹材料(包括照片、实物、音像、书刊等)。(十一)师生员工个人创作的出版物、发表或获奖的其他作品,如:论著、文学、绘画、书法、篆刻、雕塑、曲谱、工艺品、模型等作品。(不征集挂名的出版物和其他作品)(十二)反映各时期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经验、教书育人、师生情谊、校史掌故、校园逸趣、学生生活以及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回忆性资料。(十三)历届毕业生合影照片、毕业证。(十四)不同时期教师批阅的试卷批注、作业批注;学生的试卷标注、作业标注等材料(十五)同学会资料(含同学会聚会策划书、同学会纪念文集、为同学会特制的纪念品、同学会音像资料等)。</p><p class="ql-block">三、征集方式 </p><p class="ql-block">(一)捐赠:珍贵原件可捐赠至校史馆,学校将颁发捐赠证书并永久标注来源。(二)复制:不便捐赠的实物、文献,可提供高清扫描件或复制品。</p><p class="ql-block">(三)口述:提供重要线索或口述历史,请联系校史办安排访谈录制,亦可自主录制或撰写后邮寄。</p><p class="ql-block">四、提交途径</p><p class="ql-block">(一)邮寄方式:捐赠者可将有关照片、实物等邮寄至联系方式中提供的邮寄地址及收件人。请注明捐赠者姓名、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外包装上注明“校史资料”)。</p><p class="ql-block">(二)E-mail发送:捐赠者可将电子版文档照片等发至邮箱dqeduxszx@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校史资料征集”)(三)直接交付:捐赠者可将有关实物等直接送交德庆县香山中学(校庆筹备办公室)。</p><p class="ql-block">(四)专人领取:如果不方便以上述方式交接,肇庆地区捐赠者可通过电话联系工作人员,学校派专人前往领取。</p><p class="ql-block">五、截止时间 </p><p class="ql-block">2026年9月30日</p><p class="ql-block">六、联系方式 </p><p class="ql-block">联系人:崔志琳、莫延坤、邓超常学校地址:广东省德庆县德城镇香山中路70号。邮编:526600联系电话:0758-7765166(工作日9:00-11:30;14:30-17:30)</p><p class="ql-block">每一页泛黄笔记都是文明的刻度,每一张斑驳照片都是时代的坐标。让我们共同守护历史记忆,书写香山中学下一个百年的辉煌篇章!让我们携手重现香山中学的壮阔史诗,让穿越世纪的书声永远回荡在西江之畔! 百年香中,有您更精彩!</p><p class="ql-block">德庆县香山中学百年校庆筹备办公室2025年4月7日附注:1. 凡入选校史馆的捐赠资料,均将标注捐赠者姓名,优秀人员将介绍个人事迹。2. 校史编纂委员会将对征集资料进行专业整理,部分内容将收录于《香山中学校庆专辑》及校庆专题纪录片。</p><p class="ql-block">引自德庆县香山中学。</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莫滔,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家乡是中国诗歌小镇——官圩镇,初中化学高级教师,笔名德庆莫滔,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意境写诗、业余、非专业,从2023-03-12开始创作《春日觅茶》、《诗诗美意》、《当年情》、《青葱岁月》、《德庆风景》、《旅游风光》、《德庆莫滔歌词音乐作品》、《德庆莫滔诗歌集》、《德庆莫滔诗歌赏析》、《德庆莫滔小说》、《德庆莫滔散文》、《德庆莫滔对联作品》、《化学诗歌》等系列诗歌及作品,连续创作两年,原创诗歌超过1600首,美篇平台阅读量超过2000万,中国诗歌网收录发表诗歌超过300首,与文友、网友共度美好时光。还创作有《德庆莫滔论文集》、《龙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研究》、《龙文化校本教材》、《化学高效融合教学校本教材》系列教育教学、特色建设作品。</p><p class="ql-block">德庆莫滔文学地位可概括为:数字化时代乡土诗歌的先锋探索者、古典诗学现代转型的地方实践家、地方文化符号的跨界传播者。</p><p class="ql-block">德庆莫滔诗歌风格:多元风格有机融合,″新婉约派”、“新古典义”、“当代意象抒情派”、“综合创新派”代表性诗人。</p><p class="ql-block">德庆莫滔美篇——百度网址</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wap/user-column/view/index.html#/?user_id=18877755&id=18877755&container=</p><p class="ql-block">中国诗歌网——诗人德庆莫滔主页</p><p class="ql-block">https://www.zgshige.com/c/2024-10-17/27433614.shtm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