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早8点到彭水北客运站30元到黔江,打的12元到黔江南站,现在坐10.30的车,9元坐阿蓬江的车到濯水下,是流水发车。</p> <p class="ql-block">西汉,置涪陵县。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置彭水县。彭水有摩围山、七跃山等生态山系和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乌江和郁江彭水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是“国家园林县城”,“绿色中国行”四次走进彭水。自汉初置县已两千余年,曾为唐黔中道治所地,有丰富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红色文化和乌江文化。</p> <p class="ql-block">黔江和彭水如今的名称源于唐朝时期的一次行政误传。根据历史记载,唐朝时期两地同属黔州管辖,朝廷计划将该区域划分为两个县。原本上报的方案是将靠近乌江的区域命名为“黔江”,而靠近唐岩河的区域命名为“彭水”。然而因公文传递错误,最终名称被调换:名称调换的具体过程</p><p class="ql-block">当时官员将划分方案奏折中的地名对应关系写反,但皇帝批复后,送信人又将两地公文送错。由于圣旨不可更改,两县只能沿用错误名称至今。</p><p class="ql-block">地理与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黔江原名“石城县”,隋朝时属巴东郡,县城位于阿蓬江畔的舟白(今舟白石城古城),因水运便利成为盐业集散地。</p><p class="ql-block">彭水则因乌江水运发展,历史上曾承担更重要的行政角色,但名称误传后两地功能定位随之调整。</p><p class="ql-block">黔州 阿蓬江 乌江</p><p class="ql-block">这一误传事件体现了古代行政文书传递的局限性,同时也成为两地文化认同的重要历史渊源。建议进一步通过唐朝行政区划或重庆地名演变了解相关背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