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朝阳楼

安者逸也

<p class="ql-block">  建水朝阳楼,位于云南建水县城中心临安路东端,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占地面积2312平方米。朝阳楼城墙从南至北长77米,从东至西宽26米。城门依地势筑于高岸,楼层高24.5米,进深12.31米,面阔26.8米,五开间,三进间,为三重檐歌山顶。楼上悬一明代大钟,高2米多,重1700千克。朝阳楼用48根巨大的木柱支撑,分成六列阵势,每列各有8根,中间两列最粗大,直通三楼;其外两列木桩稍细,只通二楼;最外面两列柱围更小,仅支撑一楼屋檐。</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朝阳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朝阳楼,正面的顶层檐下,东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涂日卓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雄镇东南”为清代云南著名的四大榜书之一,也是唯一幸存下来的榜书,每个字大小近2米,结构、笔力均冠绝于世。西面悬摹唐朝草圣张旭“飞霞流云”狂草榜书。</p><p class="ql-block"> 朝阳楼,原来它的整个构架有所谓“螃蟹支撑”的特点。支撑全楼的48根木柱中,有44根近乎大合抱的巨柱,分6行排成阵势。当中四列木材最粗大,一直贯通三楼,柱间使用穿插枋和随梁枋,再与梁、檩等结合,构成牢固的支架。最外面两列柱围稍小,只支撑一楼屋檐,而具有扶持内柱的作用。因而整个构架形成密集的柱网结构,重心稳固,支架结实。难怪力具拔山填海、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的地震魔头,对它也无可奈何。有一副对联这样赞朝阳楼:栋宇薄云霄,雄踞南疆八百里;气势壮河岳,堪称滇府第一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