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嵬驿,位于陕西省兴平市西约11公里。距西安咸阳机场约39公里,距西安北站约53公里。是依托杨贵妃墓,黄山宫为背景建起来的,以旅游观光为主,处处体现唐朝特色。唐代兴平县即有马嵬驿。据清乾隆元年《兴平县志》引《通鉴》载,唐景龙二年(708),中宗送金城公主入番,饯别于马嵬驿。又载,天宝十四年(755),帝出奔蜀,夜将半,乃至金城县,县民皆走,驿中无灯,人相枕籍而寝,贵贱无以复辩。其驿即马嵬驿。</p> <p class="ql-block">马嵬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道教始祖老子传经布道北依莽山的黄山宫,此处“古柏参天,泉水哗哗,果林遍野,山川秀丽,风景郁然”。公元前193年,汉孝惠帝到此观光狩猎,再次拨款兴建黄山宫,道教称为“洞天福地”;1200多年前,唐明皇幸蜀曾祈灵于黄山宫,手植一槐,后称“太上槐”,如今仍枝叶葱茂,苍劲古朴,曲曲拐拐,半立半卧,状如龙蛇伏于院内。</p> <p class="ql-block">杨贵妃墓,历朝历代也有一定的修葺保护。据史书记载,明代就成为“百步耕耘之禁”的地方。1937年,在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的竭力倡导下,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复。杨贵妃墓园大体上就是邵力子主修的格局。墓园前,是邵力子先生书写的“唐杨氏贵妃之墓”古朴苍劲的七个大字。进入大门,墓园内正面的一座三间的仿古式献殿,穿过献殿进入庭院,院落正对中央就是杨贵妃墓冢。高3米左右,占地0.16英亩,封土四周均用青砖砌垒而成。冢前竖有碑石,上面清晰地刻着“杨贵妃之墓”。杨贵妃墓北边,立有一尊高3.8米,底座2米的杨贵妃汉白玉雕像。这尊雕像面容恬淡,玉臂交叠,美目深邃。</p> <p class="ql-block">马嵬兵变,公元756年6月反叛唐朝的安禄山军队攻入潼关,唐玄宗于7月12日决定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此时的唐玄宗已72岁,老态龙钟了,消受不起冰肌雪骨了,纵然一时发抖,还是让杨贵妃接过帛带,在一棵梨树上自缢。一名绝代佳人,就这样在38岁头上,结束了生命,在马嵬黄土下长眠。</p> <p class="ql-block">黄山宫东距兴平市13公里,西距贵妃墓2公里,坐落在塬坡下,地势北高南低,为西汉早期之道教圣地,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据明正德年间康海所立碑石记载:“汉惠帝建黄山宫,汉武帝曾微服私幸,改老子祠,唐太宗以裔出,老子祠更加修缮,玄宗幸蜀乞灵于此,手植槐焉”。汉唐时期,黄山宫为皇家道观。明清功德碑记载,历史上黄山宫屡有修葺。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黄山宫一直兴盛不衰。</p> <p class="ql-block">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依托黄山宫独特的历史资源顺势而建,将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为马嵬构筑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相传马嵬本为东晋一武官名,因他在此筑城而命名地名。唐时马嵬驿是西行的第一驿站,民俗文化村建在原址范围内,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店铺林立,来到这里你会立刻被古文化的气息所感染,仿佛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p> <p class="ql-block">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是马嵬历史、社会、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在规划上保护老窑洞遗址26口,收藏老农具及生活用品30000余件。园区建筑错落有致、古朴素雅;环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布局有山水瀑布、雕塑小品、亭台楼阁、石雕碑刻等景观;建成民俗作坊街、民俗小吃街、民俗文化展示街、大唐文化街4条民居古街;配套马嵬驿文化广场、百果园、雕塑艺术馆、驿栅城、珍禽园、茶楼、戏楼、农具展示馆、城门楼观景台、娱乐园、祈福殿12大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