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海南的东方市,有一个神秘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黎族最后一个古村落白查村。白查村</span>是目前海南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年限最久的黎族传统村落,占地面积160000平方米,被誉为“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白查村船型屋是千年来黎族民居建筑的结晶,蕴含着黎族传统村落中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独特的乡土建筑价值。2012年,白查村被住建部列为“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白查村船型屋被列为海南省第3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踏入白茶村,仿佛踏入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世界。错落有致的船形屋,用茅草和竹子搭建而成,外形酷似倒扣的大船,茅檐低矮却透着古朴的韵味。屋顶的茅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黎族千年的历史故事。屋内的三根高大柱子和六根矮柱,不仅撑起了房屋,更承载着黎族人民对家庭和生活的美好寓意。整个村落布局自然,没有刻意的雕琢,一切都显得那么原始而纯粹,让人不禁为黎族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折服。 </p> <p class="ql-block">在黎语中,船型屋被叫作“布隆亭竿”,意为竹架棚房。从宋至清代,黎族的船型屋的主要建造形式为干栏式,屋子建于竹木之上,冬暖夏凉,上层供人居住,下层可以饲养家畜。从近代开始,黎族民居除了船型以外还有金字型屋顶。白查村共有船型屋89间,其中共有81间被列为文物且编号保护,类型主要为落地船型屋、半船型屋、隆闺和谷仓。村内还有一种小房子叫“隆闺”,是黎族人家的儿女居住而不设灶的房子,只有一门与外相通。</p> <p class="ql-block">白茶村是黎族文化的活化石,在这里,每一处建筑、每一个传说都承载着黎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漫步在村落中,仿佛能看到黎族先民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他们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黎族的传统习俗,如孩子长到十三、十四岁便要搬到龙龟居住,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独特的成长和教育方式。这些文化传统,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保持文化传承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白茶村四面环山,自然风光旖旎,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虽然白茶村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但目前的旅游开发还相对滞后。村里没有商业化的开发,缺乏配套的旅游设施,如餐厅、商店等,给游客带来了一些不便。但这也恰恰保留了白茶村的原始风貌和宁静氛围。希望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够在保护好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设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走进白茶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