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位于黄渤海分界处的旅顺口,是进入渤海,控制京津以及东北的咽喉,明前称为狮子口,自朱元璋派兵收复辽东因为从山东蓬莱渡海十分顺利后就改称旅顺。</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年李鸿章在此建立北洋水师大本营,成为世界五大军港之一,但是国力不强很快就受到帝国主义列强觊觎。1894年甲午战争被日占领,1898年沙俄强租,1904年为了抢夺旅顺沙俄战争爆发再次被日占领,一直到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最后1955年回归我国。真是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旅顺口白玉山顶日俄战争后日军建立的纪念亡灵的表忠塔,关东军被歼灭后苏联红军铲除了表忠塔字样,上世纪八十年代改称为白玉山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门清朝在1881年从德国购买的克虏伯大炮,口径为210毫米加农炮。甲午战争之前,清军将其设在老虎尾西鸡冠上炮台,但是战争尚未发挥作用就落入日军之手,由于太重日落无法掠夺运往日本。但是后被沙俄作为日俄战争的防御设置到老铁山炮台。日俄战争后日军又将其拖到白玉山半山腰现在的位置作为战利品展出。这座甲午古炮是唯一的一门被几经易手的古炮。</p> <p class="ql-block">旅顺港是从光绪六年1880年10月开始建设,耗时十年开挖了旅顺口航道,为中国近代第一个巨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其耗帑约二三百万两白银。</p><p class="ql-block">旅顺口港地处黄渤海要冲,为京津重要门户。与山东庙岛列岛,登州头共扼渤海海峡咽喉,构成我国首都北京及辽宁地区天然屏障,地势险要,历来为军事要港。</p><p class="ql-block">在1894年甲午战争为日寇侵占,后又为沙俄联合德、法等列强佯作干涉日寇被迫退还。1904年日俄战争沙俄败北,日寇再次侵占旅顺达四十年。直到1945年8月22日,旅顺港才由苏联红军解放。但是当时的民国政府与苏联签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旅顺港为苏联使用,新中国成立后重新签订与苏联条约。1955年苏军全部撤离回国后旅顺港经历了几十年的屈辱回到祖国由我人民海军管辖。</p> <p class="ql-block">位于旅顺斯大林路的胜利塔,苏军撤离旅顺之前,为纪念苏军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而建。塔为花岗岩磨光而成,基座为五角形,五面各有二层台阶。塔尖铜制镀金,高5米,最尖端有一颗红五角星,周围有镀金的穗饰。塔身下部,镌刻塔铭。</p> <p class="ql-block">中苏友谊纪念塔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旅顺博物馆北门前广场,是为纪念苏联红军驻旅顺口部队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而建的。中苏友谊纪念塔用汉白玉、大理石和花岗石建造,中苏友谊纪念塔基石正面镌刻周恩来总理手书“中苏友谊塔奠基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背面镌刻相同内容的俄文。在四块浮雕上面,围绕十二角形塔身,雕有中苏两国人民群像。</p> <p class="ql-block">原为俄清银行旅顺分行的旅顺博物馆,1915年成立“物产陈列所”,后来又被称为“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关东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和“旅顺东方博物馆”。直到1952年归还我国后改称“旅顺历史文化博物馆”。1954年4月1日郭沫若题写馆名改称“旅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关东军司令部最早的旧址就坐落于旅顺太阳沟景区,该建筑为近代俄罗斯风格,主体是二层半砖石木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602平方米,附属占地面积94平方米主楼外形酷似一座长方形的堡垒。</p> <p class="ql-block">旅顺太阳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沙俄关东州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开始在这里修路盖楼。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沙俄占领旅顺,并继续建设太阳沟,将其作为殖民政府的主要行政区域。日本统治期间,太阳沟成为14000日本人的居住地,并修建了大量红砖日式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