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寻找苏东坡的足迹,广州的六榕寺是绕不过去的存在。因为六榕寺的寺名就是来源于苏东坡。</p><p class="ql-block">六榕寺山门前的“六榕”牌匾为苏东坡所题。门两边的楹联为: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它是民国时期顺德人岑学侣所写。关于这副楹联,还有一个典故,公元675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刚刚在南昌的滕王阁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王勃南下省亲时到广州受寺内和尚邀请,参观并写下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所以这个楹联里的博士就是指王勃,而“六榕无树记东坡”,则指的是岑学侣来的时候,六株榕树已经不在了,只有苏东坡当年题写的匾额依然风采依旧。</p> <p class="ql-block">在广州的六榕路上找到这座古寺。山门并不雄伟气派,但山门上“六榕,眉山苏轼题并书”真真切切的表明是苏东坡曾经到访过的。“六榕寺”的历史很悠久,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这座古寺原名为宝庄严寺,南汉时改为长寿寺,北宋时又更名为净慧寺。</p><p class="ql-block">公元1100年(北宋元符三年)。大文豪苏东坡由海南贬所北归。路经广州到该寺游玩时,应寺僧道琮之请为寺题字,他见寺内六株榕树绿荫如盖,盘根错节,气势不凡,即欣然书下“六榕”二字。后人敬重苏东坡的遗墨,将“六榕”刻造了一木匾,悬挂于寺门之上,又于明永乐九年将净慧寺改名为六榕寺。</p> <p class="ql-block">六榕寺花塔。</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p> <p class="ql-block">关于六榕花塔的介绍。广州著名五大丛林之一的六榕寺,始建于南朝。初名宝庄严寺,后称净慧寺。元符三年(1100),苏东坡见寺内有古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用为寺名。寺内原有木塔,已毁。北宋绍圣四年(1097)郡人林修等重建为砖塔,高57.6米,历代有维修,因塔形华丽,俗称“花塔”塔平面呈八角形,楼阁式,外9层,内17层,铜塔刹柱铸有1023尊小佛像,称千佛塔柱,顶上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铭文,连同塔顶的宝珠、九霄盘等构件,重逾5吨。</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寺院,让人感觉古树参天,建筑华美,气象庄严。</p> <p class="ql-block">六榕寺是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寺,它与光孝寺,海幢寺,华林寺和大佛寺并称为广州五大丛林,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凈慧以塔显”之称。古寺环境幽雅,又有许多历史名人留下的遗迹,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同时它也是广州著名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及两侧的禅房、榕苑。大殿内供奉有广东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匾额“万德庄严”四个大字为赵朴初所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枝繁叶茂的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在六榕寺的一角,矗立着一座苏东坡的白玉石塑像,他身背竹笠,脚踏木展,衣袂飘然,站在刻有“六榕二字的褐红色石基上。</p><p class="ql-block">来到这尊塑像前,不由得想起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来到六榕寺时也是他被贬海南儋州三年后,被召回京途中,此时已经是他人生的暮年。</p> <p class="ql-block">巡着苏东坡的足迹来到了这里,当我走进这座隐藏于繁华都市内巷的古寺,漂亮的花塔,精美的古建筑,参天古树,环境幽静,让人不由得静下心来,在这里怀古,感慨万干。想起大文豪苏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句,感慨他一生命运坎坷,虽身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以及身处逆境,依然筑堤修坝,传播文化,为民做实事,他的人格魅力,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