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十六游记(12)南澳岛至潮州、梅州、韶关的诗意旅程

张其舜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2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今天踏上了一段从南澳岛到潮州、到梅州、到韶关的文化之旅。一路上风景如画,历史与现代交融,令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在离南澳岛之前,到长山尾灯塔处打卡。過后,我们跨越了气势恢宏的南澳大桥,直赴下一个目的地——潮州。</p> <p class="ql-block">长山尾灯塔位于南澳岛的最西端,具体位置在长山尾码头的防波堤上。它于2006年8月设立,并在2016年11月进行了重建。灯塔塔高6米,灯高12米,灯光射程可达5海里。</p><p class="ql-block">它位于南澳大桥旁,是离大桥最近的灯塔,游客可以在此远眺南澳大桥与大海融为一体的壮丽景色。</p><p class="ql-block">灯塔塔身为鲜艳的红色,顶部为黑色,与周围的碧海蓝天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辨识度。</p><p class="ql-block">作为重要的航标,长山尾灯塔为归航的船只提供指引,是海上航行的指路明灯。</p><p class="ql-block">灯塔不仅是实际的航海辅助设施,更是南澳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象征着宁静与力量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长山尾灯塔被誉为南澳岛的“网红落日打卡点”,尤其在日落时分,红彤彤的霞光洒满海面,与灯塔交相辉映,景色尤为壮观。这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据说日落时分,灯塔与海景的完美结合可为拍摄提供绝佳素材。</p><p class="ql-block">站在灯塔旁,可以欣赏到南澳大桥的雄伟身姿和蔚蓝辽阔的大海,感受海风的轻拂。</p> <p class="ql-block">灯塔附近的启航广场上有一座巨大的船锚雕塑,名为“启航”,可以拍照以留下纪念。</p> <p class="ql-block">到达潮州古城,广济楼高耸入云,登楼俯瞰,古城风貌尽收眼底。广济桥横跨江面,古朴典雅,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漫步于古城街巷,品尝地道潮汕美食,那鲜美的滋味至今难忘。开元寺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其精雕细琢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潮州又称“凤城”,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以其独特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精美的古建筑群而著称,面积约3平方千米,格局完整,有着720多条走向讲究、纵横有序的街巷和大批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p><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是历代州府之治所,是全球“潮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潮州古城采用潮州古城的“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历史空间格局。古城始建于东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城内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体现了古代潮州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草创之初,是夯土城墙,宋代开始以陶砖易土。至南宋,终于形成长约5.3千米的城,仅城门就有11个之多。明代以石筑城,清代又加以修筑。直至民国初期,因拆城墙修建马路及其他市政设施,只保留下滨江一面长2100余米的城墙以作防洪之用。从上游汹涌而来的洪潮扑向古城时,防兵之城成了挡水之堤。</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被誉为世界第一座启闭式石梁桥,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在古代,经过潮州的驿道曾是东南沿海北上闽浙京津的重要通道。然而穿城而过的韩江,却曾阻隔了这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如何让天堑变通途,自古以来就是潮州人民的企盼。</p><p class="ql-block">1171年,南宋潮州太守曾汪倡议,造舟为梁,以八十六只船架设浮桥,并在中流砌一个长宽均为五丈的大石墩,以固定浮桥,由此拉开了修建广济桥的帷幕。</p> <p class="ql-block">广济门城楼(Guangji Gate Tower),俗称东门楼,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东门街,正对广济桥,是潮州古城七城门楼之首,现一、二楼为广济桥历史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广济门城楼,扼潮州古城东西要冲,是潮州城区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楼,它与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相毗美。楼分三层,面宽五间,下涵拱门以通内外;仿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配以玻璃瓦红彤壁,朱柱格子窗,画栋雕梁,显得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潮州府志《三阳志》记载,“自太平桥直抵三阳门,桥之四维,旧有四塔,外疏两渠,中为官街。”太平桥南北朝向,北面靠着州治即当时的潮州府衙,南面则是作为古城中轴线的“官街”。官街,即后来的大街,现在的太平路,即牌坊街。</p><p class="ql-block">潮州文史专家陈贤武考据了历代的潮州地方志,写就《潮州牌坊街》。书中记载昔日潮州府古牌坊共有570座,至多3.3千米的府城范围内有103座,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建有牌坊29座。昔日长仅1.6千米的太平路上,有过43座牌坊,平均每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p> <p class="ql-block">潮州美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精细、清淡、鲜美和注重原味的特点而闻名。</p><p class="ql-block">潮州菜以其精细的刀工和复杂的烹饪技艺著称。潮州菜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强调“不鲜不食、不时不食”的饮食理念。</p><p class="ql-block">代表性美食:潮汕牛肉火锅及搭配(对牛肉有极致的追求)、护国茶(与高湯炖煮,色泽碧綠,香醇软滑)、沙茶酱(与牛肉火锅完美搭配,為牛肉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虽然,团队昨天已经在汕山,安排美食了汕山牛肉火锅、护国菜和沙茶酱的搭配,但由于自己对美食的遇钝,对其中的真谛,還領悟較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闵南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融合交汇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潮州开元寺,前身为“荔峰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甘露坊,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令全国挑选十大州郡各建大寺,以“开元”名之,潮州开元寺便是其一。</p><p class="ql-block">潮州开元寺内建筑有四进,分别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中轴为照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东侧为客堂、地藏阁、斋堂、僧舍、不俗精舍、祖堂;西侧为方丈室、观音阁、慧业堂、僧舍、诸天阁,形成庞大的四合院式建筑群。总占地面积11031平方米。该寺地方宽敞、圣像庄严、文物众多,是“粤东第一古刹”和岭东佛学院所在地,也是中国现存四大开元古寺之一,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抵达梅州。叶剑英纪念园庄严肃穆,园内绿树成荫,铜像栩栩如生,仿佛诉说着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在这里,我不仅瞻仰了伟人故居,更深刻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p> <p class="ql-block">叶剑英纪念园(Memorial park brief introduction of Mr.Yejianying)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占地面积482亩。1989年10月22日,叶剑英纪念园的核心景区叶剑英元帅纪念馆正式落成;2005年5月,叶剑英纪念园动工兴建;2007年5月13日,以叶剑英故居和叶剑英纪念馆为基础扩建的叶剑英纪念园正式落成并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叶剑英元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梅县雁洋镇虎形村,在叶剑英元帅故居的左侧,距梅州市区33公里。纪念馆建于1987年7月,1989年10月22日竣工,由海外乡亲熊德龙、姚美良等捐资兴建。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了馆名,原国家副主席王震等领导,叶剑英元帅的亲属,港澳知名人士马万祺、曾宪梓和海内外各界人士计500多人参加了隆重的开馆剪彩典礼。</p> <p class="ql-block">叶剑英元帅纪念馆是叶剑英纪念园的核心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 。新馆于200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馆前安放叶剑英的坐姿铜像,馆名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的外墙装饰采用干挂黄砂岩的现代建筑手法,仿造客家传统的夯土墙形式制造,象征叶剑英儒雅细腻和刚劲雄浑的性格特点。</p><p class="ql-block">据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现有藏品2389件/套,珍贵文物18件/套。2025年1月21日起,叶剑英元帅纪念馆恢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伟人主要生平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叶剑英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叶剑英纪念园内,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原系叶氏俊贤公祠的左侧二横杂屋,200多年来屡有修葺扩建,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叶剑英故居坐东北朝西南,前拥池塘,后倚虎形山,系客家单门楼式两杠平房,泥土夯墙,杉木椽架,灰瓦顶。整座围屋共有15间房屋,进故居左侧后角边两间是叶剑英少年时的卧房。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叶剑英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少年时期。</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剑英分别于1951年、1953年、1971年和1980年四次回到故居。</p> <p class="ql-block">最后落脚韶关,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期待明后两天,继续去领略韶关大美山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