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 <p class="ql-block"> 为响应新课标对"科学探究与实践"素养的要求,3月19日,我校生物教研组开展了以"基因工程工具专题教学策略"为主题的深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聚焦选择性必修3《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单元,通过"课例展示+深度研讨"模式,探索如何突破微观生物技术的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p> <p class="ql-block"> 课例展示:多维视角下的概念建构
</p><p class="ql-block">《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示范课(第一课时)授课教师:王政</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王老师利用视频“转基因抗虫棉”引入,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创设"构建抗虫基因表达载体"任务,自主选择工具酶并设计方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本堂课的难点。</p> <p class="ql-block"> 师生一起进行限制酶切割的过程探究,并用动画演示EcoRⅠ切割过程,对比平末端与黏性末端的形成差异。在对比中学生完成限制酶切割的过程构建,并通过对比黏性末端之间的差异拓展了同尾酶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深度研讨: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p> <p class="ql-block">本次学科研讨由学科委员赵宁老师主持,研讨共分为三个主题进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研讨主题1:如何提升生物技术模块的教学实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研讨主题2:核心概念的分层教学策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研讨主题3:跨学科融合的实践路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根据本次研讨主题老师们深度思考讨论对王老师的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王政老师进行教学理念的阐述</p> <p class="ql-block"> 兰老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充分地肯定了王老师的成长,对王老师认真备课充分准备以及课堂状态提出了表扬。</p><p class="ql-block"> 王勇老师对王老师这节课的节奏把握提出来中肯的建议,学科组的老师们也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技巧进行了充分地讨论。</p><p class="ql-block"> 赵宁老师表示本节课有情景导入有拓展应用,是一节非常优秀的公开课。并对王老师的学生活动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办公室聂萌主任进行总结。聂主任首先根据王老师授课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表现,分析了生物技术模块的授课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流程对本节课的授课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梳理,提出有关学生活动、成果展示、效果评价等方面地建议。</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理论+实践+技术"的三维探索,为生物技术模块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路径。教研组将继续推进:</p><p class="ql-block">1. 开发"基因工程虚拟实验室"校本课程</p><p class="ql-block">2. 开展"科学家进课堂"系列活动</p><p class="ql-block">3. 建立跨校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