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陈秀中,西湾村陈氏第十一代传人(1887—1971 )。</p><p class="ql-block"> 他幼年丧父,只上过几年私塾,因体弱多病,从小便萌生了学医的打算。十四、五岁时独自出走,在碛口跟随南方来的游医学习。由于他心灵手巧,勤学肯干,很受游医赏识,也真心实意、毫无保留的教他。赶二十出头,他就能独当一面,胜任郎中,在周围一带小有名气了。</p><p class="ql-block"> 1940年,随着临县城的解放,素有“小天津”之称的碛口古镇,作为“九曲黄河第一镇”,黄河水运的发源地,其经济地位、战略地位何其重要。正缘于此,根据晋绥军区指示,八路军一二零师独一旅驻扎在碛口,而旅部就在西云寺。</p><p class="ql-block"> 长话短说。这一天,旅长高士一突感身体不适,浑身乏力,奇痒难耐,且伴有高温、咳嗽,饮食难进,坐卧不安。随即到临州(临县)、石州(离石)、汾州(汾阳)等地,拜访名医,效果不佳。因军务在身,不宜久留,只得重回西云寺。多亏高旅长平日为人和善,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知道后,给他推荐:找一找西湾的“牛黄医生”(因陈秀中在行医中,对“牛黄”有独特的用药方案,对多种复杂的疑难杂症均能做到对症下药、手到病除,故民间亲切的称其为“牛黄医生”)。高旅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请来了陈医生。通过号脉、诊断、熬制草药,当然少不了用点“牛黄”,也是高旅长命不该绝,陈医生华佗再世,不出三天,症状减轻,不出一月,恢复如初,高旅长惊叹道:真神医也!</p><p class="ql-block"> 欣喜之余,高旅长安排秘书,亲自监督,制作牌匾,敲锣打鼓,送到了西湾村。</p><p class="ql-block"> 1971年秋,一代儒医陈秀中因病离世。在下葬的当日凌晨,有几位村民代表在村西的必经路口,拦住了灵柩,以虔诚的礼仪、景仰的心情,举行了隆重的路祭,表达了对逝者的无限哀思与追念。</p><p class="ql-block"> 岁月荏苒,斗转星移。经过了多少年的奋斗,而今,西湾村作为全国第一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全国4A级风景旅游区,正以其崭新的面貌,拥抱前来旅游的四海宾客。</p><p class="ql-block"> 陈家大院,就是陈秀中的故居。这块牌匾,虽经岁月的打磨,还是依稀可辨。</p><p class="ql-block"> 妙术济众</p><p class="ql-block">一二零师独一旅旅长高士一赠</p><p class="ql-block">大国手祖传儒医陈秀中先生德正</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三月立</p><p class="ql-block">经查证:</p><p class="ql-block"> 高士一(1895—1968),号贯之,河北省任丘市大苟各庄村人,中共党员,八路军120师独立一旅旅长,先后任晋绥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陕西省交通厅厅长,接管西北交通系统的军代表等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