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儋州,你读对了吗

同心

<p class="ql-block">  儋州的“儋”,怎么读?</p><p class="ql-block"> 不少人读错了,还有不少人念不准。我就是属于念不准的,很长时间,读成“Dan(去声)”,实际应读成阴平声,音同“丹”。</p><p class="ql-block"> 儋州市,是海南省国土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县),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海岸线约300公里,人口约100万人。地大物博,地广人稀。</p><p class="ql-block"> 儋州,有数千年历史,隋唐时期即开始叫儋州,后来多次改名,儋州称谓使用最多。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南建省,儋州县改市。</p><p class="ql-block"> 但是,儋州的知名度排不进海南的前三,除海口、三亚外,文昌因有航天发射中心、琼海因有万泉河及红色娘子军诞生地等,都比儋州更有知名度。</p><p class="ql-block"> 不过,儋州还是有点东西的,并且独而奇特!</p> <p class="ql-block">  正确读儋州,首先要读苏东坡在儋州贬居三年。</p><p class="ql-block"> 距今大约一千年前的1097年,62岁的苏东坡再次被贬,从广东惠州来到海南。书载:苏东坡被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意思是,苏东坡被贬担任琼州(海南)别驾(官职的名称),由昌化(儋州)军事机构安置并监管。</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四月中旬离开惠州,六月中旬渡过琼州海峡登岸,七月初到达昌化(即今天的儋州)。</p><p class="ql-block"> 时任昌化军的主官慕苏东坡之名,对他不错,让他住在官舍。但好景不长,四个月后被人举报,说苏东坡不能住官舍。苏东坡只好搬出来,自己找地方住。</p><p class="ql-block"> 这才有了上图的桄榔庵和下图的桄榔庵遗址。</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在琼州昌化这个“南荒”“非人所居”之地,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投靠。百思无解之下,在昌化城(今儋州中和镇)南买了两亩半土地,盖了个小院(如下模型图)。</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选址建房时,地脚有棵桄榔树,建成后,苏东坡给房子命名“桄榔庵”,意为桄榔树前的草庵子(与他在京都的高宅大院对比)。并非苏东坡的房子旁边有寺庙。</p><p class="ql-block"> 东坡桄榔庵纪念馆刚开馆几个月,知道的人不多,来的人很少。我上午十点多购票参观,购票厅空荡荡的。</p><p class="ql-block"> 我问售票员:“今天游客多吗?”。</p><p class="ql-block"> 售票员说:“您是今天第一个”。</p><p class="ql-block"> 她还告诉我,以前这里只有遗址,就是旁边那个棚子底下的夯土基坑。游客觉得没啥看的,旅游公司也不带团过来。现在有了纪念馆,以后游客会多起来。</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展墙上有一首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题中“六月二十日”暗合苏东坡六月中旬到达海南,应是苏东坡被贬来海南过海时所作。出了纪念馆,遇到了馆的负责人(他自谦说临时负责)刘先生,遂向他请教我的判断对不对。</p><p class="ql-block"> 刘先生说:诗题中六月二十与苏东坡六月中旬到海南时间吻合。但这首诗,实际是苏东坡获得赦免后北归时渡海所作。</p><p class="ql-block"> “既然已经北归了,为何要夜里渡海,安全起见,白天更好啊。”我问。</p><p class="ql-block"> 刘先生回答我:这第一啊,夜里渡海,表明苏东坡北归的急切心情。一天也不能再呆了,赶紧走。这第二呢,夜里海风海浪比白天小,反而更安全。第三,船公看天象,当夜适宜渡海。还有,那时候,渡海峡需要一天时间,苏东坡夜渡海,应该一夜都在海上。</p><p class="ql-block"> 刘先生的这一分析,很有道理,比导游讲的好。</p><p class="ql-block"> 刘先生又说,我们把这首诗放在整个展览的末尾,也是要说明,这是苏东坡“贬谪海南”结束的诗作。诗的最后两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兹游奇绝,他认为这一游极其奇绝,既看出他的霍达心态,也表明是他北归上岸。</p> <p class="ql-block">  刘先生的琼普(海南普通话)要说的比较慢,我才能听懂。</p><p class="ql-block"> 刘先生说,苏东坡人品高尚,亲近百姓。住官舍时,就经常走访百姓,关心民众疾苦。百姓非常认可他,苏东坡搬出官舍时,老百姓很同情他。苏东坡盖房子时,百姓都帮他。盖房子的料和人工费,苏东坡花了一部分钱,附近百姓支援了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刘先生自豪地认为,我们当地老百姓十分善良淳朴,绝不会欺负“被贬落难之官”。何况苏东坡是个好官,他到海南后为我们做了许多好事。</p><p class="ql-block"> 刘先生还特别嘱咐我去300外的地方看看东坡井(下图),那个井保存最为完好。</p> <p class="ql-block">  北宋时,被贬之官仍是官。苏东坡在海南的官职是“琼州别驾”,他仍然是朝廷的命官。</p><p class="ql-block"> 但,这时的官,实际已是“三无之官”:无权、无俸、无事务。无权,有官无印;无俸,没有工资俸禄;无事务,不能看文件处理政务。不仅如此,他还要接受昌化军(军事机构)的监督管制。</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模仿在黄州的做法,与陪他来海南的大儿子一起种田,养活自己。发现昌化百姓种田技术落后,他将中原的耕种技术传授给农人,指导耕作。</p><p class="ql-block"> 儋州不善饲养牛,经常用很贵的沉香到岛外换来耕牛,宰杀用以祭祀。苏东坡认为这种祭祀方式落后,牛应该用于耕作,便极力劝阻,十分成功,至今被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  海南不怎么吃猪肉,苏东坡自己煮了猪肉与人分享,反映一般般,教当地人猪肉烹饪方法,响应者寥寥。《猪肉颂》颂不起来,东坡肉没有打响。</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反而受当地人影响,吃起了生蚝。据说,苏东坡还写了《食蚝》一文“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 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夸生蚝好吃。并以诙谐的口吻给他的小儿子苏过写信说“无令朝中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意思说,别告诉别人,否则,他们争相被贬海南,争吃我的生蚝。幽默之极,60多岁的苏东坡,已然活得很通透了。</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贬来海南时,觉得活着回去的可能性不太大,既如此,能吃点啥就吃点啥好了。苏东坡贬黄州时就“自笑平生为口忙”“好竹连山觉笋香”,在海南就更加“为口忙”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喝酒煮肉吃生蚝,好不快哉!</span></p> <p class="ql-block">  海南教育亦较为落后,苏东坡来时,儋州秀才有一些,举人一个也没有,更遑论进士。</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劝学,传为美谈。办书院,福及千年!</p><p class="ql-block"> 落拓之人办教育,古来有之,孔丘是第一人。被贬之官办书院,唐代已有。书院讲学,教民开化,于官于民于己,善莫大焉。</p> <p class="ql-block">  东坡书院虽已是数次重建,但看上去依然很有规模。</p><p class="ql-block"> 书院距离苏东坡住处桄榔庵有三公里左右。我问导游:“苏东坡从家里来书院,是步行,还是坐轿或骑马?”</p><p class="ql-block"> 导游一笑,说:“他没有官俸,哪有钱雇轿子?我们这里也没有马可以骑。当然只有走着来。”</p><p class="ql-block"> 听了导游的话,我想象了一下场景:多雨的儋州,上课的日子里,花甲之年弯腰驼背的苏东坡,头戴斗笠,脚穿木屐,双手捏住长袍的衣角,左腾右挪,躲避着地上的小水洼,踩着因多雨而不堪的泥泞,来书院讲学。敬业育人,苦亦有乐,后人当敬仰。</p><p class="ql-block"> 诸多学生中,苏东坡很喜欢一个叫姜唐佐的。姜很聪慧,且遇名师,进步很大。苏东坡离开海南多年后,姜唐佐考中举人。这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p> <p class="ql-block">  读儋州,还要知洋浦。</p><p class="ql-block"> 儋州300公里海岸线上,有个深水良港——洋浦港。洋浦港现在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港口之一。但人们知道洋浦港,而不知其在儋州。</p><p class="ql-block"> 更不幸的是,洋浦港经常被与另外两个港弄混。一个是广东省珠江口的黄埔港,一个是上海黄浦江的黄浦码头。</p><p class="ql-block"> 冷不丁地问,洋浦港在哪里?不少人回答不出“在海南”,而知道其在儋州市的就更少了。</p> <p class="ql-block">  正确读儋州,得说说近年来名声鹊起的海花岛。</p><p class="ql-block"> 海花岛,是多个小岛相连而成的微型群岛,依偎在海南岛的西岸,从空中俯瞰,恰似海浪冲至岸边后回头溅起的浪花(如上图),故名海花岛。</p><p class="ql-block"> 个人以为,海花岛应分广义与狭义。广义的海花岛应是整个岛群。狭义的则指人工造岛形成的海花岛旅游度假区(下图有红色标记那个岛)。</p><p class="ql-block"> 海花岛度假区,设计大胆求新,单体建筑恢宏壮观,造型别致,电影城、会议中心、海洋乐园、酒店、商业街,均各有特色,常年吸引大批游客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海花岛度假区以北的岛,已经被开发成了住宅区,以及必要的商业配套,但进入该岛后,明显感到偏于拥挤。</p><p class="ql-block"> 整个广义的海花岛群,除了原有部分岛屿外,大部分是人工填海造岛,造岛后更壮观、更近海,更有椰林岛风的美景,也有人说像人间仙境。美中不足的是,必竟对大自然不够尊重、不够友好。</p><p class="ql-block"> 多种因素,使得海花岛知名度渐高,但高太多了也不好。因为,极而必反,高而易倾。眼下海花岛的部分工程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恰好证明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海花岛最初对标迪拜的棕榈岛设计,由某大集团实施开发。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屿海上度假区。现在岛上已投入运营的就有一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酒店,有5000多个房间,可同时接待一万人住宿。不幸的是,凡沾上某大集团的项目大部分搁浅,岛上一个著名酒店半停业,地处三亚名噪一时的七棵树酒店也在该集团接受后举步维艰,有人说正按照民宿方式经营。但愿它不会烂尾下去。</p><p class="ql-block"> 本文想说的重点是,人知海花岛,人不知儋州。</p><p class="ql-block"> 海花岛,在儋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