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府方言中,常常听到一句话“社火过了法门寺”,这到底是啥意思?您知道这句俗语的历史吗?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p> <p class="ql-block">张三:“你干啥去?”</p><p class="ql-block">李四:“村头李家待客,我去吃席哩!”</p> <p class="ql-block">张三:“nia nia,社火都过了法门寺咧,席都散了,你赶不上趟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西府干什么事情“赶不上趟”“慢半拍”“迟了”,人们都会用一个很形象的话语来说,这就是“社火过了法门寺”。</p><p class="ql-block">社火是中国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 。“社”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社火的起源与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有着渊源关系。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画在脸上,有的还制成面具,每逢祭祀的时节,人们在身上绘有图腾图案或戴上图腾面具,边击打着劳动工具,边跳着模拟图腾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到了商周时期,宫廷里就有了逐鬼的祭祀仪式,周代称之为“大傩”,是一种带有巫术性的舞蹈。《乐府杂录》记:驱傩用方相氏,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唱巫术咒语,在室内到处乱打,以使鬼惧怕而逃遁。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朝历代,这种驱傩由宫廷传入民间,逐渐形成巨大的民俗礼仪活动,演变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进杂戏表演。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p> <p class="ql-block"><b>《大唐迎佛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的法门寺,因安置释迦牟尼佛的真身佛骨舍利而举世闻名,在唐代更是李唐王朝的皇家寺院。民间有种说法是:自唐朝初年开始,皇家在每年正月要到法门寺开塔瞻礼佛骨舍利。届时周边数十家各派社火都要沿途演出一直演到法门寺,参加法门寺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的开塔盛典。开塔盛典仪式开始同时社火演出结束,故有“社火都过了法门寺了”俗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年致力于扶风文史、民俗研究的扶风县文化馆退休干部、老作家吕松柏说,至少从唐代开始,每年正月初十到十五,法门寺周边很多社火队伍都会前来表演,并一路演过去,这虽是一个盛大的敬佛仪式,但是在精神娱乐方式贫乏的古代,这却是一个盛大的娱乐活动。在娱乐活动匮乏的过去,法门寺社火声势浩大,阵仗排场,就连岐山青化、益店的社火队都能给吸引来。前来看社火、凑热闹的人更是蜂拥而至,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而社火的装扮非常复杂,化妆、穿戴行头,尤其是马社火、高芯社火等得好好装一番。演社火的人什么时候装扮好就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会像现在一样可以在报纸、电视、广播上宣传通知一番,所以难免有些人错过了表演的时间。腿勤的人会早早候在法门寺门前,等待随时开始的社火;腿懒的人,估摸着时间赶去,难免错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在老百姓的你来我往之间,就会产生“你咋么才去啊?社火都已经过了法门寺”的感叹。由于看法门寺社火的人来自扶风、岐山、眉县、凤翔等各个地方,所以“社火过了法门寺”这句老百姓间的感叹流传甚广,也逐渐形象生动地用在了其他“赶不上趟”的事情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现在您知道什么是“社火过了法门寺”了吧!正月法门寺所在的扶风县将举行“玉兔迎春锣鼓秧歌社火游演活动”,大家别记错时间哦,来迟了可真的就是“社火过了法门寺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宝鸡地区几种常见的社火形式:</p> <h3><strong>地社火</strong>(即直接在地上行走的社火表演)<br></br></h3></br><h3> <h3><strong>车社火</strong>(即坐或站在三轮车、拖拉机上进行的社火表演)<br></br></h3></br><h3> <h3><strong>马社火</strong>(即骑在马上进行的社火表演)</h3></br><h3> <strong>高芯社火</strong>(高芯社火以秀气玄妙的造型艺术为特色,一般设木架数人抬之,架上装置若干铁芯,铁芯以花鸟、器物伪装,将扮装成 戏剧节目或民间故事人物的少年儿童绑扎固定在铁芯之上,一台铁芯为一出戏造型。)<h3> <strong>高跷社火</strong>(即踩高跷进行的社火表演,方言称为“柳木腿”)<br></br><h3> <strong>血社火</strong>(血社火,又叫快活、扎快活,属社火种类之一,是一种传统民间文化,以陕西省宝鸡市赤沙镇的最为正宗,赤沙镇血社火是以水浒武松杀西门庆为武大报仇的故事为题材,表演内容主要以斧子、铡刀、剪刀、链刀、锥子等器具刺入西门庆和其他坏人头部,使社火的内容恐怖血腥且十分逼真,故叫血社火。)<h3> <p class="ql-block">文中部分资料及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1gIR7BhtQjwjMK2XzvwLq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