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的,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61年,颐和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p> <p class="ql-block">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 昆明湖:昆明湖,古称“七里泊”“瓮山泊”“大泊湖”“西湖”。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内湖泊,属海河流域北运河支流通惠河水系。古代源于玉泉山诸水,1966年京密引水渠建成后,水源多来自此渠。出水为南长河(京密引水渠下段)。</p><p class="ql-block"> 昆明湖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元代始为通州漕运的水源地,金代以后逐步建设皇家园林,至清代形成规模宏大的颐和园。民国以后,成为公园。</p><p class="ql-block"> 昆明湖是元代京城漕运航道通惠河、元明清帝王赴西山浏览的水道。</p> <p class="ql-block"> 十七孔桥是位于北京市颐和园昆明湖东侧水域的石桥,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左右,和南湖岛一起构成昆明湖东侧水域的中心景致,是园中交通和景致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该桥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整座桥给人以一种雄伟高大之感。这座桥共有17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在这17个桥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对称排列。水面未冻结时,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成纺锤形,十分美丽。由于桥孔大小不一,所以桥面有一定的坡度,像一张弓。桥南侧题额为“修蝀凌波”,桥的北侧题额为“灵鼍偃月”“修蝀(dōng)凌波”是将桥比喻为修长的彩虹,驾临在湖面上,彩虹往往与仙境有关。“灵鼍(tuó)偃月”是将桥象征为神兽鼍龙,其横卧在水面上,仿佛半弦月。“修蝀”与“灵鼍”既表达了十七孔桥的形式之美,同时还反映十七孔桥的象征含义。</p><p class="ql-block"> 在冬至日前后的下午4点左右,若是晴天,站在南湖岛一侧自西北往东南方向观十七孔桥,可以观赏到神奇的“金光穿洞”的景象,夕阳余晖照射到石拱桥的孔洞上,金光灿烂,甚为壮观,过了时间金光就消失。</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西边山上的塔是 玉峰塔 ,也被称为“定光塔”或“大塔”。它位于颐和园西侧的玉泉山上,塔顶距地面150米,是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塔。玉峰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即公元1736年至1795年之间,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塔,平面为八角形,共有七层。塔身每层八面均辟有门窗,壁体很厚,内有盘旋式石梯,层层上达。每层均设佛龛,但已残失。各洞龛均有乾隆年间所制的石刻对联,今大部分尚存。</p><p class="ql-block"> 此外,玉泉山上还有其他几座塔,如妙高塔和华藏塔,但它们并不是颐和园西边山上的主要塔。妙高塔位于海淀区玉泉山东坡上,为圆形覆体式石塔。华藏塔则位于颐和园西部玉泉山半山上的华藏海禅寺内,是一座仿建的古代佛塔。</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城关 :位置 :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颐和园内六座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建筑特色 :当时文昌阁以南不设围墙,文昌阁成为本园的南大门。</p><p class="ql-block"> 命名由来 :“文昌”即文昌帝君,古代传说主文运,俗称文曲星或文星。后成为道教神名,即文昌帝君,又称梓橦帝君,掌文昌府及人间功名禄位事,自唐宋开始屡屡加封尊号。</p> <p class="ql-block"> 乐寿堂。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p> <p class="ql-block"> 佛香阁: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其中许多风景画仿自江南山水,是画师们根据乾隆意图绘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石舫,也被称为清晏舫,是 清朝乾隆皇帝为庆祝母亲寿诞而建的一艘宫船 ,同时也是颐和园的重要景点之一。石舫建于1755年,全长36米,宽9米,高5米,全部由花岗岩和青石制成。造船历时3年,共用了28000多块石材,使用了数千名工匠,经过多次调整与改良才最终建成。据说石舫上设有乾隆独有的龙椅,配有头面、屏风、扇子、玉带等多种贵重物品,是皇帝进行旅游和娱乐的场所1。石舫曾经遭受多次破坏和抢劫,但最终得到了修复和保护。目前,石舫已经成为颐和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巧和美学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p><p class="ql-block"> 石舫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船楼样式和西方的游艇设计,全长36米。其建造初衷不仅在于提供一个美观的观赏点,更在于通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来警示后人要顺应民意,勤政爱民。此外,石舫还象征着清王朝的稳固和长久。</p> <p class="ql-block"> 延清赏楼,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年间重修,其依山向西,分为上下两层。延清赏楼北面有三间硬山顶东房,楼东有两间硬山顶东房。其南侧游廊还串联有小有天,斜门殿,穿堂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延】邀请;引入、迎接。</p><p class="ql-block"> 【清赏】指幽雅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延清赏楼】迎请幽雅景致之楼。此楼原为清漪园早期建造的观景建筑,原名延清楼。后由延清楼改成延清赏楼,是取驻足赏玩,长久观赏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的西堤是昆明湖中的一道重要景观,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杭州西湖的苏堤。西堤自西北向东南蜿蜒曲折,全长约2600米,堤上种植了众多柳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西堤上建有六座各具特色的桥,从北向南依次为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其中,玉带桥以其独特的形状被誉为“西堤上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西堤的建造始于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了将江南的美景引入皇家园林,特命工匠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进行建造。西堤不仅复制了苏堤的布局,还结合了昆明湖的自然环境和皇家园林的整体设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4。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对江南的美景情有独钟,并在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的建设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手法,将江南的美景复制到了皇家园林之中,西堤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西堤不仅是颐和园中的一道独特景观,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寓意。游客们可以沿着西堤漫步,欣赏着两旁的自然风光和建筑,感受皇家园林的优雅与宁静。特别是在春季,西堤上的桃树和柳树竞相开花,为游客们呈现出一幅“北国江南”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 从颐和园向东眺望能看到的现代建筑一一中国中钢集团。</p> <p class="ql-block"> 玉带桥 和 绣漪桥 被称为“姐妹桥”,因为它们的造型相同,只是绣漪桥尺寸较玉带桥略小。绣漪桥</p><p class="ql-block"> 在乾隆时期至清朝末年,凡是从城内进入昆明湖的龙舟或是从昆明湖返回紫禁城的御船,都从此桥下通过。</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中的玉带桥和绣漪桥虽然都是石拱桥,但它们在位置、设计和功能上有一些区别。位置 :玉带桥 位于昆明湖的西北,是昆明湖的进水口。绣漪桥 位于昆明湖的东南,是昆明湖的出水口和长河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设计 :玉带桥 为全石结构单孔高拱劵桥,桥身由青石和汉白玉砌成,恰如一条玉带,是西堤六桥中的唯一高拱石桥。绣漪桥 也是全石结构单孔高拱劵桥,但尺寸较玉带桥略小。桥身长32.2米,全长44.8米,宽5.8米,桥堍外口宽19米1。</p><p class="ql-block"> 功能 :玉带桥 是昆明湖与玉河的连通处,当时玉河是从清漪园前往玉泉山静明园的水上御道。绣漪桥 是昆明湖与长河的连通处,长河是紫禁城到昆明湖之间的水路。为满足能行驶大船的要求,建成了高拱形单孔桥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 玉泉山上玉峰塔也叫定光塔、大塔。</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作者HNM·乃千编发的京城系列 链接(直接点击网址就可打开,不含中文内容):</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5a632w0o?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536058 天坛春早·京城系列</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5a3k87wn?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536058 刀郎北京演唱会“山歌响起的地方”·北京五棵松·华西Live</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54yaap3q?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536058 美好生活一一中国工艺美术馆基本陈列</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5ad6upwq?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536058 颐和园滑冰·京城系</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5aci5ne7?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536058 东岳庙祈福·民俗馆怀旧·东岳庙(民俗博物馆)·北京城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