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易中天对孔子的评论!</p><p class="ql-block"> 儒家没有胸怀的容纳批判,因此和真理无缘。</p><p class="ql-block"> 没有逻辑,和哲学无缘。</p><p class="ql-block"> 没有实证,和科学无缘。</p><p class="ql-block">没有胆量超越权势,因此和正义无缘。但是儒家又不甘寂寞,热衷倡导入世,最终把自己打扮成道德的伪君子!</p><p class="ql-block"> 易中天很尖锐的指出了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漏洞,尤其指出孔子“名则保身”的处事哲学。很有研究价值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研究历史人物必然要结合历史具体环境具体情况去研究,才较为科学。</p><p class="ql-block"> 孔子处于春秋时期,当时周朝衰微已经很明显了。“礼乐崩坏”之际,各国诸侯都争权夺利开展了动荡的历史阶段。孔子的父亲是鲁国的大将军叔梁屹,娶了第一个夫人生九女,第二个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却有缺陷,后娶了颜征生下孔子,据说叔梁屹娶颜征后数年不孕,夫妻俩到丘山上求上天赐给一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传说夫妻俩在山洞里野合后,怀胎孔子。事情又恰恰孔子又出生在山洞里。这个山洞被后人称为“坤灵洞”或者“夫子洞”!</p><p class="ql-block"> 总之,孔子三岁丧夫,家道中落,早年生活贫困,担任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鲁国。中年开始聚徒讲学,创办私学,倡导“有教无类”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由于政见不同,辞官离开鲁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政治抱负始终没有实现。</p><p class="ql-block"> 晚年孔子返回鲁国,</p><p class="ql-block">专注于教育事业和文献征集工作,他修订了《诗》《书》《礼》《乐》《易专》《春秋》六经。为保护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一生处于乱世,他博学多才,从小接触了周朝的礼仪文化,影响极深,从而激发了他的对礼仪文化的巨大兴趣,因此孔子一生从小历经磨难,充分体验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深切了解了百姓的渴望。激发了孔子治国安邦的动力和理想。</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对礼乐崩坏的现实社会是不满和充满否定的,他苦苦寻找治国理政的道路,在大量阅读了周朝历史文化中,他发现只有恢复周朝礼仪,才是唯一治国理政的道路!“克己复礼”成为他治国理政的首要目标和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他担任鲁国司寇法官时,鲁国的治理达到一个奇迹“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正是由于孔子的杰出的治国理政能力,才让齐国担心这样下去,鲁国逐渐强大对齐国构成重大威胁!所以齐国开始对鲁国实行“和平演变”,和反间计,送给鲁国国君鲁定公80名美女和珠宝玉玩,导致了鲁定公开始疏远孔子,而不理朝政,鲁国逐渐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了。</p><p class="ql-block"> 在此情况下,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只好出走避难,寻找能接受自己政治抱负不凡之君主然而,孔子最终命运是失败的。</p><p class="ql-block"> 易中天说儒家培养了“装扮成道德的伪君子”!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是“仁”,即仁慈仁爱!为达到仁爱的目标的实现,推行礼仪之治!后来“三纲五常”“君为臣刚,父为子刚,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的确,孔子那个年代是奴隶社会,真理,科学,正义,哲学这些问题处于不明确状态,周朝的礼仪文化,是传承了发扬光大的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p><p class="ql-block"> 孔子认为,只有“圣人复出”才能治理天下!周朝的稳定发展最主要的根本问题是周公治礼,而发扬光大的结果。所以治理国家必须恢复到“克己复礼”的礼仪之治才会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在哲学上,孔子对日月星辰,对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无法解释清楚,他古代文献中也没有揭开这些神秘现象本质,所以他认为这些都是上天的安排!至于上天的意志是怎样的?他就不清楚了。</p><p class="ql-block"> 他通过深刻研究《易经》,预知了天地万物与国家人民命运变化的规律,他得出结论每个人富贵贫贱都由命运决定的,所以生死在命富贵由天,成为儒家重要学说之一,据说他研究易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翻阅书籍时牛筋带都翻断了五次。孔子做了巨大的贡献,据说六十四卦的爻词都是他写出的,为易经的智慧后世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孔子认为阶级矛盾和斗争是需要调和的,奴隶主对奴隶压迫不能过分,过分了就天下大乱,血流成河。所以他倡导“中庸”之道。而孔子要让礼仪进入国民血液循环系统,知礼守法!从上到下,形成良好习惯,国家才能长治久安!</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孔子对真理的追求那就是礼仪!超越权威的思想,他只能用“天道”来解释了。显然真正的人文素养是做官,只有做了官才能治理国家,孔子没有从根本上有推翻最高统治者的思想,而他最大的目标是“中和”,以和为贵。讲究阶级调和论。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就是让更多有仁义道德的学生当官,改变政局,以至于后世儒家永远成为治国理政的中流砥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