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输注禁忌知多少

后国杰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血制品在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治疗和抢救危急重症患者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指南和文献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血液制品的输注适应症及指征,却很少提及输注的禁忌,临床中滥用血制品的情形屡见不鲜。今天我们来聊聊在常见的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不宜输注或不宜大量输注血液制品,以提高临床工作中防范输血不良反应的能力,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促进科学合理输血知识的普及。</p> 红细胞 <p class="ql-block">  红细胞是携带氧气、提供能量的细胞,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合理输注能补充血容量,提高携氧能力,但是在以下情形下,应慎重决定是否输注。溶血性贫血:发生溶血时,机体免疫系统活跃,在一定时间内能持续破坏体内的红细胞,无论是自身还是异体红细胞,大量破坏的红细胞形成红细胞碎片,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在一定程度上对肾功能造成影响,同时释放细胞内容物如乳酸脱氢酶、胆红素等大大加剧机体的代谢负荷,因此,发生溶血且生命体征平稳时不宜输注红细胞。心功能不全:这类患者对机体的容量变化十分灵敏,红细胞在血管内的扩容能力强,大量红细胞输注容易引发循环超负荷,因此不宜大量输注红细胞。如有必要,应在密切监护下,缓慢输注小剂量红细胞。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其代谢能力明显下降,输注大量库存红细胞可引起血钾升高,因此,不宜输注大量库存红细胞,在血液净化的同时输注红细胞相对安全。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这类病人产生血型抗体的主要原因是有输血史,且这类病人较于抗体阴性病人,其抗体产生的能力强,因此,不宜频繁输注红细胞,遵循能不输尽量不输的原则。</p> 冰冻血浆 <p class="ql-block">  血浆中含有凝血因子、抗凝因子和纤溶蛋白,输注血浆除了能快速扩充血容量外,还能补充丢失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成分。血浆蛋白过敏、IgA缺乏:血浆中含有多种血浆蛋白,其致敏性远超其他药物和食物,因此临床上发生血浆过敏的几率十分高,尤其是已经多次发生血浆蛋白过敏的患者,应谨慎输注,非必要不输注。IgA缺乏患者因缺少IgA,易产生抗IgA抗体,输注含有IgA的血浆风险较高,一般不宜输注血浆。T抗原暴露:发生T抗原暴露时,输注血浆有发生溶血风险,应在权衡利弊后,慎重做出选择。心功能减退:这类患者与前文提及的输注红细胞的情况相似,不宜大量且快速输注血浆。肝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的病人,凝血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在临床检测中往往表现为凝血功能严重异常,临床医生通常通过输注冰冻血浆来纠正凝血功能,大量输注冰冻血浆可能加重肝功能损害。因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枸橼酸钠,其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大量的枸橼酸加重了肝脏负担,因此不宜大量输注血浆。</p> 血小板 <p class="ql-block">  血小板在机体的止凝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小板低下伴出血时,及时补充血小板可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在某些血栓性疾病但表现为血小板低下时,不宜输注血小板。TTP、HIT:这两类病人均为血栓性疾病,其血小板低下为机体消耗增多所致,输注血小板可促进血栓形成,加重病情,因此不宜输注血小板。积极进行病因治疗,血小板计数可逐渐恢复正常。脓毒症:此类病人机体内环境差,血小板存活时间缩短,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一味的通过输注血小板提高计数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且血小板的大量破坏还可能加重细胞因子风暴。</p> 冷沉淀 <p class="ql-block">  冷沉淀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原、Ⅷ因子、vWF因子、纤维连接蛋白等,输注冷沉淀可快速补充凝血成分,加强止血功能。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此类病人血液粘滞度高,极易形成血栓,堵塞重要脏器血管,影响脏器功能。如TTP、急性肺栓塞等。如无大出血不宜输注冷沉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因血浆含量少,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常表现为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常被误以为凝血功能障碍而输注冷沉淀。此类病人因红细胞含量极高,血液黏稠,极易形成血栓,此时输注冷沉淀会大大加剧血栓形成,故这类病人不宜输注冷沉淀。</p>